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良性互动模式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020-08-04刘仕兵

教育界·上旬 2020年10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问题策略

刘仕兵

【摘要】学生的成长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而家校共育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但在农村中学的实际教学活动中,由于受到种种因素影响,家校共育工作存在一定问题。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研究与探索,立足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从家庭与学校两个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要努力在教育方式上做到坦诚相待、主动交流、方式得当、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开创家校共育的新局面,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校共育;问题;策略

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它们既是一个密不可分、相互补充的教育整体,又站在不同的角度,承担着不同的教育责任。家校共育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只有形成学校、家庭两方面的教育合力,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但是多年来,家校共育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家校共育工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较多,很难形成教育合力。我县是劳务输出大县,我校学生的父母外出务工比例较大,家校共育工作存在一定的时空问题和对教育认知较片面的问题等。近年来,我校广泛开展家校共育工作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家校共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家庭教育方面的不足

据调查,作为劳务输出大县,我县的学生家长87.6%在外务工。学生与父母一般只有在寒暑假才能团聚,父母不能经常亲自关心过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平时多是以电话、微信、短信等方式进行简单沟通,很难触及孩子的心灵。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作为隔代监护者,他们多以管好孩子的吃住为主,对孩子心理、生理的变化与需求基本是无能为力的。学生缺乏真正的家庭温暖、心理疏导和行为纠正,容易导致性格孤僻、做事偏激,也易染上不良行为习惯。

一些家长因为自己常年不在孩子身边,感到亏欠孩子,因此对孩子比较溺爱,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在习惯养成教育上却不断放松,导致学校在规范学生行为习惯方面面临较多问题。学生缺乏感恩意识与规则意识,甚至个别家长对孩子的过分要求也是有求必应。曾经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家长为了让儿子在学校读完高中,每周偷偷为其购买香烟,而且家长对班主任的教育十分抵触,导致教师左右为难,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

一些家长长期在外务工,对教育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但其认知较为片面。他们对孩子学习要求极低,认为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也有的家长认为自己是交了学费的,孩子到学校就是为了减轻家长负担,孩子在学校所有的事就该由学校负责,与家长无关。还有个别家长不能正视孩子的错误,过分偏袒自己的孩子,不配合教师工作。更有极个别家长极端不配合学校工作,甚至扰乱学校正常工作的开展,而学校对个别顽劣学生和蛮横家长的无理取闹行为也无能为力。

2.学校教育方面的不足

由于时空的问题,农村中学的家访基本无法实现,这导致教师与家长交流沟通次数少、沟通深度不够,资源不能共享。现在学校接受的检查工作较多,加上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教师主动联系家长的时间也不多,很多时候都是在学生犯了错误以后,教师才主动与家长联系,这很容易让家长错误地认为到学校就是挨批评。

在与家长的沟通中,一些教师存在“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急于教育好学生,于是与家长一见面,就把学生在校的种种缺点脱口而出,对学生批评多、表扬少,这样很容易伤害家长的自尊,从而使家长产生抵触情绪,降低了交流的效果。还有的教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完全接手了本应该由家长承担的教育工作,这样反而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由于现代社会对学校和教师要求较高、偏见较多,导致教师心理压力大,个别教师甚至不敢管、不愿管,家校共育工作停滞不前。

虽然家校共育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学校、教师不能任性而为,必须想方设法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必须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共同促进,才能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家校共育的基本策略

1.点燃家长激情

学校应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家长参与家校共育工作的积极性,使家长不断改变自身观念。我校每期邀请一名专家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向家长介绍发达地区教育的现状、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家庭教育中的难点、家庭教育的技巧,等等。通过讲座,家长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形成了一定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学校还要求班级定期组织家长沙龙,让家长之间相互交流,一个家长提出问题,大家共同讨论解决办法,畅所欲言,家长们都比较愿意参加。由于农村学生多,我校实行的是月假制度,因此,我们倡议在近一点地方打工的家长,尽量在月假时与学生团聚一次,增进彼此的感情与交流。我校将每月放月假这周的周五确定为“家长开放日”,分批邀请家长走进学校、走进食堂、走进寝室,近距离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同时也让家长亲身感受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加强相互之间的理解。我校还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志愿者团队”,用活动点燃激情,鼓励家长为班级多做工作,从而有利于家长之间、家校之间、亲子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2.改变交流角度

在家校交流过程中,我校首先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家庭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为家长提供其所需要的帮助,这种带着感情的沟通让家长愿意听,从而更愿意接受教师的建议。其次,我校要求在家校交流中,以德育为切入点,重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行为规范、为人处世、学习习惯等。最后,我校要求教师在家校沟通过程中多用鼓励性语言。以往,一些教师教育心切,把学生在学校的种种不足全部告诉家长,这种交流几乎成了“告状行为”,让家长看不到孩子身上的优点与希望,家长自己也会感到失望,内心会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双方的交流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学校在交流过程中,要先指出学生的优点,让家长心情愉悦,再反映学生的缺点,激发家长教育孩子的信心,从而达到家校合力共育的最大化。

3.厘清工作方向

家校双方的教育工作虽然密不可分,但也需要合理分工,不能越位。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家庭应着重对学生价值观、性格、习惯等方面进行教育,学校主要在专业知识、技能以及社会竞争力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双方各司其职,互相沟通和交流,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而培养高素质的全能人才。學校和家庭都应明确自身教育的独特性,行使各自的权力。同时,在学校和家庭共育学生成长成才的道路上,家长和教师应就学生的教育目标达成共识,并对学生出现的身心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在家校结合的教学模式下共筑学生的美好未来。

4.搭建交流平台

我校的家长委员会主要由各班关注学生成长、热心公益事业、思想积极健康、眼界开阔的学生家长组成。家长有建议或意见,又不方便对学校、教师说时,可以反映给家委会,由家委会先出面沟通,再将意见或建议及时反馈给学校,这样既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也化解了矛盾。我校还自筹资金建立了学生信息化管理平台,学生到校、离校、作业、学校政策等信息都在平台上发布,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我校每学期组织一次全校性家长交流活动,每年级选出60名家长参加,共同研究学校的教育工作。有的家长想给教师提意见又不好意思当面提,可以以便条的形式提出来,收效甚好。为了更好地进行班级沟通,每班均建有QQ群或微信群,通过这些线上交流平台,家长和教师可以随时进行交流,密切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架设起家校沟通的新桥梁。

三、家校共育初见成效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校家校共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家长对学校和班级工作支持多了,家校矛盾减少了,学校工作的开展也更加顺利,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关注也多了。以家长会为例,以前每个班来参加会议的家长也就三十多人,现在基本都在五十人左右,不能参加家长会的家长会主动给班主任打电话交流。过去基本上是教师主动给家长打电话联系,交流学生情况,现在家长主动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与教师交流。有了家长的支持和理解,现在的教师敢管学生、愿意管学生,学校教育教学向着更好的方向迈进。

学校与家庭育人的目标是一致的,只要我们立足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在教育方式上求同存异,在教育中做到优势互补、积极配合、扬长避短,形成教育合力,就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但我们也要意识到,家校共育是一个长期工程,它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家校共育的道路上坚持与创新尤为重要,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与努力!

【参考文献】

唐红松.家校共育的思考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7(28):82-83.

张永艳.家校共育,助力学生健康成长[J].课程教育研究,2020(17):196-197.

韩涛.打造家校共同体 构建合作育人新格局[J].辽宁教育,2020(02):83-84.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问题策略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