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建构

2020-08-02刘兰惠闫海军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新媒体时代教学模式

刘兰惠?闫海军

【摘 要】 本文认为在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建构应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思想政治课堂建设的现状及困境,探析高效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的实现路径:基于互联网教学软件平台获取海量教学资源;基于O2O教学模式的应用坚持“以生为本”;基于Mocc平台坚持学习过程共享协作;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创新综合考评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学课堂的活力与实效性。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思政教育课;教学模式

一、概念梳理

(一)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是以互联网基础和信息技术为依托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网络媒体,它借助计算机作为传播媒介,区别于以往传统的旧媒体,简言之,新媒体是一种“万物皆可媒”的技术环境。权威行业报告称信息时代背景下媒体融合已经由2.0时代迈入了3.0时代的新阶段。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迅猛发展的新媒体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广泛普及,在教学领域内,这项新技术的运用使传统的教学模式,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得到了创新型突破,在这个时代,高校每个学生都能拥有自己的麦克风,通过这个平台实现平等交流对话,让自己的思想发声,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同时新媒体打破了传统的地域限制,形成了扁平化的资源共享结构,有利于教育学习资源的充分利用。媒体技术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了多元化教学活动的开展,加速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观是指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所构建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是关于个体如何认识和学习的理论,其哲学源头可以追溯到维柯(Giambatts Vico)、康德(ImmaneulKant)和杜威(John Dewey),而其心理学基础则滥觞于皮亚杰(Jean Piget)和维果茨基(Lev Vygotsky)”。[1]据文献检索结果显示国内学界对建构主义学习观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诸多学者从学习者的方式,特征,结果,实质等不同角度阐释了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定义。其主要框架包括:第一,学习者要形成自己的知识认知结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接受老师的理论灌输,而是要在自己的认知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下,思考和整合新接受的知识点,这个环节就是学生在头脑中完成自我建構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要求在教育中我们要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第二,学习过程中研讨反思是增强学习实效性的关键。随着后天学习的不断深入,个体是具有差异性的,而人又具有社会性,其工作生活都处在团体中,相互交流合作能够很好地弥补个人经验不足之处,因此共享,讨论的学习方式对于知识掌握是必不可少的。第三,建构主义学习观更强调情境性教育。思政理论知识除了用言语表达,在实践中更能够完成好理论教学,这样才不会只是简单被动地吸收知识,情境性教学有利于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在实践活动中践行出真知。学生在前期带着问题意识有意识地观察具体事实,在自己的认知体系里建立理解,在教师的循循引导下,在含有具体问题的情景实践中自主地理解知识,构建意义。将情境性教学的方法论与思政理论课教育实践相结合,以生动鲜活的情境再现抽象晦涩的理论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这种利用情境教学来丰富学生的认知理论的方式被形象地称为“抛锚式教学”,其中的“锚”被喻为具有导向性的教学内容,师生都具有主体性,区别于以往的“一元主体论”,教师不再单方面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只是在必要的时候为其搭建梯架,更好地构建认知体系。在情境教学中教育主体和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主体自身的反思性和创造性。对于思政理论课来说,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拓宽学生的思考维度并挖掘其思想深度,同时保证教育内容导向的意识形态正确性。

二、思想政治课堂建设的现状及困境

思想政治课堂目前面临着枯燥无味,不易被理解的“认同”危机,本文从教育者,被教育者,教学过程中所应用到的教学资源,评价考核方式等四个方面揭示目前思政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思政课老师理论意识淡化

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部分专业课老师生搬硬套学科术语,甚至简单套用其他学科理论知识的现象。教育者尚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原理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话语体系,在课堂中严重妨碍学生形成对思政理论课的认同感。思政课老师是学科的建设者,如果不能用专业话语引导学生,那么传统的理论强制灌输必然会导致学科边缘化危机的产生,学生对学科的认同,积极性都将面临“大难题”。

(二)学生理论认同感不强

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指导,如果学生对哲学领域涉猎较少,学生就不能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学科真正的价值性,理解倾向于浅显表层化。在习得过程中不能将抽象理论与现实实践合理地结合在一起,思政理论课陷入实效性不强的窠臼。如何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有效地回归课堂是目前思政课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在思政理论课上理直气壮地讲好课,“以理服人”不能仅仅是以理论讲授,沿袭传统的权威理论灌输,更应该让学生从心里感受到思政理论课的魅力所在,真正地内化于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求在于以学生为目标靶向,学习过程中形成以学生为主体,重视个体自身的反思性和知识建设性,让学生“敢思考”“有话说”,“敢说话”,理论教学融入争辩,才会使课堂恢复趣味性和活泼性。当然,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离不开正确理论的指导,学生可以自主发挥,但不能任意发挥,这时教师就要起到价值引导作用,实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双主体互动。

(三)教学模式过于“老套”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的理论品质之一,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针对中国社会范围内病态价值观念进行正确引导的思政课更是应该结合实际,将思政课嵌入大社会现实来考察。高校中思政课堂建设需要克服过去人们对于政治课刻板教学的印象,一改过去僵硬无趣的教学风格,思政理论课程不应只是顺着书本大纲走的说教式授课,课后只剩死记硬背式备考的期末考试。只有创新“你讲我听”的教学模式,弄清楚课堂实践的价值和意义,对思政理论课教学模式进行“操刀改革”才能全面提升课堂效率,只有真正的思想交流才能让大道理不仅仅是“高高在上”,才能入脑入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革新课堂授课模式已经刻不容缓,只有创新教育载体,让“大道理”生动有趣,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展现出来,才能使教育内容更好地为被教育者所接受。尤其面对新时代“00后”大学生,在这个互联网信息时代下成长起来的他们的思想更为开放活跃,照本宣科显然只能让思政课停留在形式教学上,无法做到真正的入脑入心,讲好思政课,关键还在于结合学生特点,创新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式,一改过去的“一言堂”的教学风格,让思政课重塑魅力。

(四)评估方法沿用传统的考核制度

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成绩大多偏重于量化考核方式,导致学生对于学过的知识点根本没有真正地理解,过度追求卷面成绩。大学的本质是高等教育绩效评价的灵魂,评价的核心就是价值认定。[2]换言之,教育评价的立场是什么? 评价究竟是为谁服务的? 这是教育评价第一性的问题。 克龙巴赫(Cronbach L J)提出,教育评价的本质应当是推动教育活动的改进,评价能够完成的最大贡献是使得被评价者能更清晰地识别问题并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 这应该是教育评价最大的价值所在。[3]斯塔弗塔尔认为:“评价是为了改进,不是为了证明”。因此创新考核评价制度,不再以传统的量化指标为标准,注重评价教学价值的本质是为了使学生个体自由而全面发展。习近平同志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讲座上指出:“要从根本上来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的问题”。这就要求高校必须重新审视价值标准,消解唯分数,唯论文至上的价值观念,健全评价体系,贯彻立德树人的培养方针,凸显对综合素质尤其是德育的培养。

三、高效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的实现路径

(一)海量教学资源的获取——基于互联网教学软件平台

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人,环境(情境创设),实践等四个元素整合在一起,才能在思政课堂上实现“润物细无声”,有效使理论内化于心。教育者在授课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基础,一堂好的思政课的教学与教育者丰富的专业知识素养是息息相关的。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已经打破了地域限制,形成扁平化,改变了以往知识传统的面对面的传播方式。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教育领域带来了许多的技术平台:教育者可通过网易公开课,国家资源共享课平台,CNSPOC平台等与专家进行思想交流,了解思政的热点问题,让真理融入热点问题中,让真理越辩越明,从而通过对现象的分析让学生明白理论知识的本质。

(二)“以生为本”——基于O2O教学模式的应用

O2O模式(online-online)原指电子商务中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一种服务交易平台。线上线下模式应用在思政课教学领域,突破了以往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将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过程有效整合在一起,该教学模式包括“一个中心”—即课程资源中心和“两个平台”—社交平台和传统课堂平台。对于思政课的讲学,这里比较适用的是基于混合式教学理念的O2O教学模式,其内容主要包括:将思想政治课程内容进行细分,对于比较容易的内容和知识点要求线上自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主动建构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对于较难的内容,在传统的课堂平台中即线下进行细讲,最后还会及时设置练习,讨论巩固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完善学习成果。O2O教学模式的应用遵循了ROAS原则—教学方法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它充分反映了教学资源的丰富性,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凸显其时空延伸性。

(三)学习过程需要共享协作——基于Mocc平台

MOOC 是“互联网+”与教育相结合的app,该平台打破地域化的限制,整合了诸多高质量的学术资源,突破以往教学资源有限的门槛。MOOC平台走进学生,了解学生,让学生自己同本身进行思想交流,重视个体反思性的培养。因此,做到慕课教学的每个环节和传统课堂教学有效地结合,实现以“教师主体”导向向“师生主体”的转换、以“传道解惑”为主到以“自主学习”为主的转变;实现教学方式的特殊性和慕课资源的一般性相结合,由知识接收到知识应用的转变;使慕课平台更好地为建构主义教学所用,为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整体改革发挥作用。

(四)创新综合考评方式——基于微信公众平台

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能够丰富考核方式的多样性,平时课后利用公众平台上的课程、新闻、媒体文章、论坛等资源完善教学过程中未涉及到的知识点,结合社会实践问题进行考核,取缔期末理论卷面考试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反思,关心社会热点的问题意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引导正确价值观导向,达到真正立德树人的目地。而不是仅仅“背会课本”,深陷唯分数的顽疾价值观念论。

四、该教学模式的价值性与不足性分析

该教学模式一改之前传统的教学程序,不仅仅依靠课本知识进行灌输式教育,它通过现有新媒体技术对教育资源充分整合,有效地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性;在思政学科领域内,一直存在教育主体“一元论”“二元论”以及“多元论”之争,而以上教学方案很好地实现了教育主体,客体,教学过程的有效统一;有效增强课堂的效率,有效地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传播,有利于学科建设的进程和创新发展;积极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思政课座谈会上提出的具体要求—创新思政课教学,要不断推动思政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其思想亲和力和理论教学针对性。同时,这种教学模式如若正式投入实践,也存在两方面因素的阻碍:一是外力因素,该教学程序的应用需要外力环境的支撑,例如国家政策以及高校对于技术,资金的支持等。二是内在因素,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知识储备要求也深,对于新型技术软件的接受和应用都有一定要求。此外,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来说,也是有较高要求的,学生能否主动学习,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是实行该模式的第一道“坎”。

【注 释】

[1] 建构主义的美术教学案例分析——以陶艺课为例[C].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8.316.

[2] 陈燕,林梦泉,王宇,等.广义教育绩效评价理论与应用方法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9(5).

[3] 杜瑛.我国高等教育评价的范式转换和其协商机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09.

【参考文献】

[1] 黄修文.慕课理念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构主义教学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7(8).

[2] 吴雪云,程黎辉.基于建构主义的外语多媒体网络教学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

[3] 汪馨兰,戴钢书.创新与发展: 新媒体环境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3(2)78-80.

[4] 吴凯丽.微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新西部(理论版),2014(4)132一133.

[5] 陈燕,林梦泉,王宇,等.广义教育绩效评价理论与应用方法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9(5).

[6] 杜瑛.我国高等教育评价的范式转换和其协商机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09.

【作者简介】

刘兰惠(1997—)女,漢族,湖南娄底人,辽宁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新媒体时代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校管理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互动模式的构思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线描教学研究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建构主义下的高等数学C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