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号矿用工字钢万能轧法孔型设计与实践
2020-08-04吴湄庄汪崇青沈千成
吴湄庄,黄 琦,汪崇青,陈 辉,汪 杰、沈千成
(马钢股份公司 技术中心 安徽省马鞍山 243100)
12号矿用工字钢主要用于矿井、巷道、穿山隧道支护等,能有效减少矿井事故发生,提高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12号矿用工字钢孔型系统一般采用的是闭口式斜轧孔型,国内某钢厂的新中型型钢产线,其轧机设备及布置形式有很大不同,若采用斜轧孔型生产12号矿用工字钢,其生产节奏慢,成材率低,无法满足生产需求。针对该现状,本设计采用万能轧法孔型设计成功开发出该产品。
1 主要设备与生产工艺
新中型产线共8架轧机,采用“1+1+6”的布置形式,分为开坯轧机组、中精连轧机组。
主要设备:
加热炉:步进式加热炉
开坯轧机组:2架二辊可逆式轧机,交流变频电机单独传动
中精轧机组:6架高刚度万能/二辊可互换轧机,交流变频电机单独传动
精整设备:1台热锯、1台九辊悬臂式矫直机、2台冷锯及配套冷床、检查台架
生产工艺流程为:钢坯加热高压水除鳞开坯中精连轧冷却矫直成排冷锯成品检查堆垛、打捆贴标、称重入库。
2 孔型及工艺设计
2.1 工艺设计及坯料选择
可选用原料规格有3种:150 mm×150 mm方坯、160 mm×200 mm和200 mm×280 mm矩形坯,其中150 mm×150 mm方坯和160 mm×200 mm矩形坯由2#连铸机提供,可直接通过热送辊道运输至新中型线加热炉,200 mm×280 mm矩形坯由4#连铸机提供,需采用汽车运输至生产线。为了充分发挥开坯轧机的能力以获得所需要的中间坯料,并综合成本、成材率及生产组织灵活度考虑[1],采用160 mm×200 mm矩形坯生产12号矿用工字钢。
2.2 开坯孔型系统选择
为了给万能连轧机组提供较好的来料尺寸,开坯机最后一个孔型采用的是对称的开口孔型,闭口的异型孔提高了轧制稳定性及产品的稳定性,但是对辊身的浪费较大[2],切分孔采用的是开口孔型,考虑到闭口异型孔上下腿的延伸宽展,切分孔的设计采用槽底深切分的形式进行,这样的设计尽可能保证中间坯料的上下腿长接近[3]。
图1 开坯机孔型系统
2.3 万能中精轧辊型设计
2.3.1 万能精轧机辊型
图2 万能精轧辊型示意图
精轧机辊型各参数设计参照成品尺寸值设计[4],各尺寸的计算方法如下:
Lf、Rf按照成品尺寸值设计;
Hf=(5-15)+Bt·η,η=(1.010-1.013)
Wf=Ch·η+(Δt2-+Δt1+)/2
Bt:成品半腿高
Ch:成品内宽
η:热膨胀系数
Hf:精轧辊高
Wf:精轧辊底宽
2.3.2 轧边机辊型
图3 轧边机辊型示意图
轧边机辊型参数设计参照最后一道次万能精轧尺寸值设计,各尺寸的计算方法如下:
H e=Hf-(3-5);
R e=Rf+(1-3),
L e=Lf+(0.5°-1.5°)
W e=Wf-(1-3)
H e:轧边辊高
R e:轧边辊内圆角
L e:辊边辊斜度
W e:轧边辊底宽
2.3.3 万能中轧
图4 万能中轧机辊型示意图
万能中轧机辊型主要尺寸与万能精轧相同,各个尺寸的计算方法一致。
H u=Hf+(5-10),
W u=Wf-(1-3)
Hf:中轧辊高
Wf:中轧辊底宽
3 生产实践
第一次试轧共6支钢,其中4支轧废。试轧第1支时,由于轧件在BD1开坯轧机过切分孔时撞击入口导卫,使导卫脱落并随轧件通过轧机,造成轧废。主要因为来料过宽,经对第1道次收10 mm,第2道次收8 mm,重新安装导卫并做加固处理。第2支钢顺利通过开坯轧机,但轧件翼缘外侧出现较大耳子,如图5所示,这给后续连轧带来很大麻烦,如果继续进行连轧的话,会造成折叠等缺陷。为此对BD2开坯轧机第1道次收19 mm,对第2道次收5 mm,第3道次不变。经过第3支试验坯轧制时,如图6所示,轧件翼缘外侧的耳子基本消除。
图5 第2支试验钢
图6 第3支试验钢
试轧第4支时顺利通过进入连轧机组,咬入顺利,但是在轧制过程中,当第二架甩尾的时候,第四架轧机与第五架轧机之间出现了堆钢现象严重。根据电机电流曲线,经分析发现第五架轧机对第四件轧机的拉钢现象严重,当第二架甩尾时,已进第五架的轧件往前猛冲,使得四、五架之间起拱,出现拉断堆钢现象。
图7 堆钢
为消除这种现象,后经降低第五架轧制速度,提高第四架轧机的转速,同时控制各机架间的张力分配。第5、6支顺利上冷床,经取样测量,外形尺寸合格,调试成功。冷却后进行矫直试验,矫直平直度满足标准要求。
经过工艺优化改进后,随即进行批量生产,2019年累计生产12号矿工钢6650.2 t,成材率为98.6%。
4 结语
针对新中型产线布置特点,通过设计万能轧法孔型设计,成功实现了12号矿用工字钢的热轧生产,生产实践证明,万能轧法孔型系统适合该产线,产品的外形尺寸合格,产品表面光洁、质量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