APP下载

健康中国视域下运动处方的研究热点及未来趋势探讨

2020-08-04卢和阳

青年生活 2020年23期
关键词:体医融合运动处方健康中国

卢和阳

摘要:本文采用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内外运动处方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结合政府重大文件,对将来的研究热点以及未来趋势做出了探讨。认为目前国内外运动处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各类问题人群的运动处方研究;对各种干预方法或处方的干预效果研究;相关的实验和工具在运动处方中的应用研究。认为未来的研究热点及趋势主要集中在:“体医结合”趋势下运动处方的制定与研究;运动是良医---运动处方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中医运动处方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期为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实现健康中国做出相应的贡献。

关键词:健康中国;运动处方;体医融合;热点;趋势

1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运动处方的研究现状

1.2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等途径,以“运动处方”为关键词在权威期刊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中国康复医学杂志、北京体育大学大学学报、体育科学等检索了近10年的相关文章共50余篇,并对其中前沿的30余篇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并仔细学习了近些年来的政府发布的权威文件,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2019-2030)》等,了解研究现状及热点,为本文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1.3专家访谈法

与我校优秀的专家教授进行了多次深度的交流,就运动处方研究的现状及热点进行交谈,向他们咨询意见,深度了解运动处方的未来发展趋势,对本文的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

1.4数理统计法

根据实际研究的情况就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统计,并加以分析整理,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相关依据。

2 结果与分析

2.1国内外运动处方研究的现状及热点

2.1.1对各类问题人群的运动处方研究

陈香仙、余华龙等[1](2008)为了了解大学生颈椎健康状况, 探讨致病因素及生物力学发病机制, 研究颈椎病防治方法,对1500 名大学生进行颈椎状况测试研究。熊文颖、熊国展、余万予(2009)[2]通过对南昌市 208 名被试者( 出租车司机) , 经过运动处方锻炼的出租车司机与非锻炼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优化出租车司机心理健康的方面, 研究认为运动处方锻炼是一条行而有效的途径。虞丽娟等(2013)[3]从公务员人群运动锻炼科学指导的需求出发,基于体质 测试指标、基本医学指标和日常行为方式等建立公务负个体体质状况数据库,结果显示该系统有助于提升公务员人群体质健康水平提供指导和决策支持。罗曦娟(2014)[4]运用制定运动处方的基本理论设计的糖尿病前期运动干预方案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依从性,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以增强运动干预在糖尿病预防中的作用。谭思洁、郭振等(2016)[5]为建立肥胖男童最大脂肪氧化强度(fat-max)运 动减重模式,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可有效实现9-10岁肥胖男童安全减重,并对心肺机能和肌肉耐力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2.1.2各種干预方法或处方对问题人群的效果研究

王晓军、李艳君、刘宁宁(2011)[6]以太极拳运动防治“肝肾阴虚证”高血压病为例,探讨其临床实效性,表明太极拳运动处方防治高血压病效果显著。杨灼芳、梁丽辉(2011)[7]认为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健康的对策措施是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制定并实施适合个体特点的运动处方。许之屏、柳维林(2011)[8]通过对肥胖女大学生实施 12 周有氧运动处方研究,研究表明有氧运动促进体脂下降。余玲、夏君玫、张伟伟(2013)[9]探讨了处方式锻炼和契约式锻炼的方式进行的运动干预对弱体质学生群体心理健康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2.1.3相关的医疗工具和实验在运动处方中的应用研究

肖毅、周成林、赵洪朋(2011)[10]以 12~ 18 岁的中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 设计了中学生体育锻炼心理效益评价量表,该量表具有良好的可信度、量表的结构效度较好,能较为全面的评价中学体育锻炼后的积极心理效益。李璟圆、梁辰等(2019)[11]采用案例研究法提出了体医融合的实施路径:理念融合、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和产业融合,形成适合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的一种体医融合模式,让体医融合真正从理论走向实践。

综上所述,专家学者对于对各类问题人群的运动处方研究以及各种干预方法或处方对问题人群的效果等的研究是比较多的也较全面,对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经整理分析发现,目前研究不足的领域主要在于“体医结合”趋势下运动处方的制定以及运动处方人才培养路径研究、运动是良医,体力活动扮演的重要角色。

2.2健康中国背景下运动处方研究的未来热点及趋势分析

运动处方的研究以及发展到了今天,已经逐渐向精准化、生活化、科技化、个性化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体医结合”趋势下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应用研究

随着“健康中国”建设的持续深入推进,体医融合正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一剂良方[12]。但是,体育与医学结合还处于方案设计不全面,体育与医疗机构联系不够、治理责任分配不合理的现状。看来,要使得运动处方的制定在这大趋势大背景下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应当要协调好各政府部门,使他们更加关注和重视;加强体育科研机构与卫生机构的联系和配合,使得运动处方的制定更加科学,明确治理责任;设立运动处方门诊等。

2.1.2“医体结合”背景下运动处方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

运动处方师exercise是面向具有体育专业背景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学生、教师、所建立培训系统,针对健康人部分发展性障碍人群。运动处方师medicine是面向具有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等医学专业背景的学生、教师、医生建立的培训系统,针对慢性疾病人群、身体活动功能受损等障碍人群。

“医体结合”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而且培养了学生医疗处方和体疗处方的双向处方能力[13]。未来运动处方的人才培养方向肯定是多学科相互交融的,在这领域内的相关课程建设:教学模式的研究,教学评价的机制等研究还是很少的,但是这又是运动处方培养不可或缺的部分,相信对于这些方面的研究将会成为热点。

2.1.3对于中医运动处方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服务”[14]。为促进中医运动处方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应当关注以下几个内容:梳理中医运动处方的起源与发展脉络;相关的实验和工具在运动处方中的应用研究这些方面,体医结合发展将是以后的而发展趋势。

3 结论与建议

在精读了各权威期刊30余篇文章及与各位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对国内外运动处方研究。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又会有新的问题产生,所以对于运动处方这一研究任重而道远。

在未来的研究上,我们应当更加关注这些研究不足但意义重大的领域,它们必定是今后的研究热点。一是“体医结合”背景运动处方的改良制定与研究。应当加强体育科研机构与卫生机构的联系和配合,使得运动处方的制定更加科学;设立运动处方门诊等。二是运动是良医,运动处方人才培养的路徑研究。应当关注领域内的相关课程建设:教学模式的研究,教学评价的机制等的发展。三是对于传统中医与现代运动处方的结合,中医运动处方与现代运动处方的比较、融合研究。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深入研究,相信会有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陈香仙;余华龙;崇玉萍;邹华刚.对大学生颈椎病与运动处方干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83-85.

[2]熊文颖;熊国展;余万予.运动处方对出租车司机的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v.32,72-74.

[3]虞丽娟;考书健;王继红;凌培亮;陈佩杰;吴卫兵;孟宪明.公务员体质运动健康促进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发与应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v.37;No.178,54-58.

[4]曦娟;王正珍;朱玲;赵小兰;潘妮;赵莉.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运动处方:设计与实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v.37,68-73.

[5]谭思洁;郭振;曹立全;王旭辉.9~10岁肥胖男童最大脂肪氧化强度运动减重处方的研究[J].体育科学,2016,v.36,38-41+55.

[6]王晓军;李艳君;刘宁宁.太极拳运动干预防治高血压病的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v.34,80-82.

[7]杨灼芳;梁丽辉.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v.34,143-145.

[8]许之屏;柳维林;王萍秀;胡煜;金育强.有氧运动对肥胖女大学生外周血瘦素水平及瘦素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v.34,63-66.

[9]余玲;夏君玫;张伟伟.运动干预对弱体质学生群体心理健康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v.47;No.273,74-77.

[10]肖毅;周成林;赵洪朋.体育锻炼心理效益测评系统的研制及应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v.34,74-77.

[11]李璟圆;梁辰;高璨;马云.体医融合的内涵与路径研究——以运动处方门诊为例[J].体育科学,2019,v.39,25-34.

[12]冯振伟;张瑞林;韩磊磊.体医融合协同治理:美国经验及其启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v.52;No.330,17-23.

[13]傅兰英;杨晓林;凌文杰;付强;柳佳;蒋广涛.“医体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v.34,101-104.

[14]国家卫生计生委.解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J].人 口与计划生育,2016,(12):4-5.

猜你喜欢

体医融合运动处方健康中国
关于体医融合人才培养的探析
“体医融合”下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
体医融合背景下社区医疗与体育健康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体医融合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创新模式与路径选择
运动处方的研究与应用
在医疗卫生单位推广运动处方的研究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