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沟通礼仪对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作用

2020-08-03周林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6期
关键词:人际关系

摘 要:高校不仅仅是教导学生成才的地方,同时也是育人之地,是大学生从校园生活转向社会生活的最后一个港湾。在育人过程中,礼仪和沟通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但是从小到大学生都没有接受过系统性的礼仪培训,给工作交往等都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一些大学开展了高校礼仪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融入社会的基本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文章将系统性地介绍大学礼仪课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价值,并根据目前高校礼仪课程开展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善提高对策。

关键词:礼仪课程;沟通礼仪;人际关系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一直都是一个崇尚礼仪的民族。在现今的大学生教育过程里,过分强调了科学专业知识,忽略了对学生的沟通和礼仪教育,导致一些大学生不懂得基本的人文礼仪常识,在与他人沟通交流时会出现许多问题。一个完整的人不仅要掌握知识技能,还应该懂得尊重、感恩等礼节。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摇篮,应该加强对学生的通识教育工作,把礼仪课程作为必修课的开展和落实,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就业时能够更具竞争力,可以与同事、同学友好相处,相互合作、共同提升。

一、大学礼仪课程的概述

中国民族自古都是礼仪之邦,在基础教育课程中,往往只重视了对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教授,而忽略了礼仪技能的培养。在大学教育中,更加强调通识教育和全面发展,开展礼仪课程是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补充。每个人都希望能够获得真挚的友谊,在礼仪课程里可以教会学生如何与他人沟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需要双方互动,如果一方的交往能力较弱,更需要另一方的陪伴和引导。在大学礼仪沟通课程里,正是对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沟通能力、倾听能力等[1]。通过对礼仪文化课程的学习,会给学生带来长久的影响,在未来的人际交往和工作学习中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开展礼仪课程的重要价值

(一)促进心理健康

大学礼仪课程也不只局限于传统文化,还包含了一些人际交往、职场礼仪等,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有重要影响。一方面,大学生在面临与以往完全不同的陌生环境时,难免会产生怯懦、封闭等情绪,适当地使用礼仪交流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学生的压力,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大学环境。另一方面,一些学生由于经历不够,缓解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很容易引发心理、情绪等方面的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和正确的引导很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在大学礼仪课程里,不仅仅教授了学生基础的礼仪常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正确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和包容力,使学生在面对人生挫折时也能够正确应对。

(二)养成良好习惯

学习大学礼仪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习惯,帮助学生变得更有修养。首先,大学生正处在一个生活环境宽松、管束较弱的时间段,缺少一定的自我管理和自控能力。有一些学生在脱离了教师和家长的管束后逐渐沉迷于游戏等消极事物,不愿意和他人沟通。通过学习礼仪课程正好能够对这一缺点进行有效弥补,引导学生向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其次,对于每个新入校的学生都希望能够收获友谊,在陌生的环境里每个人都会有胆怯的情绪,不知道如何与他人交往[2]。在礼仪课程里会教导学生更关注生活的细节,对他人提供关心和照顾,促进学生与他人的友好关系,帮助学生构建轻松活泼的生活环境。

(三)提升社会融入性

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在毕业之后会直接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在大学时如果能够学习礼仪课程,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和要点,能够增强其与社会的融入性。一方面,在大学礼仪课堂中,会教会学生如何用尊重和平等的态度对待與他人的相处。在许多工作岗位中不止是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还要和同事合作,共同完成工作项目,合作交流的礼仪能够提升工作的配合性,更好地开展和推进日常工作。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会面临较大的压力,通过对礼仪的素养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锻炼强大的内心和包容能力,在荣誉社会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抗压能力,性格更加稳定成熟。

三、高校礼仪课程的开展现状

(一)教师水平较低

一般的高校不会专门招聘专门的礼仪课程老师,导致授课教师不专业、教学效果不理想。一方面,由于礼仪课程专业人才数目较少、招聘难度较大,只有如商务等专业才会开设礼仪课程,甚至一些高校的礼仪课程都是有辅导员等教师兼任的,教学的内容千篇一律,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还有一些学校对礼仪课程的不重视,经常把一个专业的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授课,在上百人的课堂中,学生无法获得真正有效的礼仪知识。另一方面,一些教师的教学热情很高,但是由于知识信息来源较少,只能通过个人学习的方式来获取相关教学内容,利用网络媒体和书籍搜取信息,得到的内容过于零散,没有形成礼仪体系,导致教师教授给学生的礼仪内容没有层次性,使学生学习时经常感觉到茫然[3]。

(二)考核方式单一

在高校礼仪课程结课时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必要的考核,但是受到实际条件的限制,考核的方式往往体现在试卷、大作业等形式上,无法对学生的内化和运用进行有效考察。一方面,礼仪课程是一门实践型的课程,试卷只能够体现出理论知识,对学生的实际考察性不强。教师采取这种考核模式,过于敷衍了事,无法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礼仪课程的内涵。另一方面,礼仪课程的教学效果会伴随着学生一生,过分简单的考核方式没有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些学生通过考前突击和背诵课本等方式通过了考试,但却没有掌握礼仪的价值。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开发能力,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使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和考核的同时对礼仪课程形成自己的理解。

四、提升高校礼仪课程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纳入必修课程

高校在开展礼仪课程教学时不应该有过多的专业区分,而应该将其纳入必修课程,完成对所有学生的通识教育拓展。一方面,礼仪课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是每一个学生都需要掌握的,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礼仪、职场礼仪、沟通礼仪等多方面的了解,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礼仪价值体系。将礼仪课程指定为必修课程能够提升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积极学习。另一方面,必修课程也显示出了学校对礼仪课程建设工作的认可程度,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将其打造为学校的精品课程,供给校内外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参考了解[4]。在不同层次的大学中落实好礼仪课程是提升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能够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上升到新高度。

(二)开展校园活动

学生对礼仪课程的认可程度与学校的宣传之间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等形式吸引学生对礼仪文化的关注,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先,在一些重要的传统文化和重要节日里,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经典礼仪诵读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5]。如孔子诞辰日是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记得的日子,可以把《孔子》一书中有关于礼仪沟通的内容摘选出来,做成展板和横幅悬挂在校园通道内,使每一位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礼仪知识形成认识。其次,学校的社团还可以组织与礼仪沟通相关的话剧表演或晚会活动,由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学生能够快速将课堂内容和实际场景联系起来,使二者相互促进,提升礼仪文化的宣传效果。

(三)丰富教学形式

教师在对大学生进行礼仪课程讲授时要摒弃枯燥统一的模式,而应该发挥自身的经验和开发能力,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对于一些艺术专业、文科专业,学生的学习更加活泼,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沟通场景模拟,由教师构建不同的生活或工作场景,学生可以临场发挥应对。这种教学形式更加新颖,对学生的吸引性很强,也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场景模拟教学情境下,教师能够对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礼仪运用情况加以了解,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变化,提升课堂教学效果[6]。其次,对于一些理工科的学生,本身的性格特点不太鲜明,教师可以通过先讲授重要知识点,后播放视频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再逐步鼓励学生进行表达演练,帮助学生适应不同的礼仪运用方法。在课堂中教师要多关注那些不善于表达和内向的学生,通过教会他们基本的交往礼仪,鼓励学生与他人建立沟通。

(四)加强实训参与

礼仪课程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中,还要通过实训和参与的方式锻炼学生,验证其是否真正掌握礼仪技巧。一方面,学校要为学生配备基础的学习设备,如开发礼仪学习教室等,不设黑板桌椅,而是在两面安装落地镜,使学生能够随时观察到自己的姿态和表情。在利用礼仪知识与人沟通交往时,体态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在学校教室里就能够帮助学生开展实操训练,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改正。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和大型的礼仪企业相合作,鼓励学生参与到企业实习中,通过实际参与的方式感受职场沟通和礼仪运用。由于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课堂教学之间有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学习主要依靠学生的自我感受和探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答疑,转变了课堂教育中学生主体性较弱的缺点。

(五)重视教师培养

由于专业的礼仪教师人才匮乏,学校更要关注对储备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工作。首先,学校应当扩大对礼仪教师的招聘规模,定期组织辅导员和教师在非上课时间参与礼仪的专项学习,通过提升现有教师的利益授课水平来弥补专业人才的缺失。学校还可以从一些有良好合作关系的企业中借用一些专业人才来代课,扩充教师的队伍力量[7]。其次,各个大学之间还可以形成礼仪培训联盟,组织各个教师进行交流分享,把在授课过程中遇到的案例、经验等进行分享,便于教师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运用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秉持着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在课余时间充实自己,理清不同时期礼仪文化的变迁,形成系统脉络后给学生讲解。

(六)构建交流平台

学生在学习礼仪课程时会产生许多的困惑,只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可以构建校园论坛等交流平台,促进师生、生生交流。首先,学生可以把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有关沟通的问题在平台中以匿名的方式向教师提问,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沟通,充分保护了学生的个人隐私。其次,学生之间也能够在校园平台上进行友好交流、发表个人意见,有利于形成校园内部良好的礼仪学习风气[8]。同时这种对网络的利用是互联网技术发展带来的便利,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利用网络与他人的沟通,印证礼仪教学中的网络交流礼仪,使礼仪学习不拘泥于传统,而是与时代共同进步。

五、结语

总之,高校要肩负起素质教育的责任,重视对学生沟通礼仪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能够达到全面发展。作为高校管理人员,应该在进行课程规划时将礼仪课程作为基础必修内容,拓展学生的基本素养和礼仪常识,完善学生的通识教育。学校可以构建校园内部的礼仪交流平台,方便师生沟通,还可以通过开展校园活动和校企实训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教师也应该积极探索学习,不断提升个人能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

参考文献

[1] 张宝君.加强礼仪教育,促进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984-986.

[2] 汪泽幸,江梅菁,刘超.卓越计划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礼仪常见问题与对策[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9(11):88-90.

[3] 赵霞.浅谈公关与礼仪课程考核方式改革[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02):72-74.

[4] 邓力.吉林省高校开展社交礼仪教育的必要性[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04):136-138.

[5] 许海丽.谈当代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与社交礼儀[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07(01):29-31.

[6] 何文.高校礼仪课程“立体多向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讨——从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角度[J].梧州学院学报,2017(01):85-89.

作者简介:周林(1989.09- ),浙江温州人,硕士,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礼仪与音乐教学。

猜你喜欢

人际关系
以“工作坊模式”为武器,提升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水平
情商与销售业绩关系的探讨
从心理咨询师的视角解读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
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耐挫力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缺失对策研究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