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在小学各年段开展研学实践活动
2020-08-04梁仕容
梁仕容
摘要:现代教育的理念要求每个学生要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劳动教育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小学阶段的学生,通过研学实践活动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感恩意识、环保意识和合作意识,也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生存能力、沟通能力和反思能力等,让学生度过一个校外学习的美好时光。文章结合我校学情谈谈如何在小学各年段开展研学实践活动。
关键词:小学;研学实践活动;“三生教育”
我校的研学实践活动是由学校研学组制定的研學课程,根据低、中、高三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精心规划,并结合各学科教学内容,组织学生以校内和校外的劳动教育、参观学习的方式,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环境中增长见识、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和当地的历史文化。我们让学生能够走出教室亲近大自然。走出校园让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培养学生文明出行的意识与习惯,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探究精神。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研学实践活动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研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学习和生活技能,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健康成长。如何在小学各年段有效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呢?笔者结合我们学校的研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准备工作
按学校规定的研究计划执行课程教学,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搜集与整理自己学校研学游的相关资料与数据,设计研学课程。
二、筹备与开展“‘三生教育的研学旅游”
“三生教育”的概念是学校德育范畴的概念,这里的“三生”并不是“三个生命”。“三生教育”指的是进行低年级学生的“生活教育”,中年级学生的“生命教育”,高年级学生的“生存教育”。
我校一、二年级的“三生教育”综合素养校本课程之“生活教育”:素质规范、生命安全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学校现在每周二下午开展的综合实践课,规定每个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根据校本课程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间表。
1.一年级的学生开展一次行为素质规范课程,强化学生行为习惯训练、强化好习惯养成、礼貌待人,规范学生在学校的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文明出行,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健康环境中快乐成长。每年的一年级学生会参加一次叫“生命安全教育实践活动”的亲子活动,以“安全教育”为核心,融合地震逃脱、交通事故逃生、陡坡速降、心肺复苏、烟道逃生、止血包扎、防踩踏、绳结教学、趣味运动会等九大亲子互动课程。为每位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使学生学会挑战自我、磨炼勇气,具备危机面前独立思考与应对的核心技能。
2.坚持每月安排1-2课时,安排学生参加学农劳动,让学生接触自然,了解植物的种植知识。为了让学生感受农民伯伯种出来的粮食多么珍贵,我校特意让学生在学校的种植园种下各种植物的种子,三个月过去了,植物开始收成,学生非常开心。通过种植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农民劳动的艰辛,激发了学生劳动实践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勤俭节约的精神,让学生掌握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3.以“我是小雷锋”为主题,组织学生在校内、校外做好事。从小事出发,要求每位学生做一件好事,可以是以学生体验为主的学雷锋做好事活动,或让学生参加社会服务活动。也可以是班级垃圾分类回收竞赛、跳蚤市场等综合实践活动,每学年1次。
通过这种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会对生活技能有所认知,也可以让他们更加关心他人,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
三、四年级“三生教育”综合素养校本课程之“生命教育”:拥抱大自然帐篷节。课程围绕厨艺锻炼、亲子交流、户外生存等环节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旨在加强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双方换位思考的能力,让父母与学生收获一段成长过程中难忘的回忆,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学习户外生存技能,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感恩意识、环保意识、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我们学校结合读书活动举办“书香帐篷节”。以家庭为单位,在学校的操场或者体育馆等范围内安营扎寨,父母与孩子在帐篷内挑灯夜读,还可以参与互动游戏,分享阅读的心得,享受阅读的乐趣。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让所有参与者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及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书香帐篷节”融入了星空、帐篷、书香这几个元素,让阅读可以有爱、有诗、有梦、有远方。学生通过“书香帐篷节”可以更加了解生命与大自然的关系,也拉近了与父母的距离。
五、六年级南华小学“三生教育”综合素养校本课程之“生存教育”。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我们的生活是生命成长的泥土,教师教学手头上的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应该提取生活中有用的素材融入学生的课堂之中,突出生活的动力,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提高素养的平台。教师选择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全身心地学习知识,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把握未来生活的经验与能力。
学校所在的镇和周边地区都有不少的历史遗迹,例如余荫山房、黎永思堂、留耕堂、三稔厅、宝墨园等;也有不少的自然景点,如大夫山、莲花山等,通过游览这些历史遗迹和自然景点,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本地的文化和历史,加深对本地文化的认知,增强归属感;又可以与大自然接触,关心大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在游览历史遗迹的同时,可以增加讲解与其有关的历史事件、文化背景,让学生在游览时不仅可以大开眼界,也可以大开“耳”界。在游览自然景点的时候,可以加入定向越野、无线电测向等活动,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在野外的生存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我校以“博古开新”为办学育人理念,以“幸福移动”为特色课堂模式。近年来,学校积极贯彻《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相关文件精神,着力打造特色课堂,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体参与的核心地位,通过学生发问和互动使课堂教学走进学生内心,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爱与责任中快乐成长,做一个成功的学习者、自信的个体、负责任的公民。学习生存和学会生存的主要标准是学习生存的有用知识和技能,掌握正确的生存方式,树立正确的生存观,能够有德、高效和较好地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针对五、六年级的学生,我校也会根据季节和天气情况安排一次名为“荒野求生之生存大作战”的课程,本次课程旨在磨炼学生的毅力,让学生学会挑战自我,加强勇气,具备危机面前独立思考与应对的核心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生存能力、沟通能力、反思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生教育”是基于对人类,特别是对中国现行教育深刻反思的结果,也是共生教育的必然要求。我校把“三生教育”作为德育部门的扶梯,以“三生教育”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把学校德育工作包含在“三生教育”之中,把各个学科教育、师生道德教育、亲子教育、校内教育、校外教育统筹在“三生教育”概念中。将“三生教育”的概念渗透到各个不同年段的研学实践活动中,可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对生活、生命、生存的认知程度。
亚洲教育特别是中国教育,缺少生命、生存和生活教育,学生没有基本的生存能力和生活信仰,难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要坚守和实践共生教育思想,就应该将实施“三生教育”作为切入点。现代教育的理念要求我们每个学生要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劳动教育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所以,树立明确的人生观对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小学各年段研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与实施,对于指引和树立学生明确的人生观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