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介入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援助的探讨

2020-08-03朱丽冰余骦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6期
关键词:新冠情绪笔者

朱丽冰 余骦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高校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考验。防范心理压力引发的极端事件,关注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由此,笔者以疫情中的大学生心理援助为切入点,进一步探索并拓展社会工作的专业实践,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2020年年初,中国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爆发。为了严防疫情输入校园,广大高校学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宅”在家里面,居家隔离,共同抗疫。面对疫情,各大高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采取严密措施,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应急管理工作。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支持广大社工、义工和志愿者开展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务。”笔者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尝试运用所学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开展疫情期间大学生的心理援助服务工作,帮助学生正确应对疫情带来的心理应激反应,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塑造学生的心理韧性,提高心理素质。

一、疫情影响下大学生突出的心理适应问题

病毒肆虐,高校延迟开学,大学生开启“宅家战役,线上学习”状态。他们的行动自由受到一定的限制,每天最大的消遣就是网上娱乐,随时关注疫情信息。大学生作为消极体验易感人群,部分学生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疫情影响下大学生突出的心理适应问题主要有以下几项:

情绪适应问题。西南大学新学工创新中心课题组所做的45所高校实证调查研究数据显示,虽然大学生群体总体情绪稳定,但大部分学生都表示在疫情初期,都曾有比较强烈的负面情绪,如紧张、恐惧、愤怒、难过、害怕、担心等。高强度的媒体信息暴露,以及高校每天开展的“每日一报”疫情防控工作,无形中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同时,身处高危风险地区的大学生,或者自己曾接触来自高风险地区返乡的亲朋好友,或者身边有疑似、确诊的同学,他们的负面情绪更加明显。而在疫情发生前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他们更易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严重者需要进行危机干预。

学习适应问题。延迟开学,教育部要求“停课不停学”,高校普遍运用学习通、腾讯会议、钉钉、慕课、云课堂等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学习方式的突然转变,学校为了有效开展教学,对学生的线上课堂监管比较严格。学生抱怨学习平台众多,网络信号卡顿,网上学习视频繁多,章节测试和课后作业比在校多,学习效率低等。毕业班学生因为疫情不能如期实习找工作,担心以后的就业问题与升学问题。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大二学生,本科院校的大三学生,处于临近毕业设计与实习准备安排的关键阶段,担心学习计划被打乱,缺乏学习氛围,担忧自己懈怠,陷入焦虑。

生活适应问题。大众都居家隔离,宅家抗“疫”,大学生的社交局限在家庭内部与网络社交。大部分的大学生生活变得没有规律,沉迷网络游戏,熬夜追剧、刷抖音,看小说等消磨时间。笔者在與学生交流过程中,了解到学生都会有轻微的生活失控感。同时,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追求独立自主,希望获得家长的尊重与理解,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和经济自由。活动空间受限,相处时间较长,家长的期许与要求,容易激发潜在的家庭矛盾,引发亲子冲突,破坏家庭的和谐。

因此,高校应该高度重视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高校的心理咨询师和社会工作者可以参考国家卫生健康委和民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心理援助与社会工作服务的通知》,为受疫情影响的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援助和社会工作服务,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伤害和社会影响。

二、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援助的案例简析

笔者在抗疫期间,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短期心理援助服务,干预因疫情引发的心理适应问题。为了尊重咨询学生的隐私,文中提到的相关学生的姓名将做匿名处理,用字母代替。以下笔者列举两个印象深刻的案例。

(一)疑病情绪的介入

疫情在家,部分大学生过于关注疫情信息,总担心自己得了新冠肺炎病毒,身心疲惫,出现“疑病情绪”。“疑病情绪”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缓解,会演变成疑病障碍。疑病障碍,也叫疑病症,是一类表现为对自身的健康状态过分关注,深信自己患了某种躯体或精神疾病,经常倾诉某些不适,但与实际健康情况并不符合的病例状态。疑病症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它往往伴随着其他心理疾病的出现,如抑郁症、焦虑症和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小A是一名高职高专院校大二的女生,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小A在疫情初期1月中旬,曾与从湖北武汉归来的同学一起吃饭,但其并未了解同学从武汉回来的事实。直到2月初,同学在朋友圈晒出自己社区排查的照片,才后知后觉。学校排查严格,小A在知道事实之后,马上与笔者反馈其与湖北相关人员接触的事实。小A自述有感到胸闷、食欲不振的症状。笔者结合小A的既往病史,以及在询问小A及其家人的身体状况、居家隔离的活动轨迹之后,进行初步的评估,制定介入计划。

1.小A疑病情绪成因分析。首先,因为小A有既往病史,需要详细了解其近期生活情况。小A自述一直在吃医院就诊的药物,睡眠质量良好,作息规律,很大程度上排除其并非处于旧疾发病期。但因为其自身精神状况不佳,暗示性强,其更容易出现情绪状态躯体化的表现。其次,小A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改变。因为疫情,生活变得单调无聊,缺乏运动,不自主的关注网络负面信息,产生负面情绪,容易过度注重“身体自我”的心理状况。最后,因为其与武汉返乡同学接触,加剧其担心被感染的恐慌情绪。

2.小A疑似病的介入方法。笔者秉持社会工作专业的方法和理论,利用网络平台,为小A开展了“云咨询”个案服务。首先,笔者运用“人在情境中”理论,帮助其从生理、心理社会三个层面进行分析,普及新冠肺炎病毒知识,与“疑病”的非理性信念辩驳,接纳自己的情绪,觉察自己的心理压力,做放松训练,学会自我心理调控,减少上网关注疫情的时间,避开刺激源,缓解焦虑和恐惧的情绪,改善疑病情绪。其次,笔者联系其家人,帮助小A建立家庭情感支持网络。建议其家人多与该生沟通,鼓励其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适当运动,转移注意力。最后,笔者在后期不定时的跟进小A的情况,据小A自述在自我调适之后,胸闷症状第二天就已经有所缓解,第三天已经消失。

猜你喜欢

新冠情绪笔者
新冠疫苗怎么打?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老师,别走……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