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湾区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020-08-03武艳君

财会学习 2020年16期
关键词:财会专业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

武艳君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未来是面向全球的经济中心,是最具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将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创新平台和增长极。因此在大湾区的高职院校要培养未来面向全球创新创业型的人才,能够适应未来全球经济和金融活动的发展。同时粤港澳区域的财会专业教育也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大数据时代要求培养复合型人才,传统从事简单重复性会计工作的人才面临淘汰,另一方面粤港澳三地的会计准则差异较大,培养能够在三地通行的复合型人才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鉴于此,本文对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策略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有所启示。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粤港澳大湾区是未来世界最具创新力的经济增长点之一,将赶超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成为世界顶级创新经济区和最有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粤港澳大湾区要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适应未来大数据时代经济发展的创新人才,因此大湾区的高职院校既要应对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对会计專业带来的挑战,又要培养大湾区发展时所需要的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些财务复合型人才既要面向世界,具有在世界级金融中心和区域进行财务工作的能力,还要具备从事数据分析和挖掘信息,具有前瞻性和预判性,兼具管理和服务的复合型创新能力,以应对新时代的发展。

一、新时代大湾区高职院校对财会专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大数据时代要求创新复合型人才

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传统会计工作造成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的会计、审计、税务、财务工作正在被AI所逐渐取代。四大会计事务所作为行业的领头羊都相继宣布开发财务机器人,传统财务人员如果还停留在固有会计核算思维上,他们将会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在大数据时代,财务要由传统核算型人才转化为既具核算又懂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传统会计人才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以德勤财务机器人为例,企业财务核算的智能化很快就会成为现实,尤其是大湾区这种世界级创新经济区,人工智能必然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因此过去从事基础、低端会计和审计工作,甚至在会计岗位上数十年如一日而没有新的技能提升的财务人员必然会被淘汰。笔者个人为了做好论文的研究,调查了我市小微企业的财务人员,发现其中有很多小微企业的财务人员学历很高,不乏211院校,比如XL公司财务人员工资水平一个月只有4000元,这位女士已经35岁了,毕业于东财,是典型的高才生,从事会计行业也已经好多年,但是始终没有进步,未来如果不再培养新的技能,只从事打发票和记账的工作,那么必然会淘汰。大湾区属于经济发达地区,薪酬水平很高,一般的会计人员也得月薪2万以上,要能够达到这个薪资,就需要很高的复合型技能。

(二)数字经济的崛起对财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

新的经济模式和发展方式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近年来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让传统会计人员的核算技能没有用武之地,同时在思维创新、实践成果、人才培养全方位上提出了新要求。高职院校更应该认识到技能培养的重点是培养适应新时代会计核算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将推动课程转型作为重点工作。当前,多数企业都应用金蝶软件等财务软件进行财务处理,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应该相应转变,从理论课程转变为实践课程。比如,某些高职院校就已经在应用金蝶财务大数据实验室给学生构建仿真环境,制定实践教学方案,依托企业真实案例,建立企业级大数据实验平台,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进行操作,同时专为高校提供将数据技术与财会知识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课程,使之能够适应未来财会行业的发展,帮助大湾区高职院校联合培养跨专业的大数据+财务复合型人才。

(三)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要培养学生面向世界级经济中心的创新能力

首先,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具备企业经营管理所需的决策分析、财务管理、风险识别、大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不止是过去简单的记账工作,更应该具备分析、预测、决策、战略和规划等高级能力。比如,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帮助企业进行战略管理,为企业创造价值,同时,还应该具备较强的全面预算管理执行能力,能够得心应手地操作IT系统,能够通过内控和审计发现企业的财务问题,控制企业的风险,而是完全将这些工作交给领导。其次,大湾区的财务人员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具有专业复合型技术技能的人才不希望平级调动,而在会计技能上不思进取的人多年图个安稳,多年来还是同一职位和薪资水平,因此决定流动性的根本就是技能水平。很多企业为了避免这种流动性,就会选择用人工智能代替传统财务人员,确保企业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因此,在粤港澳大湾区这种竞争高度激烈的全球经济中心,因循守旧,没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无法留住的。第三,大湾区的财务管理人员要求具备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不仅能做好传统财务会计工作,也能够胜任管理会计工作。高职院校应该以生产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满足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专业能力、创新技能等方面的教育,目的明确地去培养高职学生。最后,大湾区是全球经济中心,不仅两岸三地的会计准则有所不同,未来还要面对来自于全球各地的会计经济活动,因此他们需要具备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不同会计准则和业务活动,在未来的国际经济活动中能够具有财务管理的多重能力。

二、大湾区高职院校培养财务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困境

(一)教学方法落后

老教师尤其推崇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强调知识的一板一眼传授,不乐于接受新建教学方法。还有一部分老教师财会管理知识相对陈旧,不适合大湾区高职院校未来人才培养的方向,难以满足未来的人才培养需求。目前一些先进的高职院校主要采用师生互动、上传作业课件视频等,缺乏创新模式与平台,教师缺乏互联网+的教学认知,高职院校也缺乏互联网+教学的途径和方法。目前能够提供的仿真实训教学平台还不够强大,不能够满足未来大湾区经济发展的需求,也和财务管理发展最前沿的知识相脱节。

(二)缺乏完善的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没有建立起一套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课程培养体系,理论课程重视考試,而忽视学生的会计技能培养。比如在新的会计环境中,学生的管理会计能力,报表分析能力,税务筹划能力等方面,都缺乏重视。在网络实训课程中,很多高职学生沉迷于网络,不认真按照课程要求上机,一旦教师监管不严他们可能就退出学习系统进行其它活动,或者是被动学习。这也是很多学生在上机操作中难以掌握技能的原因,调查中发现高职院校的很多上机操作并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许多学生在毕业之后还要继续学习,才能够胜任工作岗位。

(三)仿真环境较差

缺少行业案例与数据,主要是通过使用会计软件、网络教学平台校内校外实训等方式进行仿真,但是对经济发达地区复杂的财务管理案例缺乏应用。因此,调查中仅有的17%左右的学生具备会计软件应用能力,由于实习内容和行业方向脱节,绝大多数学生都得经过单位培训再上岗,很多实训内容不满足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基本上就是以对企业参观学习为主,有的实训虽然能够学习到基本的会计知识,但是高端复合型会计人才的知识储备和会计技能还相对不足,比如很多学生不具备应用会计软件管理库存的能力,这很大程度是因为高职院校没有建立一个高度仿真的会计实训作业环境,和企业最新的案例结合不紧密所致。

(四)实践能力培养偏弱

一般有认识实习、综合实习、顶岗实习等方式,不能满足实际就业需求。很多高职院校的实习流于形式,还有些高职院校将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认识不到实习实训的价值。比如将财会专业的学生送到电子商务平台当客服,美其名曰让学生熟悉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为大数据和会计的结合打好基础。调查显示,样本中超过76%的学生表示在实习实训后仍然不能独立完成会计工作,更不用说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了。

(五)与复合型财务人才培养目标悖离

知识陈旧,和未来产业发展和智能化结合的环境条件不足,学校缺乏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师和理论指导教师相脱节,在教学周期、课程和场地的安排上,企业实践和任何教师做不到协调。学校统一协调工作较为滞后,校内教师与校外教师之间沟通不畅,教学计划不协调,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的问题第一时间内得不到解决。在财务管理延伸知识、流程管理内控知识、进出口报关知识,自己所在行业的知识等方面的教育不足。对软件开发的原理缺乏了解,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都相对较低。

三、大湾区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

(一)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

首先要创新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建立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上要坚持上机操作为主,理论讲解为辅的原则。可以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理论知识,教师在课堂上用上机考试等方法集中进行考核。其次,教师要善于使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进行演练,比如将模拟公司法和任务教学法融入到课堂当中,让学生独立自主去解决会计问题,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中让学生了解公司运营、财务知识、税收法律等知识点,在知识点和技术技能相结合,不断加深对经济业务实质的理解。第三,要变革考核方式,改变过去试卷考核的模式,依托高职教育本身的特点,建立以实践为导向的考核模式,将日常仿真软件考核、校内实训考核和校外考核结合起立,切实考核学生的技能点。

(二)完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贯穿企业经营的各业务环节,跳出过去单一财务核算的思维,改变财务人员就是记账的传统思维,拓展财务实践领域,要广泛在各个领域进行实践,包括市场信息、采购、库存、费用、成本、应收应付等业务和财务数据,以及涉及到投融资、企业财务状况风险、市场风险预测等决策方面的内容。高职院校要立足大湾区未来市场发展的特点,把握行业前沿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系统学习和运用财务工具、算法、建模和智能化系统,熟悉大湾区两岸三地不同地区的软件差异,能够在国际贸易中运用自如。同时,学生还应该具备洞察、支持、优化包括会计信息系统、财务软件、投融资管理系统、金融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而且还要具有复合型财务管理技能,包括财务预测与决策、运用财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具备能力对集团资金管控、能够对企业财务流程进行优化、通过财务业务一体化进行业务优化等在内的财务及管理活动。

(三)创建仿真环境

引入系统化的财务教学软件,连接PC端和学生的移动端,结合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对学生实施全过程教学。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细节和良好习惯的培养,比如我经常告诉学生,作为财务人员要建立数据意识,在大数据时代,无时无刻都要留意周边信息,这样才能满足未来大湾区人才培养的需要。如何建立数据意识,就要从小事入手,在进行财务仿真的过程中,我从来不鼓励学生使用计算器,而是要养成将数据录入到Excel的习惯,这样信息就能够更好的复核。在对账方面,我都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在单据上注明信息,养成严谨的习惯,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和提升自己。

(四)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

除了采用仿真软件进行模拟教学之外,我更多还是鼓励学生参与实践。但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需要教育部门、社会、学校、企业的多方合作,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多种实验,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实际需求,无缝匹配企业的需要,融合虚拟财务共享中心,推动财务业务一体化,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后期去企业工作就可以直接上手应用,提升专业的实践性,符合高职院校的职业性特点。系统中切实体现出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数据,让学生对这些表格进行分析,比如通过分析港股市场的指数、企业年报以及公司的财务信息来进行财务决策,决定是否参与融资等决策。

(五)强化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过程

高职院校要根据学生的选择建立明确的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帮助学生选择未来就业的方向,比如战略管理型财务人员就要让他们偏重学习财务知识、行业知识、商业知识等内容,创业型人才就要让他们学习财务风险规避,企业创立财务知识、商业信息捕捉和商业意识建立,财务软件管理人员就要让他们精通软件的操作,提高管理的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在入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会计学习能力,能够适应未来岗位的发展需求,这样在会计思维、数据分析和管理实务中不断提高自己。

四、结语

大湾区高职院校培养财务复合型人才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而且还要让他们储备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精通某一方面的专业技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适应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芝兰,巫丽兰,陈浩文,甘翠萍.突破瓶颈:香港会计业[M].香港: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17:31-32.

[2]财政部.关于大力支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会计专业人士担任内地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有关问题的通知.财会[2016]9号,2016-05-27.

[3]谢志华.论会计的经济效应[J].会计研究,2014 (6):8-16.

[4]金灵巧.海南省高校会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建设[J].学园,2017 (26):8-9.

[5]周浩.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探索[J].今日财富,2018 (19):199-200.

[6]王翠.基于校企深度融合下深化高职财会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 (06):171-172.

[7]杜素音.新时代会计相关专业融合与重构——基于广东省“一流”高职建设院校会计专业研究[J].商业会计,2019 (5):117-121.

[8]方朝庆,荣加超.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纳税,2017 (5):39-39.

[9]郑敏.“互联网+”对高职院校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影响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 (15):418-419.

基金项目: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9-2020年度科研规划项目课题:大湾区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符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编号:201907Y63)报告论文。

猜你喜欢

财会专业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校企合作下的财会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探讨
关于财会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中职财会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初探
我国财会行业创新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