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加压冰敷带联合相变蓄冷剂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的应用

2020-08-03刘文涛谢金虎蒋玉蓉陈小花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冰袋周径置换术

林 燕 刘文涛 谢金虎 蒋玉蓉 陈小花

深圳市人民医院骨关节科,广东深圳 518020

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骨质疏松的老年人也越来越多,容易发生股骨颈骨折等髋部骨折,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头坏死、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颈骨折等严重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1]。但髋关节解剖位置深,周围软组织、血管、肌群丰富,术中需要切开关节囊,因此术后机体出血多、关节肿胀创伤导致患者疼痛明显,都会干扰早期康复锻炼。临床采用冰敷可减少局部皮温、减少患肢继续出血、缓解肢体肿胀、同时能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加快术后恢复[2-3]。我科原来的冰敷方法是:选用简单的塑料袋并装入冰球,用康护垫隔离切口,置于切口周围。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贴合度差且易脱落,易漏水且皮温下降大。针对以上问题,我科研发设计了一款新型加压冰敷带,结合应用了蓄冷剂替代传统的冰块,应用于一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护理,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因股骨头缺血坏死、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颈骨折(65岁以上、Garden Ⅲ、Ⅳ型)等髋关节疾病在我科住院并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20例,其中男77例,女43例,年龄65~90岁,平均(69.1±6.6)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有髋关节不同程度的疾病且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均知情同意。均排除系统性红斑狼疮、肝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内科合并症、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特殊药物等。经伦理委员会通过,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疾病分布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冰袋持续冰敷患肢。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即予以冰袋,置于髋关节手术切口处,持续冰敷2d,冰袋每3~4h更换1次。

1.2.2 实验组 采用新型加压冰敷带结合相变蓄冷剂持续加压冰敷。新型加压冰敷带:相变蓄冷剂预先置于-18℃冰箱内冷冻半天,取出后呈霜状、松软、可塑,将蓄冷剂置入新型加压冰袋中。冰囊袋是由弹性布料缝制而成的冰囊袋套底部,依次缝入3个冰袋兜布袋,留置一定的松紧带,可以调控松紧度。

患者术毕返回病房后,将蓄冷剂置入冰囊袋中,第二个冰袋兜置入2个蓄冷剂,有效增加贴合度,提高冰敷效果,环抱式粘扣加压紧密吻合。持续冰敷2d,蓄冷剂每3~4h更换1次。见图1。

图1 加压冰囊带实物图及使用示范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48h髋部切口周围局部皮温:沿髋骨上下缘做水平线,沿内外缘做垂直线,将髋关节划分区域,测量周围区域皮温,取平均值;(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48h肢体肿胀情况:采用大腿根部周径与术后即刻周径的差值进行评估;(3)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48h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进行评估[4],0分为不痛,10分为最痛,1~9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5.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术后局部温度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24h局部温度比较,实验组温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比较,实验组温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术后局部温度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的术后局部温度比较(±s,℃)

组别 n 术后24h 术后48h t P对照组 60 29.35±2.94 30.32±2.93 1.810 0.073实验组 60 26.42±2.40 27.12±2.66 1.513 0.133 t 5.980 6.264 P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术后大腿根部周径差值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24h比较,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比较,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24h比较,实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比较,实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患者的术后大腿根部周径差值比较(±s,cm)

表3 两组患者的术后大腿根部周径差值比较(±s,cm)

组别 n 术后24h 术后48h t P对照组 60 3.21±0.43 2.47±0.24 11.640 0.000实验组 60 1.64±0.34 1.21±0.49 5.585 0.000 t 22.185 17.888 P 0.000 0.000

表4 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术后24h 术后48h t P对照组 60 4.03±0.43 3.37±0.24 10.382 0.000实验组 60 2.41±0.63 1.89±0.47 5.125 0.000 t 16.451 21.723 P 0.000 0.000

3 讨论

全髋关节置换技术日趋成熟,术后优良率高,中远期疗效肯定,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切口较大、术中术后失血量大等均引起术后患肢肿胀、疼痛严重,并影响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实践证明[5-6],术后48h内对术侧髋关节采取冰敷处理能有效减轻疼痛和肿胀程度,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患髋功能恢复。

冰敷疗法之所以能广泛应用临床,且效果肯定,在于其应用比人体温度低的物理因子刺激机体而达到降低皮温、止痛、止血,减轻机体的炎性水肿及渗出的功效[7]。局部冰袋冷敷不仅能引起皮肤、皮下和肌肉组织的温度下降,还可通过刺激皮肤冷觉感受器,局部交感性反应引起血管收缩,减少外周血流量,而改变血管通透性,有助于减少渗血及渗出[8-10]。除此以外,研究表明冰敷有助于麻痹局部末梢神经,减慢神经传导速度,末梢神经敏感性降低,最终减轻疼痛[11]。相对于口服、肌内注射、静脉持续滴注、硬膜外持续泵入镇痛药物等镇痛方式,冰敷更符合疼痛缓解的自然进程[12]。

临床上冰敷的方法很多,但均存在一些问题及不便。比如冰敷温度不易控制,过高效果达不到,过低又容易冻伤皮肤;冰敷不易固定,和肌体贴服不牢靠,影响放置,同时也影响冰敷的持续效果;冰敷操作的美观性及可活动性等[13-14]。针对以上问题,本课题组设计制作了新型加压冰敷带,并配合相变蓄冷剂,应用于临床,效果明显。相变蓄冷剂是一种由有机化合物组成的半透明、黏稠胶状混合物,低温时吸收冷量,高温时释放冷量[15]。

新型加压冰敷带能让冰袋和皮肤贴合,确保冰敷效果,保持皮温在28℃,患者的自我感受较好,舒适度较高。这种冰囊袋是由高弹力纤维绷带制作,魔术贴固定,能够灵活多变加压固定,环抱式置于术后切口处。普通冰袋在零度以下就逐渐结冰变硬,而不同的是,相变蓄冷剂在最低-25℃时,呈现冰沙状的结冰状态,因此对皮肤的贴服更好,冰敷持续时间也更长,患者的舒适感也更佳[16]。

本研究纳入120例行髋关节置换的病例,分别予以传统冰敷方法及新型加压冰敷带联合相变蓄冷剂的冰敷方法,对比发现应用新型加压冰囊带联合相变蓄冷剂的患者,其术后24、48h的局部皮温、大腿根部周径差值及VAS评分均低于传统冰敷方法。因此我们认为,该新型冰敷方案可减轻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肿胀和疼痛,加速患者的早期康复,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提高患肢舒适度,增加患者手术满意度,应在临床中积极推广并使用。

猜你喜欢

冰袋周径置换术
冰袋固定装置在物理降温中的应用与研究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四肢骨折后张力性水疱的处理方法
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膝关节容积率与术后早期膝关节活动度的关系研究
家里多余的冰袋怎么处理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一种新型防冰袋滑落包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保鲜冰袋安全吗? 用完之后怎么扔?
评价X线、CT及MRI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意义
桃红四物汤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