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导向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创新
2020-08-02周玉
周玉
【摘 要】 针对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理念滞后,内容浅显,课时设置不当,与职业需求不相适应的现状,教学应以学生职业为导向,转变舞蹈课程教学理念;重新设计舞蹈课程教学课时安排;创新舞蹈教学内容编排,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职业导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现状;创新途径
舞蹈教学是艺术教学中的一个核心内容,其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价值、情感、生活质量等,和别的教学形式不同。优美的舞蹈形式和韵律,不仅能给人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同时其折射出来的舞蹈情感与精神文化涵义给予人愉快的心情与激励,舞蹈在无形中改造了人们的心灵。舞蹈教学是教育中的主要部分,是舞蹈传播的最佳渠道。在以职业导向为基础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学处在教学体系前端,承担着我国幼儿舞蹈基础技能与舞蹈素质训练的重要任务,牵扯到学生审美情感与价值的构成。
一、重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意义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能够满足未来职业发展所需要求,发展学生各方面技能,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以后职业发展而言是百利而无一害的。舞蹈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增强体魄,而且还可以美化心灵和思想,促使身心获得升华。舞蹈者经过自己的身体表达自身情感,让人体会到舞蹈的美与舞蹈带给人视觉上的享受。经过舞蹈能够提升自身的审美价值与情感,强化自身体魄,在儿童时期,舞蹈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儿童时期的身体与生理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舞蹈能够帮助幼儿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培育其具备优秀的品格,并且还可以培养其观察力与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加强幼儿记忆能力。所以,需要强化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力度,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进行有效的创新,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舞蹈的魅力。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现状
(一)舞蹈课程教学课时安排缺乏合理性
针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一切课程来说,舞蹈是必修课,并且还是一门专业性学科。舞蹈教学旨在让学生在未来开展学前教学工作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舞蹈技能,可以担任舞蹈教学任务。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教师讲授是把舞蹈基本知识和技巧传授于学生,且经过各种教学方式和技能指导其学习舞蹈。可是舞蹈水平提升的一大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开展大量的实践,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和体会,探究自身对于舞蹈的进一步理解,伴随长期积累的过程从而构成属于自己的舞蹈风格,给舞蹈创新奠定基础。所以,舞蹈课程教学课时安排需做足,促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锻炼和体验,从而实现舞蹈创新。可是,以现下舞蹈课程教学课时安排来说,舞蹈课程教学课时安排缺乏合理性。一般而言,舞蹈课程教学课时为每个星期2个课时,将学期作为周期,也只有30多个课时。舞蹈课程教学课时安排时间需开展教师专业技能和知识讲授,且还需学生自行感悟和锻炼,而这样的课时根本不够,更加谈不上创新舞蹈了。
(二)舞蹈教学理念滞后
舞蹈教学是理实相融的学科,不管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均需要把两者相融。并且,舞蹈也是不受约束的学科,是一种语言的表达,可以使舞蹈者抒发自身情感。可是,传统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理念是将教师作为教学的重点,引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参加到舞蹈教学中去,在这一过程中给学生讲解舞蹈技能与知识。可是这一理念中舞蹈教学以教师为主,并没有针对学生情况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展开教学,从而产生了学生对照舞蹈教师讲解的舞蹈内容开展机械式的学习,仅仅是模仿动作毫无创新可言。
(三)舞蹈教学模式问题
舞蹈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的一个框架,对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是使用一定的方法,根据学科知识和技能,共同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模式从广义上而言,掌握小学活动与教学中的各个要素,把教学过程写童话。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来说,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挑选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部分任课教师开展教学时,教学模式不灵活,不能表现出舞蹈教学的多样性,导致舞蹈教学僵化,给舞蹈教学效果带来了不良影响。在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大部分采取的是讲解为主,可是伴随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学前教育职业需求持续增多,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提出了严要求。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在该种发展趋势下表现出了严重的滞后性,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是不利的,会阻碍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基于职业导向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创新途径
(一)转变舞蹈课程教学理念
在以职业为导向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教学理念的转变。众所周知,教学活动顺利开展需要教学理念作为指导。伴随社会的发展,过去的舞蹈教学理念已然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所以需要变革教学理念,从而全面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故而要转变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情况需要转变舞蹈教学理念。在过去的舞蹈课程教学理念指导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大多是以模仿为主,不但无法提升舞蹈课程教学成效,还把舞蹈学习引到了模仿和拼凑的方向,学生个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长时间下去,会造成学生舞蹈学习停滞不前。所以,针对该问题,需要转变教学理念,转变的重点就是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教学理念。在全新的理念中,舞蹈教学是以学生为主,脱离了机械化的教学桎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舞蹈学习的意义,把舞蹈教学从理论和肢体教学变成审美和精神文化教学,把舞蹈表达扎根在心灵的深处,提高学生舞蹈综合素质与审美素养,激发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舞蹈技能水平。
(二)重新设计舞蹈课程教学课时安排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课时安排对舞蹈教学需求来说有很大的缺失,在该种课时安排情况下,舞蹈教学目标难以实现,舞蹈教学效果不佳,舞蹈教学水平有待提升。所以,需要重新设计舞蹈课程教学课时。第一,需要恰当设置舞蹈课程需要的设备与场地,如舞蹈教室等。这部分设施和场地不仅能够用来开展日常舞蹈教学活动,还可以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课下开放,尽量增加舞蹈课时。第二,舞蹈课程教学课时设置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现下舞蹈课程教学课时安排关键是以班级为主开展课堂教学,在重新设计规划的时候,需要把舞蹈课程教学课时安排展开专业交互,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和别的专业舞蹈教学的碰撞。该调解能够将舞蹈教学课时时间增加,并且在与别的专业课程穿插中益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和别的专业展开舞蹈互动,对舞蹈学习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三)创新舞蹈教学内容编排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和别的专业舞蹈教学有一定的差别,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旨在培养一线幼儿舞蹈教师,并非专业的舞蹈人才。因而,在舞蹈教学内容设定方面需要划分明确,舞蹈专业难度太大的技巧不适合用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学习的学生,对其来说,最关键的是打好舞蹈理论与舞蹈技能基础,因而挑选舞蹈教学内容的时候避免选择难度大或者专业强的舞蹈形式。再者,需要根据学生舞蹈基础,设定舞蹈教学内容。第一,对于学生舞蹈素质情况加以掌握,将舞蹈基本功整合在教学内容中,同时安排恰当的舞蹈课程教学课时,这不仅涉及到舞蹈教学水平的高低,还影响着我国幼儿舞蹈教学的教学效果。第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需要进一步发挥出舞蹈艺术于传承我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受到传统民族舞蹈文化所熏陶,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审美价值与情感。基于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需要将传统民族舞蹈整合在舞蹈教学计划中。在实践舞蹈教学时,关注传统民族舞蹈独特性与动作特征,从而进一步体会我国民族文化精髓。举例来说,新疆维吾尔族舞蹈,在练习该舞蹈动作的时候,教师需要提示学生应关注其动作与眼神的协调性,该种类型的舞蹈对于头部、腰部与肩部等有一定的要求,高度诠释了动静结合性,阐明了少数民族人民的热情与豪迈的民族性格。在关注传统民族民间舞蹈时,还需要关注将别的舞种类型按照教学實际结合在舞蹈教学中,例如现代舞、国标舞等,从而实现兼容并包。
四、结语
基于职业导向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并未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在舞蹈教学理念与实践方面还比较落后。所以,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需要获得更高的关注力度,攻克舞蹈教学中的不良影响因素,以生为本,将我国民族文化作为根本,紧跟舞蹈理论前沿,通过国际化的视野将新的舞蹈教学理念和幼儿实际相融,走独具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程西慧.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现状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9.
【作者简介】
周 玉(1990—)女,汉族,河南许昌人,硕士,枣庄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