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优质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实践研究

2020-08-04曹博

数码世界 2020年7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实践研究高职院校

摘要:当前时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升级,互联网+时代日益深入,在教育领域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平台,如何更加高效地将互联网与教育有效的结合是值得分析的问题,基于此,本文结合“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优质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实践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  高职院校  优质课程资源  建设与共享  实践研究

高职院校进行优质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对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现教育的转型升级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面对新的时期,互联网+时代的深入趋势,如何将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和教育领域融合在一起,是值得分析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互联网+教育”内涵,并对当前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互联网+时代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实践策略,希望对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优化升级有所启发。

一、“互联网+教育”概述

当前时期,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日益深入,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传统意义上的教育也便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尤其是传统教育机构和新兴互联网企业都在探索在线教育这一模式。而精品开放课程更多的是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主要服务主体,并向社会学习者提供专业课程等相关的网络共享课程,以此来实现高效优质课程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为社会提供和培养更多优质人才。

二、当前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

实际上,精品开放课程的数量和质量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有紧密的联系,而精品开放课程的构建往往要耗费相应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往往需要优秀的教学团队和资金投入能够实现,很多学校领导往往更多地注重在硬件建设,对于相应的教学内涵建设不重视,导致课程建设和相应的师资及资金投入存在不足,影响开放课程的质量。

(二)课程建设缺乏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全面深入融合

很多高校在进行精品课程申报过程中,仅仅具备申报书,并没有搭建起相对专业的课程学习网站和平台,也没有借助互联网+技术来对教学效果予以提升,最终会影响课程资源的共享与应用的实际质量,影响后续的教学开展。

(三)课程内容陈旧,资源更新缓慢

当前时期,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教育基础的不断更新,传统意义上的固定的死板的课程资源,往往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传统意义上45分钟的标准课堂已经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喜欢利用多样化的微视频或者是动画等多样化的形式来开展碎片化学习,所以说,传统的开放课程急需变革。

(四)学生参与度不高,课程网站和学习平台形同虚设

在进行精品开放课程的网站和拼接搭载搭建上应用过程中,很多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效果不是很好,仅仅在进行应用过程中,教师展开资源上传,而学生并没有将这部分资源高效地利用起来,学生在平台上提出问题,教师的及时解答效率也不是很高,导致课堂网站和学习平台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互联网+时代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实践策略

互联网+时代日益深入,随着现代技术和教育教学的不断融合,传统教育领域的课程和教学及相应的学习形式都产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能够影响到各种资源的建设和共享建设实践,能够帮助构建起更加优质的开放课程。而在高职院校进行开放课程建设过程中,应当要基于现代技术和教育教学的融合,来开发出更多的质量高、丰富多样和系统完整,并且充分开放共享资源的精品开放课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综合素质。

(一)课程平台建设

针对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应当要基于相对应的课程网站和公共服务平台来进行资源共享,这就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来搭建起课程资源平台,以此实现课程资源有效共享,在进行精品课程的建设前,应当要做好对线上教学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学习平台的建设,以此实现在线考试在线自测和在线互、交流、在线作业提交、在线视频学习等多种功能的在线网络学习平台的搭建,帮助学生进行更加高效的学习,促进优质教育有效共享,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二)资源建设

课程资源建设对于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十分重要,针对课程资源建设应当要基于社会行业中的专业机构和专业领域内的专家学者,所研究出的资源进行整合,并帮助学生在做好计理论教学的学习基础上,有针对的结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课程和工作岗位需求,构建起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程资源,帮助学生来增强对自身知识的学习和后期的应用实践。

在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应当要基于课本知识,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教学设计做好相应的课程改革,并帮助搭建起课程介绍、课程标准以及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指导和参考资料等,相应的基本资源素材包括有图片、视频以及音频等素材,确保学生对知识的丰富学习和应用实践。

在精品开放课程的搭建过程中,还应当结合课本知识中的教学环节来开发出更加多样化和交互性的辅助资源,其中包括有相应的专题讲座和专业知识检索系统,以及在线自测考试和互动交流工具等网络课程资源,帮助学生能够通过在线课程的学习来增强自身的应用实践技能。

(三)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保障措施

在高职院校进行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和共享过程中,应当要做好相应的保障设施,其中,针对网络平台开发和课程资源开发及相应的信息收集和實践教学资历特展,都应当做好严格规范的保障。首先是制度保障,要结合相应的课程建设及资金使用和人力物力资源做好保障,构建起完善的保障机制,对于相应的课程负责人和教师以及研发工程师要做好奖金的增加以及其他支持奖励,对于精品开放教学团队应当在晋升中优先考虑。第二点是资金保障,精品开放课程需要耗费大量大量的资金,包括有课程建设前期和中期以及后期的验收,在资金运用上,应当做好课程平台服务器和平台建设以及手机移动端等和后期网站维护费用等方面的资金保障,结合相应的精品开放课程的研发计划来做好有序的资金管理,可以按照专项管理,专款专用等原则等进行资金管理和保障。第三点是要做好技术保障。在这方面,可以购置专用的网络教学服务器,组织专业的网络研发人员和技术人员,做好教育平台的运行维护,基于网络课程的安全管理来构建起安全管理小组,不断增强网站的浏览速度和安全质量。

四、结语

总体来说,“互联网+教育”趋势日益深入,在进行高职院校的教育过程中,应该做好互联网与教育的有效融合,基于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存在的领导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和课程建设缺乏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全面深入融合以及课程内容陈旧,资源更新缓慢和学生参与度不高,课程网站和学习平台应用质量不高等问题,应该积极做好课程平台建设,做好课程基础资源和辅助资源建设,并为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提供技术和资金以及制度保障,不断提高互联网+时代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共享质量。

参考文献

[1]黄黎,黄金晶,许小媛.互联网+与高职教育深度融合下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研究——以Java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6):61-64.

[2]张鹰.试论艺术设计专业优质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社会化意义——以海南省琼台师专艺术设计课程改革为例[J].大众文艺,2014(23):238-239.

[3]张少刚,殷双绪.县域职业教育结构变革路径探究——线下开放教育园区建设与线上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深度融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5):29-36.

[4]李林,宋华.精品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研究——基于某本科高校的调查分析[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3,27(03):64-66.

作者简介

曹博,1986年7月生,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管理学硕士,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在读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智慧交通、管理哲学。

课题

2019年度陕西省职业教育研究课题:“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优质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实践研究(SZJYB19—145)。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实践研究高职院校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