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和歌”教法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2020-08-02陈晓敏
陈晓敏
摘要:以诗和歌,就是为古诗词配乐谱曲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以诗和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加深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促进多学科的融合性学习,让古诗词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心灵,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以诗和歌;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语文教材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怎样教学古诗词,是摆在每位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尝试“以诗和歌”的教法,即为古诗词配上学生喜爱的现代曲谱,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文本理解、推进学科融合,在古诗词教学上闯出了一条独特小路。
一、以唱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吟诵”自古以来就是诗词学习的一种方式,现阶段已有很多学者专家致力于复活传承古诗词吟诵,成果斐然。但是,专业的吟诵对普通初中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随着古典诗词类节目的流行,一些音乐词曲作家开始对古诗词进行专业的谱曲创作,有不少作品被广泛传唱。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从学生耳熟能详的曲谱入手,选取与古诗词意境相近的曲调,尝试将初中古诗词编入曲中,形成适合初中生演唱的曲谱。例如,教授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将其填入古月的《月朦胧,鸟朦胧》;教授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以马可的《北风吹》之曲与之相配;教授王维的《竹里馆》,以周蓝萍《绿岛小夜曲》之曲与之相搭。
为古诗词谱上曲之后,采用独唱、小组唱、表演唱等方式进行学唱,学生在学习唱歌的过程中,就能很自然地将古诗词背诵出来,尤其是在每天的语文课前五分钟时,“背诗”变成了“唱诗”,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也营造了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
二、以配乐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以诗和歌是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重要手段,不仅教师为古诗词谱曲编曲,也指导学生为古诗词谱曲编曲。学生按照 “研读文本、选取曲目、为诗(词)配曲、演绎展示”的步骤,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首先对诗词文本进行深入研读,体会诗词的特点和文意;再选取曲目,教师设置了《诗乐相似匹配度》表格帮助学生进行配乐筛选,对诗词进行深入学习,表格如下:
为选取最佳配乐,学生需要对整首诗词进行整体感知和文本解读,以找出最为匹配的乐曲,该活动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熟悉的音乐旋律为载体,寻找出学生最喜爱的乐谱,再将诗词入曲,小组成员间讨论,最终产生本组最佳诗曲的过程。学生对诗曲相似度分析匹配的过程,也是主动深入学习诗歌的过程。例如,两位学生分别为《关雎》一诗进行配乐,通过不同的配乐选择,他们对诗的理解不仅更加深入,而且富有个性。
三、以诗和歌促进语文综合性学习
以诗和歌也是开展多学科整合学习的有趣方式,笔者尝试将“以诗和歌”项目推向多元、多学科融合的古诗词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例如:“以诗和歌”与汉服传统文化相结合,设计出“汉诗吟唱会”;与传统纸扇文化相结合,设计出“题诗”“作画”“吟曲”相结合的语文学习活动;与写作课结合,设计出“与四季吟唱,为校园写诗”的写作互动课程;与课本剧活动相结合,设计出“我与《卖炭翁》”“我与李白起舞”等综合性学习活动;与美术、音乐、英语等学科融合,设计出“以我手绘诗”、“以我口唱诗”、中英文诗歌对译编曲等课程,这种多学科整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拓展了语文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架起了古今、中外文化的桥梁;学生在系列活动中发挥出了自主学习的才能,编写出了丰富多样的古诗词学习曲谱,有些学生甚至主动学习谱曲知识,尝试为古诗词谱曲。学生谱写的古诗词曲目,为本组、本班、学校的学生吟诵、歌唱,有的甚至在报纸上发表,带动了全体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例如:
初中古诗词“以诗和歌”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家长和同行的充分肯定,先后被《现代中小学生报》、广东电视台等媒体报道;《现代中小学生报》公众号以《【全科阅读】狂点赞!这群学生把古诗唱成了英文歌!》推送了所任教班级唱诗的视频,被师生以各种方式点赞转载,该报纸媒还以《穿上汉服写古诗——广州市育才中学“浸润式”教学剪影》为题,介绍所教班级的古诗词教学。
以诗和歌,缤纷课堂,让古诗词走近学生的生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秦德祥、鐘敏、柳飞、金丽藻记录整理 《赵元任 程曦吟诵遗音录》商务印书馆;2009年12月第1版
[2]《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
[3]叶嘉莹《古典诗歌吟诵九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5月第1版
[4]陈少松 《古诗词文吟诵导论》中华书局;2017年6月北京第1版
[5]赵敏俐《吟诵研究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18年12月第1版
[6]徐健顺 《吟诵概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7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