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理论 做精成果
2020-08-02程从林
程从林
【摘要】学校的发展,教师自身的发展,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内驱力。而教育研究则是教育发展的发动机。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熟悉、会做教育研究,让教育研究来引导自我发展,促进学校发展,为教育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教学发展;教育科研;问题研究;创新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19-0065-02
一、什么是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工具,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和问题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教育科研的范围非常广泛,它包括所有有关教育方面的宏观和微观的问题,教学研究是教育科研活动。教学论权威人士李定仁先生认为“教学研究就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对教学领域中的现象进行研究,探索和认识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在关注规律的同时将落脚点放在了“提高教学质量”上面。所谓课题,就是从研究方向所指示的问题中确立的研究项目。
二、为什么要做教育科研
首先,教育科研是建设科研型教师队伍的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应该而且能够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教育科研不应只是教研人员和教育专家的专利。大家都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曾指出:“在今天,从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看,教师与研究人员的职责趋向一致。”要把自己的教育实践、教育经验加以科学总结,上升为教育理论,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其次,教育科研是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的需要。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增加了研究性学习课程,新教材增加了探究课,要培养学生养成研究学习的习惯,掌握基本的研究性学习方法和技能,如果我们教师自己都不会搞教育研究,怎么指导学生去进行研究性学习呢?我们不仅仅应把教师当作一种职业来从事,还应把它当作一种事业来追求,更应该把它当作一种专业来研究。最后,进行教育研究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现实需要。目前,我们的劳动待遇和工作回报基本是与职称关联的,而职称的评定又需要我们承担课题任务,进行教育研究。
三、怎样去做教育科研
(一)教育科研的特征
第一,教育科研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活动,与常规教育教学工作有所不同。目的性、计划性主要表现在有设想和有超前意识;第二,教育科研是一种创新活动。主要表现在它不能重复别人已做过的事,但要解决前人未解决的问题。它最终得出的必然是新知识、新经验、新方法、新理论等;第三,教育科研要依据一定的理论和选择正确的方法。搞科研就要借助一定的理论来指导,扩大和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同时要选择恰当的科研方法。这种方法不能局限于实验法。它要求研究者对研究的教育现象问题,达到规律性和本质性的认识,并要求其研究成果具有普适性,有指导和推广价值。
(二)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
教育研究与教学实践密不可分。一是教育研究离不开教育实践,而且必须以教育实践作为基础和前提。没有教育实践,就无所谓教育研究。离开教育实践,教育研究就是空中楼阁,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二是教育实践也离不开教育研究。教师在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应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实际出发,积极开展教育研究工作。而要成为真正的教育家,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主动积极地进行教育研究,不断探索、改革和创新,建立一套具有自己风格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等完整的、科学的教育体系。
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的区别。一是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的作用对象不同。教育实践的直接对象是学生,教师的教学工作直接服务于学生,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教师所教的,就是学生所要学的。但教育研究的直接对象不仅仅是学生,还有教育的各个环节、理论、方式、方法以及教纲、教材、计划乃至教师本身。教育研究没有直接服务于学生,而是直接服务于教育实践,只能通过教师的教育实践间接作用于学生。因为教育研究的内容大部分并不是学生所要學的;二是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的工作承担者不尽相同。教育实践的承担者是教师,而教育研究的承担者除了教师以外,还有一批专门的教育研究人员;三是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的工作侧重点不同。教育实践侧重“实践”,即在教育研究总结出的教学理论、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性的工作,客观因素多一些,实践性强一些。教育研究侧重“研究”,即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有关教育诸方面的理论性的探讨,主观因素多一些,理论性也强一些;四是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对教育目标的影响不同。(1)影响的关系不同。教育实践对教育目标的影响是直接的,教育工作的成败得失,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的高低优劣。教育研究对教育目标的影响是间接的,教育研究的成败得失,不会对教育目标造成直接的影响,而只能通过教育实践才能对教育目标产生影响。(2)影响的范围大小不同。教育实践受到一定的时空条件的限制,因此,它只能对受到一定时空条件制约下的教育目标产生影响。而教育研究对教育目标的影响范围却要大得多。
研究问题的预设。理论的学习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相应理论的学习,寻求理论的支持,围绕课题的目的,进行研究问题的预设。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案例分析、实际考察等途径,获得切合学校实际的、有可操作性的预设问题。充分发挥课题组全体成员的积极性和个性特长,合理安排好研究任务,把握好时间节点,保证成果的质量。研究过程的计划。课题的研究一般都规定了时间,课题负责人要根据课题的任务设计规定动作,这是每个课题组成员必须完成的。成果的表现形式。研究的成果表现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丰富多彩的。如典型课例、教学片段、经验总结、多媒体课件、学生参观考察和社会实践的感悟,以及教师的教学研究心得等。结题报告的表述:结题报告尽管没有规定具体的格式,但一般应该包括:(1)问题的提出与背景;(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目标;(3)研究的方法采取了哪些;(4)获得了什么样的研究结果;(5)做了哪些工作,回答了什么问题,学校发生了哪些变化;(6)具有哪些值得推广的价值等。为了保证成果的品质,必须做好结论的理论解释和概括性,问题的提出是基于已有教育理论,实践活动同样也是与理论有着相同本质的行动。报告应充分说明行动与结论之间的必然联系,资料是行动的轨迹同时又是结论的说明和解释,结论的本身应该是创新的理论。
资料的及时收集。资料是理论学习、问题提出、实践活动、研究报告等等的载体,是研究的过程与创新的理论最好的展示。平时开展的活动(包括学校开展的与课题研究也关联的活动)的资料,要及时收集、整理、归档。正所谓“功夫在平时”。要有精品意识,在保证成果品质的同时,力求做到成果的精美,让人感觉到视觉的愉悦。
(责任编辑 范娱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