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优化研究
2020-08-04李培娟
李培娟
摘 要: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与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支持力度也在逐年加大,固定资产在医院资产总量中的占比也在不断提高,如何更加有效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其利用效益,对医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符合政府部门对资产监管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公立医院中固定资产的管理现状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固定资产治理体系的新思路,以期促进固定资产管理体系能够更加规范与科学,进而提升医院运营管理水平。
关键词: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医院治理
一、公立医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公立医院提升治理水平
随着国家对健康中国的战略定位,财政不断增强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支持力度,医院的固定资产规模的增大,其管理的难度也在逐步增大,而目前部分公立医院在用的固定资产管理方法,已无法适应医院的发展进程。在医院整体治理体系中,固定资产管理是相对的短板,能否有效解决是目前的迫切需求。只有解决自身存在的管理上短板,才能更好履行自身的职责。
2.有助于医院适应外部监管的要求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财政部加强和改进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要求。财政部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中,要求领导层必须要增强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不仅要做好资产管理的领导工作,也要抓好资产管理的具体工作。因此,财政部逐年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控力度,每年要求公立医院上报国有资产报告,要求反映医院资产总体情况及资产的详细信息,并对存量、配置、使用、处置、收益等情况和对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整改措施等的进行分析和总结,如果没有先进的信息系统和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很难完成好此项工作。
二、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间权责不明确
公立医院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使用权在医院,由于所有权与使用的分离,使得医院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不强,医院员工也缺乏必要的认知。由于多数公立医院也未设立统一的资产管理部门,是按固定资产的不同分类,由不同部门负责管理的方式。这种模式会增加部门之间的协调成本,增大管理的难度,容易造成定期清查盘点难以有效施行,最终可能导致资产明细账与实物不符,财务总账与资产系统明细不符。另外,由于职责不明确,制度不详尽,容易导致随意购置、重复购置,导致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
2.固定资产缺少全过程管理
(1)缺少对固定资产购入前的科学管理。多数公立医院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主要涵盖了购入、使用、报废的过程,而对于购入前管理的内容基本属于空白,这种模式容易给公立医院带来不利影响。由于资产购入前对资产购入计划的审核不足,如与部门业务的匹配度如何等因素的考虑,可能会导致重复购置、购入价格高。如未考虑资产的后期维修成本,极易造成固定资产后期养护成本高企,或被迫闲置,对资产使用效率和医院的总体运营效益产生负面影响。
(2)缺少对使用过程中的控制管理。资产购入或者自建竣工后,使用部门领用,部分医院的资产管理即完成,缺乏后续对使用过程的监控,如资产是否在指定位置,是否被人随意借用,使用是否合规,维修保养的持续跟进等无专人管理;缺乏对资产使用效果与内部绩效管理挂钩的机制,可能导致资产的不当使用和损毁等,给医院资产造成损失。
(3)缺少统一的固定资产退出机制。医院的各实物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的报废退出标准和程序不统一,部分存在使用部门内部决定资产报废与否的情况,易产生部分可使用资产的提前报废,或者积压待报废资产的问题,另外部分医院资产处置程序不透明,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3.资产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部分医院对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缺乏投入,或虽有专门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但处于孤岛状态,并未和其他信息系统连接,数据不能与财务等系统共享,数据传递准确率低。部分医院仍以落后的手工的方式来登记资产卡片明细账,容易出现差错,核对与数据统计的工作量巨大,资产数据信息更新不及时,会导致统计数据缺乏一定依据与真实性,数据结果不能作为领导层的决策支持。
4.固定资产管理监管机制不健全
目前,部分医院缺少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全过程的監管制度、有些医院甚至没有固定资产管理监管部门,有的医院虽设置该部门,但执行过程中的监管力度不购,监管工作表面化、形式化,不能够有效发挥监督作用。从内控的角度讲,缺少资产管理的监督环节,资产管理可能会出现疏漏,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出现问题,造成资产的闲置、流失、损毁等问题。
三、公立医院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1.增强全员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
公立医院由于其业务的特殊性,固定资产中的门急诊病房楼与大型的医用检查设备是医院的主要资产,也是医院健康发展、业务正常运行的必备物质基础。医院应做好全员的思想认识普及宣传工作,让医院的全体人员认识到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人人有责”,是促进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的第一步。建议成立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可以通过统一管理部门,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可以克服管理上权责不明的问题,可以夯实固定资产数据,统一资产的确认与处置标准,保证资产部门的数据与财务数据的统一性。在各使用部门中设置兼职资产管理员,负责管理本部门内部的固定资产,负责对接维修部门并配合资产管理部门的专职人员进行定期的清查盘点等工作,可以极大提高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最后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要加大对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尤其是要加强对专职管理人员的培训,保证医院的固定资产资源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分配和发挥其最大效用。
2.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依据国家相关的资产管理政策精神,医院完善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还要根据国家不断推出的新政策适时调整更新,如2019年1月1日起,公立医院财务核算制度变更为政府会计制度,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也要对应政府会计准则中的固定资产准则进行更新调整。为保证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有效运行,在制度中应设置符合医院自身特点的资产管理考核机制,为保证考核体系的有效性,医院应将考核结果与相关人员的薪酬待遇等挂钩,以免考核流于形式等情况的发生。
3.采用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模式
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是指从科室提出资产需求、资产购置前的效益评估、资产购置预算报审、资产采购(自建)、资产入库(安装)、验收后科室领用(使用)、维修养护、大修改造直到资产报废、退出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同时也全员、全资金来源的管理。
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能够将固定资产涉及的环节都纳入整个资产管理体系中,从而可以将涉及的所有环节整合,能够明晰全院资产的情况,增强对资产的控制,使固定资产管理标准化、精细化、规范化,从整体上发挥出固定资产管理机制的最大效用,也可以从源头上控制折旧成本和维修成本,提高医院整体的固定资产使用效益。
4.加大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力度
医院应该更新升级医院现有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进行资产管理与供应链系统的协同管理,对财务资产供应链的一体化应用,将医院的设备类采购纳入医院的供应链采购中,从需求、财务评估、预算、采购、合同管理等纳入,通过将系统分配权限,可实现不同的业务人员在同一系统做各自的事情,通过移动端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实时异地的查询、审批、入库确认等管理程序,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单位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在资产管理系统中设置财务辅助核算需要的相关项目信息,可以直接通过系统自动生成资产增加、计提折旧等资产凭证,既降低财务人员资产核算的工作强度,又能保证数据准确性,满足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需求。
采用先进技术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如条形码等电子标签与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集成应用,使得资产清查盘点等业务可以更加快捷准确。由于固定资产分布于医院的各个科室,有些资产不方便移动,甚至有些特殊资产存于地面下,进行资产清查盘点时必须不断地在全院移动环境中进行。在清查盘点时,可利用与系统匹配的数据采集移动终端(扫码或者电子读取设备),通过扫码或电子非接触读取操作方便地采集数据,再通过系统接口将采集的清查结果导入资产系统,如此可以更高效的完成资产清查盘点等现场业务、降低资产专职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资产清查盘点的效率。对高价值等核心资产实行电子定位管理,结合出口、门禁等RFID电子设备,对于超出可使用区域后实行系统报警,避免重要资产的私自挪用与流失,保证重要核心资产的安全。
5.健全固定资产监管机制
为促使固定资产管理机制的整体效率得到提升,医院应该加强体系内的监管力度,引入审计和纪检机构对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监管。将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环节,如采购、维修、报废等置于有效监管之下,通过对医院固定资产的总体状况进行全方位的掌控和监督,确保医院对固定资产能够获得最大化的效用,發挥其最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谢立娟.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实证研究.中国卫生经济,2014(02).
2.潘江涛.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探讨.卫生经济研究,2015(04).
(责任编辑:兰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