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中低年级学生思维特点促进数学课堂生成教学

2020-08-04罗先花

家长·中 2020年5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兴趣

罗先花

摘要:新课改要求:“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从亲身体验中获得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获取学习的快乐。”那么,对于中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要怎样才能有效促进数学课堂生成,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兴致勃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呢?

关键词:学生兴趣;学生主体作用;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准确把握中低年级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积极思维,才能促进数学课堂有效生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一、把握思维特点预设问题

生成教学的课堂氛围应该是开放、多元、创新的。教师要依据中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等思维特点,预设具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创设一个生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环境里观察,操作,从而使学生感悟,生成,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真实数学的力量,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比如,在备课乘法口诀时,我采用了教材上的主题图(奥运福娃),本想在此处引课时可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可是这时有一个声音在说:“老师,奥运会是什么?福娃又是啥?”我猛然想起,2008年奥运会时这些孩子们还没有出生。对于大部分的孩子来说,确实不知道什么。所以孩子们在上课伊始就没有什么学习兴趣了。这时我就想,该如何解决呢?

当时一个声音告诉我,中低年级的孩子对不知道的东西,兴趣会骤减。所以我在二次备课时,把引课改成了课前让孩子制作手指心愿卡,写上自己的心愿,要求孩子们把心愿卡画得美美的。孩子们觉得今天数学教师怎么布置美术作业了,留了一些神秘感。上课前,我先让孩子们展示自己做的心愿卡并说出自己的心愿,如果上课和平时表现都很棒的,教師和魔法仙子会帮助他实现自己的心愿。这样一改,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高涨了,加深了对数字的进一步认识,为学习乘法口诀做好准备;同时,很好地进行学科间的融合,对学生进行了美育教育,重要的是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学生心理,特别是留守生的情况,以便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更好地关注他们,课堂效果显著增强,起到“一石四鸟”的作用。

二、依据思维特点捕捉智慧

罗丹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根据学生思维特点,尽可能多地预测学生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就能在数学课堂上,像福尔摩斯、柯南那样捕捉学生一闪而过的智慧,发现每一个存在生成可能的蛛丝马迹,让课堂处处生成美景。

例如:在乘法口诀的课堂上,在学习编制完一五得五,二五一十后,让孩子们同桌合作编制剩下的三句口诀,汇报时出现以下情况:

学生1:“我们编出了五句口诀,而且前面的口诀我还要补充。”(这时班上的孩子纷纷举手说有不同意见。)

学生2:“我们编出了三句口诀。”(孩子们同意。)

教师:“现在出现两种情况,让我们来听听他们各编出来哪些口诀?”

学生1:“一五得五,五一得五;二五一十,五二一十;三五十五,五三十五;四五二十,五四二十;五五二十五。”

学生2:“我们编的只有前面五句。”(同学们纷纷表示赞同。)

教师:“像第一个同学这样可以吗?让我们来听听他的想法。”

学生1:“我看到在一本有关数学的课外书上有讲,乘法口诀有分大九九和小九九,像前面五句这样的是小九九,后面的是大九九。”

教师:“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看的书真多,同学们要向他学习,课外多看有益的书籍。是的,乘法口诀有分大九九和小九九,这样编制是可以的。但是,为了方便记忆,我们一般小的乘数放前面,大的乘数放后面,也就是现在的小九九更容易记住。”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该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案,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旅程。”

三、根据思维特点开展活动

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更是占主导地位。针对中低年级数学教材中为学生设计摆一摆,分一分,拼一拼等操作活动,为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我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时,为改变传统计算教学比较枯燥的状况,我充分利用活动展开教学,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计算。在出示主题图后请学生认真观察,谁能根据图上提供的信息,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出算式。然后,在学生列出了算式后,我让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利用手中的计数器或者小棒拨一拨,摆一摆,说说算法,在操作中体验算理,而后,出示教师制作的视频,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即计算25+2=,先算5+2=7,再算20+7=27。也就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加上十位上的整十数。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相同,通过摆、说、交流、展示,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经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师通过活动让学生去做,去理解数学题,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学生也就会越来越对学习数学充满兴趣。波利亚曾经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

四、结语

总之,中低年级数学教学只有把握学生的思维特点,留意每一个存在生成可能的细节,瞬间决策,或柳暗花明,或化腐朽为神奇,使课堂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融洽。孩子们才能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新知识,在学习数学的长途跋涉中领略到旖旎迷人的风光。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兴趣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探究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高效政治课堂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动”起来
乐学 会学 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