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2020-08-04陈永健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85期
关键词:逆反心理高年级成因

陈永健

【摘要】本研究通过资料查询和问卷调查收集本校高年级一名具有典型逆反心理行为的学生,并通过个案访谈、沙盘辅导以及家校合作方式对其进行成因分析以及个案追踪研究。经过长期积极关注和辅导,使这位具有逆反心理学生能重新正确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提高调节和表达自己情绪的能力,并控制自己的冲动行为,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激发他奋发向上的热情,达到符合品德规范的目的。

【关键词】高年级;逆反心理;成因;对策

在一所学校的个别班级如有一两个比较顽皮的学生,他们总是能惹出一些事端,是老师实施教育的重点对象,也是班里学生矛盾的来源。如果能对这些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教育,将能对整个班级的教育起到重大作用。而这些逆反心理学生的共同特征都是厌学情绪,做事冲动,不考虑后果,有时与老师对着干。虽然经过老师的教育,但由于自身的控制力薄弱,这些不良的行为往往得不到有效遏制。而自制力的薄弱,往往跟他们的家庭教育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在我校高年级某班,就对有一个特别的学生进行探索性的行动研究,尝试把家长、学校领导、任课老师结合在一起、多方合作,以该名男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他逆反心理成因以及通过行动把他日常的一些不良行为进行纠正。

本次研究目的是实施对逆反心理学生的成因与对策个案研究,希望在思考时探索出这个学生的转化对策,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学生转化工作。这个研究分为几个步骤:第一步是收集资料,第二步是研究分析确定问题,第三步是制订整体计划,第四步是行动对策,第五步是研究成效评价,计划以一个学期为一个周期,每一个周期经过两个循环进行行动实施。预期不一定能完全改变该学生的行为习惯,但希望能将最突出问题解决,为以后教育打好基础,也为总结出教育同类学生找出一些好方法。

一、问题提出

(一)问题背景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社会、家庭与学生的个性差异,出现了个别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他们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问题,而这些学生也成为家长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他们有浓重的厌学情绪,做事冲动,不考虑后果,与老师对着干……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转化教育工作已经越来越重要,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思考和解决的重大课题。我校近几年来,办学成绩不断进步,学生逐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并且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他们有着满腔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但还存在个案,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个性心理、道德品质等方面存在问题,与班级管理背道而驰,因而影响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这些学生主要是品行、心理、学习上需要特别的关心和帮助。为此我们实施对逆反心理学生的成因与对策个案研究,希望在思考时探索出这些学生的转化对策,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学生转化工作,也希望给他们更多的帮助,这也是我们提出该课题研究的目的。

(二)基本情况

小麦,男,2006年出生,家中他是最小,有一位读初中的姐姐。小麦现就读于我校高年级某班,语数英成绩较差,基本都是不及格。父亲是一家公司的设计师,妈妈是公司一名职员,都在外地工作。平时上放学主要是奶奶接送及教育。

(三)研究设计

1.概念界定:逆反心理是学生心理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情感体验。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思想情绪上对老师教导、要求和行为准则反感、不服气,在言行上采取对立、抵触、反抗,是一种具有反向性、偏执性、极端性甚至破坏性的心理问题。

2.研究假设

(1)逆反心理学生主要形成原因是家庭亲子关系质量不高,以及因家庭成员缺少家庭教育而出现的行为;

(2)通过长期关注和心理辅导,并与家庭沟通形成合力,有效转变逆反心理学生的认知,改变逆反行为,塑造良好的行为。

3.研究目标

(1)通过班主任的转介,对高年级一名逆反心理学生进行深入观察和多渠道收集信息,分析成因并进行对策研究,使这位具有逆反心理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理性客观地评价自己,学会正确调节和表达自己情绪,改变错误认知,控制自己的冲动行为,逐步养成良好的行為习惯、学习习惯,激发他奋发向上的热情,达到符合品德规范的目的。

(2)培养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培养乐观、积极向上、尊重他人的品质,能以积极的态度为人处世。

(3)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提出学习要求,发展学习能力,最终成为人格能健全发展,学习有进步的学生。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方法

1.观察法:通过观察了解逆反心理学生的具体行为表现。

2.测评法:通过量表,测评此位学生的逆反心理指数,进行初步诊断。

3.个案研究法(访谈法):找出逆反心理学生存在的原因以及有效的转化策略,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4.沙盘疗法:对问题成因进行深度挖掘,并通过沙盘游戏进行情绪宣泄和辅导

5.认知行为疗法:在原因的基础上,通过改善引发逆反问题的环境,并与该学生建立信任的关系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认知转化,并通过共同协商制定行动方案进行行为矫正。

(二)研究初段

1.资料收集

据了解,小麦在幼儿园时期就曾经因对其他小朋友拳脚相向而被老师批评教育,甚至被罚站。进入小学后,上课时就已经为吸引老师的注意而开始捣乱。从四年级开始已经在课堂上闹得天翻地覆,老师的批评劝告无效,喜欢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有时也顶撞老师,更是出现浓重的厌学情绪,做事冲动,不考虑后果,在对待同学的方式也是比较粗暴,经常打架,有时总是用尺子敲打同学的课桌,并大声责骂,要求其他同学接受自己的管束,可他自己却抵触老师的约束。为了树立班里的正气,也考虑到需要维护小麦的自尊心,在五年级班主任也安排了他当体育委员,想通过这一职务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即便如此,小麦仍未见有好转,甚至在体育课上也有带头违反纪律,不听体育老师的约束。

2.研究分析

家长分析:由于家长工作较忙,小麦从小就交给了奶奶管教,而他们对教育孩子缺少办法,出现问题经常只是会用打骂的方式教育。而父母由于工作原因,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较少,有时孩子出现问题时没有及时纠正和教育,而父母亲都任职在外地一家公司,出于职业的需要,一两周才回家一次,与儿子的沟通较少,加上父亲是一位不善于表达,甚少交流使得父子之间的关系一般。以上种种可能导致小麦的脾气比较暴躁,动不动就跟同学打架,出现逆反心理的原因。

老师分析:小麦的逆反心理行为有一定的选择性,比较和善的老师顶撞次数较多,比较严厉的老师顶撞较少。但如果是不喜欢的老师,即使再严厉也不会退让,往往是老师管得越紧,反抗越激烈。据观察,他较为喜欢电脑、体育这些科目。

3.问题确定

通过教学实例、课间表现、活动参与等多维度观察,发现该生的逆反行为表现为: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课堂不专心听讲,对老师反感泛化,与同学相处不和谐,经常发生打架事件。而在家庭教育方面主要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父母亲的少管教育以及隔代教育缺少教育常识,造成小麦容易发脾气时就双手握拳,经常打架发泄,严重时甚至有失控的表现。在学校方面主要是需要共同联合起来配合行动,调整家庭与学校的教育形成合力、努力将小麦的行为纠正过来。

(三)研究中段

经过跟家长沟通后得知小麦的成长经历以及他的家庭教育现状。小麦的逆反心理行为主要是来自家庭教育的缺失,而为了吸引大家的注意,吸引老师、同学们的关心,小麦把这些负面情绪以捣乱的方式在班级里进行宣泄。

1.制定计划

2.第一个循环的行动对策

(1)全科老师参与

不管是主科还其它科目的老师都组织起来,针对小麦的情况,集体调整对他的教育方式,以谈话教育方式为主,希望软化小麦暴燥情绪。先让他喜欢老师,从而来喜欢该老师任教的科目。

(2)领导介入

小麦成为要转变对象后,先让老师进行教育,再由领导出面跟他谈心。通过家访了解家庭背景、生活习惯、教育状况等,通过校长、老师、家长一起对小麦进行教育。根据小麦喜爱体育,也提倡他加入学校的田径运动队,积极参加学校的训练,参加镇的田径运动会比赛,让他找到一个兴趣的支撑点,而且在这一年中特别是校长不断增加与小麦单独交流的机会,更好获得信息后反馈给老师,并根据信息,老师能更好调整教育方式。

(3)指导家长的教育方式

通过家访,向家长介绍科学的教育方法,建议家长能调整出更多时间进行陪伴,从之前的一两周回家一次到两天回来,家长更有充足时间陪伴他成长。同时让家长深切感受到老师和学校的关心和爱意,通过沟通,家长回顾起孩子从小到大的成长,并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忽略,重新意识到关注和陪伴孩子的重要性,殷切地作出改变。学校每周向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情况,定期反馈情况,及时向家长作出指导,调整教育方式。希望以此来调整教育方法,转变他不良行为,辅导开始有了成效。

(4)第一个循环行动反思

①家长的方式改变起到了作用

经过老师的提示,家长意识到问题后,逐渐改变了教育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小麦的生活环境,让他也感受到家庭成员对他的态度,意识到自己的违反纪律打架行为不再局限于学校,也会波及家人。

②学校领导和全科老师共同教育有收效

学校通过全员育人这一举措,让小麦感受到学校是真心想帮他改变,也使家长十分愿意跟学校配合。学校全方位的教育方式改变,也使小麦开始正视自己的问题,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必须改变。

③打架行为有所收敛

家校共同合力教育,制定规则约束行为,让小麦对同学动粗的情况减少,打架行为逐渐减少。但在课堂上还是有影响其它同学的行为,甚至有随便翻动同学文具。有时也有离开座位骚扰其他同学上课的情况。

3.第二个循环的行动对策

(1)家长陪伴时间增加

由于小麦家长一两周才回家一次,与小麦相处时间较少,使小麦在家庭管教上较宽。针对这种情况,通过老師建议,小麦家长克服困难,从之前的一两周回来改两天回来一次,有更多时间陪伴。对小麦出现的不良行为能及时进行纠正,并通过谈话或奖励的方式落实到对其的要求,且用行动达到示范作用。通过及时陪伴教育,小麦在课堂上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故意顶撞老师和离开座位骚扰同学这两种行为有所收敛。

(2)班主任合力监管

在黄老师重新接班后,不管是在课堂还是课间活动,逐渐开始在小麦心中树立起威信,有了突发事件其他学生及老师都会同班主任和级长一起来解决问题,加大了老师对小麦的监督力度。当小麦出现违反纪律的情况时,往往是两位老师同时出面对他进行教导,这比起一位老师实施教育的效果,要明显得多。

(3)心理老师辅导

心理老师通过心理访谈和一周一次的沙盘游戏辅导,基本建立了信任的关系,让他敞开心扉倾诉。深挖出他形成逆反心理原因是由于父母因为工作原因,从小就分离,和奶奶生活在一起,亲子周末才能见面。由于亲子之间的陪伴质量不高,父母更多在物质上满足需求,而在情感和教育上没有足够科学的关注和引导,久而久之,情绪和人格的发展不够健全。其次奶奶文化程度低,教养方式单一,不能体察到他的喜怒哀乐,他的消极情绪无法宣泄,习惯采用生闷气或逆反行为表示反抗。最后由于进入小学时心智小,没有家人陪伴和引导,造成对学校环境的恐惧感,加上回忆当时第一次接触的老师严格,他对把对奶奶的情感泛化到老师,对老师产生了敌意。通过心理辅导,他的行为逐渐转变。

(4)第二个循环行动反思

①父亲的行动改变

父亲克服困难,抽更多时间进行陪伴让小麦感受到父亲的爱,感受到家庭对他的重视,让小麦心里是暖暖的。家校的合作对其教育有着很关键的作用。

② 老师的作用

通过班主任合力教育,让小麦心中已经树立威信,同时也有较多的时间接触,如有突发事件其他学生及老师都会与班主任合力来解决问题。正是班主任的严管,加大了对小麦的监督力度,也收到了教育的效果。

③心理辅导起效果

心理老师通过心理访谈和沙盘游戏辅导,让他能敞开心扉倾诉,深挖出现逆反行为主要原因是亲子质量及自己有认知偏差,在辅导上更有针对性,经多次的心理辅导,让他的行为有所改变,收到不错效果。

4.教育效果

通过沙盘游戏辅导追踪,家访以及班主任的单独辅导和课堂引导,也为该同学提供了一个相对和谐的环境,在连续的跟踪下,该同学各方面的表现有了比较明显的转变:(1)在课堂纪律上显著得到改善,虽基础和成绩还不算优秀,但起码遵守了课堂规则,学习成绩有所进步。(2)与人相处比以前和谐,不随便发泄脾气,打架行为基本没有发生,开始感受到友谊的快乐。(3)更乐意去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改变了事事逆反的行为。(4)与家人的关系得到了改善,特别愿意和老师同学谈论父母,懂得了感恩。(5)通过引导,在田径运动上拥有了兴趣,并学会了坚持和拥有意志力,多次为学校田径队赢得了荣誉。

三、研究结论

(一)研究成效:学生的逆反心理现象成因不是单一的,是家庭、学校和自身原因的综合。期中对于小学高年级来说,家庭原因比重最大。通过了本次研究,学生的逆反心理对学习和生活以及人际关系都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响。但在深入探讨原因中发现,亲子关系的质量是关键因素,其次就是自身的理解和感悟出现偏差。通过访谈、沙盘和家校合作,对问题原因进行针对性地引导和解决,对问题行为进行纠正,表现在:正确认清自己的逆反心理和行为,并有主动改变的欲望,激发了向上的热情和动力,重新点燃他们奋发向上的火花,让他能够战胜自我、自立自强,融入到班集体的大家庭中。

(二)研究展望:从本次个案行动研究中,得出以下几点关于逆反心理学生的干预规律:1.对于逆反心理学生,找准原因是前提。原因有针对性找到了,才能对症下药。而对于此类学生,原因的突破口就是家庭亲子关系。2.家校合作是行动研究的重点,对于逆反心理问题学生,需要长期的家校合作,携手联合改变逆反心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重新塑造良好行为。3.而对于逆反心理学生本身来说,建立了信任关系之后,建立规则是根本。无规则不成方圆。只有建立了规则,才能培养自律精神,培养自控能力,才能真正意义上和谐生活和快乐学习。4.寻找学生亮点是研究的基本途径。逆反心理学生,通常给人的感受是品德敗坏、令人厌恶和畏惧的。在行动研究中,挖掘学生身上的亮点再发挥他特长,让学生察觉是改变认知的重要突破口,不仅让学生能够重新正确全面认识自己,形成自信心理,还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赏识,这触发了学生内心尊重和喜爱的本能需求,软化内心,更愿意向上向善。

(三)问题局限:初步分析出逆反问题学生的成因并通过一系列辅导能较为有效地引导逆反心理学生思想和行为改变。改变对学生自身的发展有关键性意义,能够正确认识自己,重新适应环境、自信快乐生活。对于同伴而言,可以因为他的改变拥有一个健康的学习环境,对学校教育教学也形成一种高效和谐氛围。但是本研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1.由于没有找到高信度和效度的逆反心理测评问卷,因此评估的逆反行为的不够科学严谨,主要根据班主任引荐、收集资料、观察和访谈的形式确定。2.在辅导中,由于时间冲突,未能邀请该生家长一同在校进行家庭系列的辅导,效果仍没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参考文献:

[1]郑希付.小学生心理教育个案分析[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逆反心理高年级成因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逆反心理
试析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
中职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浅析中学生逆反心理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