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

2020-08-03潘国军

财会学习 2020年16期
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制度固定资产管理事业单位

潘国军

摘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单位开展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保证资产安全完整、提高资产信息核算质量、强化单位资产负债管理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新政度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带来的影响,提出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一、引言

自2019年1月1日起,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以下简称“新制度”),新制度以当代政府会计理论为指导,吸收了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有益经验,对规范政府会计核算、强化预算管理和加强财政资金管控起着重要作用。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新政度对固定资产认定范围、核算方法以及管理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事业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新制度,对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

二、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影响

(一)对固定资产管理范围的影响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对不同政府会计主体中的同一项经济业务和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统一,尤其在固定资产核算方面,做出了细致规定。新制度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将由单位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经济资源由政府主体控制的资产均纳入到固定资产范畴内,扩大了固定资产的认定范围。新制度强调对固定资产的“控制权”,明确了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权和管理责任,这与旧制度相比,能够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固定资产的经济利益归属,使会计人员必须根据资产本质条件判断是否确认为固定资产,这使得固定资产管理的范围会随之扩大。

(二)对固定资产核算工作的影响

新制度对固定资产核算基础、核算方法和核算内容等方面都进行了相应的变动,要求事业单位必须重新梳理固定资产核算基础工作,摸清固定资产家底,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规范财务会计核算和预算会计核算。如,新制度将“固定资产”核算科目按照资产的不同性质和用途重新划分为5个科目,即“固定资产”、“文物文化资产”、“保障性住房”、“政府储备物资”和“公共基础设施”科目,要求事业单位对现有固定资产进行细化核算;新制度将原制度下的“虚提”折旧改为“实提”折旧,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能够如实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变动情况。

(三)对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影响

新制度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信息披露提出了新的要求,事业单位必须披露固定资产的分类标准、折旧方法、使用年限、折旧率、账面余额、期初余额、期末数、累计折旧额等信息,以及已经提足折旧、无偿调拨、接受捐赠、毁损报废、暂估入账的固定资产信息,保证固定资产信息披露的全面性。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必须转变以往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实现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和规范化管理。

三、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强化全员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的思想意识,促进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开展。具体包括以下方面:其一,建立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事业单位要明确各部门和责任人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责任,尤其在固定资产购入、使用、维修、保养等环节,做到责任落实到人,不得出现固定资产违规调拨、报废、捐赠等问题,有效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其二,落实固定资产预算管理制度。事业单位要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制度,在预算编制中坚持成本效益原则编制固定资产预算,对固定资产项目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分析,避免出现盲目投资、重復建设等情况发生。在预算执行阶段,要根据预算审批各项固定资产的购置,监督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不得出现超预算支出问题。其三,执行固定资产清查制度。事业单位要每年至少开展一次资产清查工作,按照规定处理清查中发生的盘盈盘亏,确保固定资产账实相符。同时,针对已经发现的盘亏问题,要查明原因,上报到主管部门审查,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二)调整会计信息系统设置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要结合新制度的规定要求以及本单位实际情况,对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优化调整。具体如下:其一,转换资产类别。事业单位可按照固定资产的类别及项目的性质,进行明细核算,以便分清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为折旧归类及账务处理提供依据。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可以分为六大类,为满足固定资产管理需要,应根据新制度的规定,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增设相应的核算功能,并对资产分类代码进行扩展。其二,设置折旧参数。事业单位应当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对资产折旧参数进行合理设置,包括采用的折旧方法、具体的折旧期限以及折旧后的残值率等。当单位需要对固定资产折旧参数进行修改时,则可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并通过会计信息系统将折旧数据补充完善。其三,导入明细卡片。在会计信息系统中输入年初余额,利用固定资产模块,导入明细卡片,在系统中将总账与明细账调平,由系统自行对数据进行备份。

(三)做好固定资产核算工作

事业单位要根据新政府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核算的规定,做好固定资产财务会计核算和预算会计核算工作,满足新制度提出的“双基础”、“双报告”要求。具体做法如下:其一,购入的核算。在购入固定资产时,事业单位通过“财政拨款收入”、“财政拨款预算收入”两个科目分别进行财务会计核算和预算会计核算。计提折旧时进行财务会计核算,事业单位应根据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规定,结合本单位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确定折旧年限,计入当费用,但无需进行预算会计处理。其二,更新改造的核算。在财务会计核算时,事业单位需将更新改造产生的资本性支出以及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转入到“在建工程”科目进行核算。在预算会计核算时,无需核算资产投入与完工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出,只需核算预算内资金支出即可。其三,资产处置的核算。固定资产处置要根据报废、转让、置换、调拨、出售、捐赠等不同的处置形式,采用不同会计科目进行核算。以出售固定资产为例,在财务会计核算时需通过“资产处置费用”进行核算,并将出售收入上缴到财政。在预算会计核算时,由于出售行为未涉及现金流入与流出,所以无需进行核算。

(四)健全固定资产内控体系

在新政度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要将固定资产作为内部控制建设的重点,构建起完善的固定资产内控体系,保证固定资产核算信息的可靠性,杜绝出现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具体措施如下:其一,执行审批制度。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环节,要严格执行审批制度,按照相关标准对固定资产购置进行审批,杜绝出现不合理招标和采购行为。同时,在固定资产处置环节也要严格执行审批程序,确保审批手续齐全。如,在处置无效资产时,要由资产管理部门牵头组织技术部门、财务部门以及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审核,出具审核报告,上报到上级部门审批。其二,加强内部审计。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要对固定资产核算信息的合规性和可靠性进行审计,保证固定资产按照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确定折旧年限,按月计提折旧,提高会计核算信息质量。同时,内部审计部门还要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查评价,找出制度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

四、结论

事业单位要以新政府会计制度为执行依据,规范固定资产核算工作,并根据新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更新会计信息系统设置,健全固定资产内控体系,从而推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为促进事业单位改革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蒲丽莉.新的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析[J].管理观察,2019 (30).

[2]胡文平.基于新政府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9 (12).

[3]闫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与核算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8 (08).

猜你喜欢

新政府会计制度固定资产管理事业单位
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对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乡镇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挑战及对策
新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农村财务管理模式创新
新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农村财务管理模式创新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体系分析
关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策略探究
关于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