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唐代《望江南》词的审美价值

2020-08-04卢欢

美与时代·下 2020年5期
关键词:词作审美价值真实

摘  要:《望江南》是存词较多的唐代教坊曲调之一,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审美价值极高。《望江南》审美价值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真实之美,主要指《望江南》词一方面所描写的景物是真实的,另一方面所传达的情感是真挚的;第二感伤之美,文人将自然之景与对渐衰的唐王朝及自身命运的担忧的悲情相结合,使《望江南》词作极具感伤之美;第三凄清之美,文人多采用虚实结合与渲染的手法使词作具有一种凄清朦胧的意境美。

关键词:望江南;词作;真实;感伤;意境;审美价值

《忆江南》又名《谢秋娘》《梦江南》《望江南》《望江梅》《江南好》《梦江口》《春去也》《安阳好》《梦仙游》《望蓬莱》《步虚声》《壶山好》《归塞北》[1]。需要提及的是在唐代崔令钦的《教坊记》中记载的本是《望江南》一名,但后因白居易《忆江南》曲词为后世熟知,因此又名《忆江南》,但二者其实同属一调。

《望江南》曲调存词较多,在唐五代就留下了753首的巨量词作,除了《兵要望江南》720首外,另有敦煌词和文人词凡33首[2]。《望江南》词作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审美价值丰富,本文就以唐五代文人相关词为例,详细论述其蕴含的审美价值。

一、真实之美

唐代段安节的《乐府杂录》关于《望江南》记载为:“始自朱崖李太尉镇浙西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亦曰《梦江南》。”[3]这是唐代最早有关《望江南》本事的记载,由其本事可知,该词调所作所咏确为江南之地。而《望江南》中也存在关于真实江南景物的描写,作者通过对江南景物的细致描写与精心表达,字里行间无不直接传达出真实而细腻的情感,使词作不仅“景真”,同时“情真”,使词作形成独有的一种真实之美。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曾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词脱口而出,无一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4]以具有开创之功的白居易《忆江南》为例: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这首组词开篇点题、首尾呼应、直抒胸臆。第一首总写江南的回忆,作者分别选取两个江南风物“江花”“江水”,在中间两个七言句上用对偶和比喻的手法进行了生动描绘,“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用“红”“火”与“绿”“蓝”冷暖色调进行对比,描绘了江南如画般的秀丽景色。第二首和第三首分别写“最忆是杭州”“其次忆吴宫”,同样以中间两个七言句对苏杭风情进行描写:“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不仅洒脱自然,同时极具风雅之气,最后两句“何日更重游”“早晚复相逢”两句完全可以感受到白居易对于江南风景的无限喜愛与怀念之情。

而白居易之所以将江南风景刻画得如此细致,是因为他曾经担任杭州刺史,任期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对江南有着相当了解。因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所以词作景物完全是对江南风景的真实刻画。这首组词是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余年后所作,因此在真实景物的刻画中传递的情感也是强烈与真挚的。

虽然在白居易之后,《望江南》相关词作中对于描绘真实的江南风物的词作越来越少,但以《望江南》为词牌的词作对于景物的描写却仍然是真实的,其情感也同样是真挚的。如南唐后主李煜《梦江南》组词中对于宫廷生活的真实描写,以及对亡国之痛的抒发,无不体现《望江南》词作所传递的真实之美。

二、感伤之美

宋代王灼《碧鸡漫志》卷第五关于《望江南》记载:“予考此曲,自唐至今,皆南吕宫,字句亦同,止是今曲两段,盖近世曲子无单遍者。”[5]据文献记载,《望江南》属南吕宫调,而古人认为每个宫调都有各自的风格,如“仙吕宫清新绵邈、南吕宫感叹伤悲、中吕宫高下闪赚、黄钟宫富贵缠绵、正宫惆怅雄壮、道宫飘逸清幽……”。所以属于南吕宫调的《望江南》本就带有明显的感伤风格。同时根据《碧鸡漫志》以及前文《乐府杂录》所载其本事为李德裕为悼念亡妓谢秋娘所撰可知,该曲调属于悼亡曲,其题材内容也适用其感伤情调的抒发。所以《望江南》成为了以抒发感伤之情为主的词牌。

此外从初唐到盛唐,唐代整体社会环境比较稳定,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发展,文人之作多明朗刚健、豪迈奔放,充满理想与浪漫主义色彩。而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社会开始由盛转衰,中晚唐及五代时期,国家政治局势并不稳定,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臣党政、边关战事频仍。内忧外患的动乱环境使文人大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理想的破灭使文人的失落感越发沉重,动荡的社会局势又给他们的内心蒙上了阴翳与感伤。于是他们开始注重内心情感的抒发,由此形成的文人词作也带有明显的感伤色彩。如皇甫松《梦江南》: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楼上寝,残月下帘旌。梦见秣陵惆怅事,桃花柳絮满江城。双髻坐吹笙。

皇甫松二词:第一首写游子思乡,“兰烬落,屏上暗红蕉。”兰膏燃尽,屏风上红蕉变暗,“尽”“暗”足见夜深人静之时眼前之景的暗淡与游子心情的黯然,紧接着“闲梦”之后开始对梦中之景进行描写,梦中江南恰逢梅熟之日,夜船泊岸、笛声悠扬、微雨潇潇、人语驿桥、声景情兼具,梦里梦外,两相对比,感伤之情骤然而起。第二首写秣陵情事,仍先对现实“残月”等眼前景进行描写,先发感伤之情,再以一个“梦”字,描绘了秣陵桃花柳絮纷飞的春日,梦中少女坐吹笙的美好图景,表达对恋人的思念。同样将梦中之景与现实之景相互联结对比,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更将其如梦似幻的感伤之情发挥到极致。

再如温庭筠《梦江南》: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洲。

温庭筠二词:一写思妇望月怀人;二写思妇登楼盼人,情调感伤。首先“恨”“独”“肠断”等字词已直抒其感伤之情,但作者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再次将情融于“山月”“水风”等自然之景中,以表达内心惆怅无人解的感伤,或是描写“千帆过尽”“斜晖脉脉”“江水悠悠”,以此来表达思妇期待落空的落寞之情,情景交融之下使词作极具感伤色彩。

《望江南》词调本就存在感伤风格,以及中唐以后衰乱的社会环境使文人开始注重内心感伤情绪的抒发。在《望江南》相关词作中,作者在描写自然之景时,将自身感伤情绪寄予其中,以感伤之词、感伤意象来营造感伤意境、塑造悲情主人公,使词作极具感伤色彩。而在这种感伤之情与感伤之景的结合下,读者所领略到的感伤之情,实质上正是词作本身所传达的感伤之美。

三、凄清之美

《望江南》词作多选取自然之景来营造感伤意境,但同时文人在词作中采用渲染及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因此也使得自然之景营造的感伤意境呈现出一种清幽凄凉之美。如前文所提到的皇甫松《梦江南》:“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作者虽深醉在夜雨轻飘、笛声悠扬的江南之夜,然而在现实之夜的笼罩下,所以在词的朦胧意境中透露出一种凄清之感;再如温庭筠的《梦江南》“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以“山月”“水风”“落花”来渲染烘托“千万恨”“心里事”,将“恨”由无形而化于有形,如风掠水动,如花随风落、融情于景、意境清幽。

最典型的如南唐后主李煜的《望江南》,开宝八年(975)宋攻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囚禁于汴京,其两组词《望江南》皆作于此时。他一方面用《望江梅》二首表达了对南国“芳春”“清秋”之景的魂牵梦萦;一方面又以《望江南》二首来倾诉无从说起的“多少恨”与“多少泪”。

先看其《望江梅》: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滚轻尘。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暮,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明月楼。

这首组词以“闲梦远”起,写故国神游。第一首写南国春景,江中春水如碧,往来船只不断,船上管弦相和、乐声悠扬,岸上柳絮翻飞如尘,游人游赏春花,热闹非凡,足见“芳春”之盛景;第二首写南国秋景,千里江山被秋色掩盖,一叶孤舟,泊于芦花深处,秋月笼罩的高楼中传来笛声阵阵,亦见“清秋”之孤寒。全詞以梦写实,一春一秋,一“芳”一“清”,一暖一寒,将春秋二景进行对比,前者春光明媚,欢乐非凡,后者秋色寒天,凄清无限,其气氛之浓郁,意境之深远鲜明可见。

再看其《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多少泪,沾袖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滴,凤笙休向月明吹。肠断更无疑。

这首组词写梦忆江南。第一首写词人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多少恨,昨夜梦魂中”,直接抒发其对于亡国的悔恨,紧接着写梦中之景,梦中自己仿佛还在上苑游玩,车马相接,如流水、如长龙,以比喻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南唐皇宫的繁华之景,此时春花正盛,春月正明,春风如醉,既描写景又点明时间,渲染了喧闹的气氛。第二首写词人对现实生活的感伤,“多少泪,沾袖复横颐”,则直接抒发心中之悲,眼泪纵横,心事无法哭诉,凄凉的月光下,不要将笙箫吹起,因为此时词人早已愁肠欲断,处于极度悲伤的状态中了。这两首组词前后呼应,采用虚实结合及对比的表现手法,将亡国前华丽的宫廷生活作为梦中之景进行虚写,将现实中囚禁于汴京的悲伤心情进行实写,两相对比,一虚一实、一喜一悲,使意境呈现出一种凄清朦胧之美,感染力极强。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望江南》词作具有真实之美,主要表现在景物的真实描写与情感的真实表达上;其具有感伤之美,主要表现在对国运渐衰及自身命运的担忧所产生的悲情上;其具有凄清之美,主要表现在文人采用虚实结合与景物渲染等手法对意境的营造上。因此《望江南》曲辞从整体上看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这种审美价值不仅体现在唐代文人词作中,也表现在以《望江南》为词牌的宋代文人词作中,甚至经过宋代词人的开拓与发展,《望江南》词作审美价值更加全面,包括词调的风流蕴藉,风格的诙谐滑稽等。

参考文献:

[1]严建文.词牌释例[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16-17.

[2]刘尊明.试论唐宋〈望江南〉词的艺术风格[J].学术研究,2012(8):135-142.

[3]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61.

[4]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4.

[5]王灼.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碧鸡漫志[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145.

作者简介:卢欢,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词作审美价值真实
浅议李清照词风格的变化与时代的关系
浅析传统艺术互渗性的当代审美价值
中国门神画之美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
“作好作恶者皆龙友也”
巴赞电影理论对“真实”的澄明与立义
卡拉瓦乔《纸牌作弊者》戏剧性的真实瞬间
美剧情节越来越“真实”
试论柳永羁旅词的悲秋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