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2020-08-02董芳芳黄蓉周威王敏
董芳芳 黄蓉 周威 王敏
摘 要:本文结合医院实际,陈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医院常规内部审计业务开展存在的困难及应对措施,以及结合该期间医院经济活动的特点,探索可开展的专项审计业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与服务职能。
关键词:公共卫生事件;医院;内部审计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常规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困难
1.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及财务收支审计
目前,绝大部分医院尚未实现会计凭证完全电子化,只能从系统中导出明细账,无法查阅到原始凭证电子版。需要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议纪要、经济合同等多以纸质文档留存。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传染病疫情期间,审计人员去财务部门查阅凭证,要求被审计部门整理并提供会议纪要、经济合同等纸质审计材料显得不合时宜,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另外,审计过程中对被审计部门相关人员的询问、谈话等程序也将受到限制。
2.工程审计
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传染病疫情的影响,工程基本处于停工状态,施工过程跟踪审计、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控制价编制业务处于停滞状态。工程竣工结算审计报审资料繁多,存在报审资料不全、签字不完整等现象,现场踏勘、对账工作、审计过程中补充资料需要承办部门签字盖章等,无法避免人员的多次接触,为配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应暂停开展部分现场审计业务。
3.合同审签
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传染病疫情的影响,纸质版送审流程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应立即探索新的审计模式,使各项应急合同的签订不受影响,保证各项采购工作及时有序开展,避免无合同约束而导致的相关纠纷。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医院内部审计工作重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内部审计部门应结合医院总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转变审计方式,突出审计重点,合理安排审计工作,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聚焦医院医疗物资的紧急采购、使用,医务人员临时性工作津贴补助发放政策执行,医院接受社会捐赠款物的分配、使用,财政拨付专项资金的使用等重点环节。常规审计业务某些现场审计环节无法开展的,可考虑暂停,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完毕后开展。
1.发挥远程审计优势,确保应急审计项目顺利进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传染病暴发时期,本着尽量减少人员聚集的原则,涉及必须及时开展的审计项目如个别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应创新审计的方式方法,充分挖掘大数据审计的潜在优势,采用远程审计的方式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相关情况,取得基本业务数据,加大非现场数据挖掘分析力度,充分运用数据分析来筛查疑点,有针对性地组织核查,提高审计深度和精准度,突出重点、精准延伸,尽可能压缩现场审计时间,避免不必要的频繁聚集。
工程项目建设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传染病疫情影响,基本处于停工状态。内审部门对在建工程项目,重点关注合同的履约变更及索赔事项,如因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导致的工期延误、停工损失分担、赶工费用计取、施工措施费用增加、人工及材料价格上涨等成本问题的审核,坚持實事求是原则。大型工程结算审计可先根据图纸完成初步算量等工作,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完毕后再开展现场踏勘、对账等工作。零星维修工程项目结算送审资料不全,通常无完善图纸,需要现场踏勘工程量,可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开展审计工作。
应急采购合同审计应转变审计方式,实施无接触审计。送审部门在OA办公系统提交电子版合同和送审表,避免提交纸质材料,实施快速高效的线上审计。审计部门认真审核合同条款,防范合同风险,严格把好货物采购、服务采购、科研合作、捐赠协议等合同关,及时线上反馈审计结果。
2.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相关政策宣传,强化规范意识
为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确认和咨询职能,要学深悟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制度,当好政策宣传员,促进政策执行。针对应急采购,财政部出台了《关于疫情防控采购便利化的通知》《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政府采购活动有关事项的通知》等制度,审计应加强制度学习,领会中央精神加强宣传,将该制度转发医院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促进医院尽快制定应急采购制度,建立采购绿色通道,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需相关货物、服务、工程采购不受影响。提示采购部门保存好采购文件和单据资料,关注采购程序和效率。应急物资采购、验收、入库、出库手续,应符合内部控制原则,物资领用发放要做好发放记录并留档备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医院接受大量社会捐赠,且捐赠款物与医院自有资产不同,如果管理混乱,监督不力,有可能出现贪污挪用等违规行为,因此制定医院捐赠管理办法迫在眉睫。医院审计部门立即转发《卫生计生单位接受公益事业捐赠管理办法(试行)》,供相关职能部门学习,规范管理的意识,协助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制定符合医院实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接受捐赠管理办法,明确捐赠工作流程,规定所有捐赠物资必须由相关职能部门统一接收,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擅自接受捐赠,不得擅自改变捐赠物资的用途,不得随意分配、截留克扣和贪污私分捐赠物资,确保捐赠款物合理、规范接收和使用。在接收社会捐赠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咨询职能,提示相关职能部门关注捐赠款物不得涉及商业营利活动,不得涉及商业贿赂和不正当竞争,不得附有与捐赠事项相关的经济利益、知识产权、科研成果、行业数据及信息等权利和主张。建议相关职能部门签订捐赠意向书时明确产品名称、数量、品牌、规格型号、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到货日期等信息并做质量合规承诺、不涉及商业营利等承诺。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对捐赠物资生产厂家资质、注册备案凭证、生产批号、质量合格证、有效期等进行预评估审核,对资质不全的药品、医疗设备、医用耗材等不予接收,避免接收后无法用于临床,浪费人力物力。提示捐赠管理部门在接收捐赠物资时,认真清点、核对,在捐赠单位提供的发放清单数量、规格与实际清点结果不符时及时予以订正,如实做好捐赠物资入账、领用发放登记台账和信息公开工作,分配和使用坚持专用性原则,防止出现捐赠物资挪用、浪费风险。
三、转变审计重点,开展专项审计
1.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专项资金审计
根据审计署、财政部等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项资金监管要求,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财政资金和社会捐赠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重点检查专项资金在使用程序上是否合理,是否专款专用,有无混淆资金用途,是否存在贪污、挪用、挤占、截留、损失浪费等问题,如擅自挪用专项资金,利用专项资金购置与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无关物资等違规行为。受赠款项是否是实行专人、转账管理,受赠款项是否全部进入专账,是否按照捐赠人要求使用,改变用途是否征得捐赠人同意,支出手续是否完备,单据是否齐全等。
2.医护人员津贴补助政策落实情况专项审计
重点关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建立传染病疫情防治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的通知精神以及国务院关于全面落实进一步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若干措施的通知精神,关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务人员临时性补助政策是否落实,医院津贴补助分配是否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参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护和相关人员津贴补助是否“应享尽享”,有无超范围发放补贴;针对一线医护人员津贴补助项目,是否存在二线医护人员冒领;未参加相关工作的行政人员是否存在冒领津贴补助等。
3.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采购及捐赠物资专项审计
关注物资的采购流程是否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及医院相关制度管理规定,包括采购“绿色通道”建立情况、供应商及采购价格确定程序、质量控制措施、采购过程记录、审批手续、采购合同、发票、物资出入库手续等内部控制情况。针对社会捐赠,医院是否建立健全捐赠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捐赠款物手续是否健全、合理、票据是否合法,出入库台账是否清楚,是否进出留痕。是否存在管理混乱及损失浪费等问题,受赠剩余物资是否按捐赠人意愿和国家的相关规定及时处置,物资流向是否符合规定,移交手续是否齐全等。
四、结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医院内审部门应把审计工作重点聚焦在加强学习最新的政策法规、加强政策宣传,提示进一步完善关键环节内控制度,发挥审计“免疫功能”。突出审计工作重点,集中精力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专项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证财政拨付资金及社会捐赠款物安全、及时、有效地用于医疗救治工作,助力医院工作高效规范开展。
参考文献
1.周蔚萱,谢俊峰,吴尧.医改新形势下的医院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建设.卫生经济研究,2017(04).
2.王芳.重大灾害面前的内部审计定位和重点.中国内部审计,2008(08).
3.吴晓蓉.医疗卫生机构接受捐赠的审计初探.科技视界,2015(32).
4.李晓丹,魏素艳.浅谈非典专项财政资金的审计.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4).
5.杨强,佟昱瑶.公共危机救助资金审计绩效评价.中国内部审计,2015(12).
6.王皎.发挥审计“免疫功能” 构建救灾捐赠款物审计“免疫”系统.金融理论与教学,2011(03).
(责任编辑:何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