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实践分析

2020-08-03谢娟

财会学习 2020年16期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互联网+互联网

谢娟

摘要: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高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我国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对人才的培养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现代化的高职教育必须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潮流,才能为我国的发展输送更多的人才。本文从现实出发,以会计专业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的育人模式展开了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因此也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等教育体系中,高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要求高职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时代的变化趋势。21世纪是计算机全面应用的时代,“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专业是高职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专业之一,在互联网技术的冲击下,会计人员无论是从工作工具、工作内容以及工作观念等方面均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因此,结合时代背景研究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互联网+”时代的相关内容概述

(一)“互联网+”的概念及基本特征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互联网作为一种基本的载体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从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来看,“互联网+”更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具体指的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和传统产业的结合,从而显著地提升经济社会的生产力。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教育行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为了我国职业教育工作中创新发展的新力量。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分析

首先,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高职教育具有深度开放性的特征。在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开始与教育深度结合,不仅仅打破了传统知识传播以及获取的局限性,更是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让整个学习过程更加简单而又轻松。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无数的付费以及免费课程开始走向人们的生活,真正实现了足不出户就可以学习新知识的效果。比起传统的课堂教学来说,“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模式更具开放性的特点,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开始变得多元化,且在知识的选择上更加具有自主性。其次,“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教育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云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据的储存能力和读取能力大大增强,极大地扩充了知识学习的范围,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按照自己的习惯来选择知识,并且有重点地进行知识模块的训练,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最后,“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教育还具有翻转性的特点,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进。在传统课堂中,教学的整个流程是由教师把握的,也就是说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其实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很难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互联网+”时代下的课堂教学带给学生们更多的惊喜,课堂的翻转性得以实现,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通过短视频等形式呈现,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面对面地沟通与交流,在这样的模式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育人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面临巨大挑战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革新,而生产力的革新也必然会对教育行业产生相当大的冲击。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紧贴着社会生产一线,因此面临的挑战也最为明显。近些年来,会计领域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巨变,普华永道机器人、德勒机器人等相继问世,人工智能领域向着更深层次的发展,依托人工智能平台进行财务管理的创新已经成为了时代的潮流,传统会计工作技术以及内容逐渐被颠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传统的知识性岗位,例如数据的输入、报表的编制等将会被一些智能财务软件所代替,而且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下,会计岗位之间的界限将会被抹去,岗位之间的分工也会越来越少,基础性会计人员的工作空间也会被压缩,大量的基础性会计人员将面临着失业的危险。

(二)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传统会计教育所培养出的会计人才被机器所替代,越来越多的基础性岗位也开始被一些软件所替代,而且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于会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传统的封闭式培养模式必须做出巨大的变革,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面临着重构问题。从整体上来说,高职院校培养会计人才的体系应当从师资力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上进行积极转型。当然,“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同样也给会计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人工智能技术重塑了会计岗位,一些智能化的会计软件开始应用在实际工作中,显著地提升了会计信息的质量,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有着传统会计行业所不具备的优势。

从总体上来说,“互联网+”的时代为会计的职业教育提供了新的现实可能性,尤其是人机之间的互动时代使得会计职业教育能够回归教育的本质。从职业教育的视角来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要求职业教育的培养应当适应当前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同样也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前进与发展。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路径分析

(一)革新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一定要面向未来、与时俱进,高职教育亦是如此。在“互联网+”时代的冲击下,高职教育也应当积极应对,并且做到主动转型,不断地变更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从高职教育的特点来看,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研究生等高等教育,高职教育的层次相对比较低,主要是为社会输送大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但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普通技术技能型人才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这使得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已经迫在眉睫。“互联网+”时代背景的主要特征是跨界融合、学科互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会计人才需要适应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方面的新技术,而传统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当充分结合“互聯网+”时代背景的优势,不仅实现工学结合,还要实现人机互动,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充分关注学生们的体验感。在实际的工作中,学校可以将一些财务机器人引入到学校实验室中,并且根据院校的实际特点建立起符合现状的财务共享中心仿真实验室。除此之外,对于已经采用财务机器人且经验比较丰富的企业,学校应当与其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且依托对口企业建立起财务中心实训基地,定期让学生到企业进行学习与实践。

(二)创新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

“互联网+”时代融入了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区域链等领域的核心技术,这对于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高职会计专业培养人才的内容、模式、方法均会受到巨大的挑战。在这样的影响下,高职会计专业应当根据时代的变化来调整教学内容,积极顺应“互联网+”时代下的产业需求变化,在课程的设置方面要突出重点,对于一些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应当酌情删减。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实现交互式的学习和人机互动。其次,在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应当注重学生专业素养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虽然“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会计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处理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机器,但是对于一些政策类问题的把握以及伦理类问题的解决却是无法做好的,因此,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向这一方面偏斜,将课程思政融入到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伦理水平以及诚信观念,要回归到教育的本质之中,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精神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完成机器所不能取代的工作。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应当下大力度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因为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贯彻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师资力量的强弱也就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所以在“互联网+”背景下,推动师资队伍改革是大势所趋。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对自身进行充电,更新知识内容,接受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技术的相关培训,并且在会计师资队伍中组建高水平的研究团队。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当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主动聘请一些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为校内师资队伍进行培训,更新每一位会计教师的教学理念。

(三)依托大数据背景,建立互生互动的生态系统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实现与时俱进,开拓教育新领域,以“互联网+”时代中的各项优异技术作为主要抓手,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建立起互生互动的生态系统,引领高职院校会计培养体系的改革与转型,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在该系统中,无论是学校还是政府部门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政府部门应当大力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并且针对“互联网+”时代的显著特点来做好顶层设计,为高职会计专业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以及资源保障,从而推动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其次,高职院校本身也应当从自身实际出发,与智能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大型会计师事务所深度合作,进一步加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力度。高职会计专业教师应当深入企业内部进行调研,做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也应当定期到智能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内部进行顶岗实习,实现有效的人机互动。最后,企业也应当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指派本企业中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技术骨干、智能专家等深入到高职院校内部担任外聘教师,从而为学生们的发展提供更为准确的途径和指导意见。此外,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也要有危机感,“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原本就比较饱和的会计岗位显得更为紧张,尤其是一些智能机器人的应用使得传统的会计岗位被机器所替代,面对这样的现状,学生应当立足于社会发展现状,积极学习会计专业知识,不断磨炼自己的技能,在课堂学习之外应当积极深入到企业中学习会计实践知识,了解岗位的要求,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使得自己能够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结语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社会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模式以及思路就必须发生转变,才能够适应当前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方向。从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模式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依然还是沿用传统的培养模式,使得学生们的综合素养不高,不能够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在“互联网+”背景下,无论是学校、政府还是企业、学生都应该从自身出发,充分转变自己的发展思路,積极转型发展,从而适应当前会计行业的巨大转变。本文立足于实际,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彩霞,张佩,刘汶德.人工智能时代高职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财会学习,2018 (08):159-168.

[2]王立新,王英兰.“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学改革探讨[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 (02):21-24.

[3]褚静静,张红蕊.管理会计能力框架融入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研究——以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8,16 (03):41-43.

[4]赵丽锦,赵月乔.基于“互联网+”的中高职会计教育衔接研究: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J].职教通讯,2018 (16):1-5.

[5]张俊娟,狄雅婵,崔笑.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 (04):186-187.

猜你喜欢

高职会计专业互联网+互联网
浅谈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及改进措施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标准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