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内控制度建设问题与对策探讨
2020-08-02郭振亮
郭振亮
摘 要:健全中小学校内部控制制度是加强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措施。目前中小学校内部控制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中小学校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校;内部控制建设;问题;对策
一、中小学校内控制度的常见问题
1.内控意识淡薄,内控环境薄弱
内控制度能否正常实施,良好的内控意识是关键。有些学校负责人内控意识比较淡薄,缺乏内部控制的思想理念,往往注重教育教学的业务发展和提高,忽视对内部控制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这些人往往误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只是财务人员的事情,而将学校的内控工作仅仅让财务人员去落实,因此造成学校的内控环境相对薄弱。
2.会计核算欠规范,资产管理不到位
科学的内部控制需要健全的会计记录系统,是开展好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保障。现实中有不少学校的会计核算不规范、不理想,突出表现如下。
一是对原始凭证管理混乱。原始凭证大小写金额不符;一式几联的原始凭证,以记账联作为报销凭证;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没有经办人和盖填制单位公章;从个人取得的原始凭证,没有填制人员的签名;自制的原始凭证没有经办单位管理者或者其经办人员签名;对外开出的原始凭证,没有加盖本单位的公章;原始凭证填写错误的没按规定进行更正,未加盖印章;有些学校不重视对原始凭证的管理、审核,经济业务的票据往往记录不全,甚至与实际经济活动的具体事项不相符、内容与常规不符合;还有一些商店无正式发票,而是借用其他销售单位的发票,最终导致购物单位名称与开具发票的单位不一致;购买实物的原始凭证未附验收证明或清单;一张发票购买多种实物没有分开填写只有总金额的,未附购买实物的清单;有些经销商店借用不相符单位的POS机进行公务卡刷卡支付等现象也时有发生;单位发生退款业务,未取得对方单位的收据或个人的领条作附件。
二是账务核算处理不规范。学校财务机构无设置会计、出纳岗位,多数为一人兼职多岗,如:支付申请(含原始凭证)审核、记账凭证审核和编制会计报表等工作一人代管,负责录入会计凭证、凭证整理装订等工作也是一人代管,包括录入支付申请(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办理相关结算业务等工作都是一人代管;在年终结账时,有些单位不将收入和支出结转结余科目,最终导致结余科目不能正确、完整地反映核算单位的结余状况;冲减收入的会计分录未在貸方用“红字”反映,冲减支出的会计分录未在借方用“红字”(负数)反映;更正记账凭证,未在更正的记账凭证摘要栏写明更正的原因、理由及原记账凭证号码,也未写附件说明。
三是固定资产管理不合规范,有账实不符的现象。个别学校的固定资产虽然在账面上存在,但实际上对应的资产已经不存在;相反,却有些正在实际使用的资产并没有入账;有些学校已经成立多年,仍然没有登记房屋、校舍等固定资产;不同单位之间的资产调拨、转移、未办理相应移交手续;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未按照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或者根据捐赠者所提供的有关能确认资产价值的凭据计价;固定资产的产权转移或注销产权的资产处置,未按有关规定履行报批手续;还有学校资产处置收入,未及时缴存财政国有资产处置收入专户。
四是财产物资管理不规范。有些学校未建立财产物资的日常管理制度,包括财产物资的购置、验收制度;未建立固定资产使用的维护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资产处置制度等。对财产物资的购置、验收、使用、维护、盘点、保管及处置等各环节未进行控制。
3.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未建立配套的追究问责制
由于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欠缺,部分学校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甚至还没有内控制度。也有一些学校虽然建立了具体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因管理者的内控意识淡薄,导致制度流于形式,形同虚设,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没有明确的追究问责机制,而一旦出现经济损失时,多数仅限于追究具体负责人的责任。因此,更加导致了中小学校管理者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监管弱化,没有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中小学校加强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1.学校管理者要切实负起内部控制工作的主体责任
内部控制的实施关键在学校负责人,学校内部控制工作涉及财务预算、财务收支、资产管理、项目管理、政府采购等各项具体经济活动。学校管理者要切切实实树立必要的风险防范意识,提升责任感和使命感,最终从“要我内控”到“我要内控”。各学校认真履行好领导责任,明确内部控制牵头管理处室,建立健全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并带头落实。
另外,加强宣传教育,使内控制度深入人心。通过广泛宣传,引导所有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规范和知识,并且将具体规定细化落实。在内部控制中,要明确具体责任部门、具体责任人等责任主体,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加强每位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发挥每位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能力。
2.“关口前移”是实现内部控制的主要抓手
内部控制是“未病先防”,将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控制方法引入到控制活动中。要实现对中小学校经济活动全过程的控制,就需要对经费支出做到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通过制衡机制、流程再造、信息化手段等,多措并举,堵塞制度漏洞,消除管理隐患,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在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时,有意识地将管控的关口前移,成本小、损失少、效益高,有利于防止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有助于防患于未然。
3.制衡是落实内部控制的重要因素
通过瞄准内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梳理业务流程,实施流程再造。强化机制建设,应注重在以下四个方面形成制衡机制:一是为防止资源配置的“一支笔”“一言堂”,要建立科学的议事决策机制;二是为防止贪污、挪用资金资产等现象发生,要制定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和强化评价监督等制度;三是为确保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形成管控合力,要建立预、决算、政府采购、资产管理等部门和岗位间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四是为牢固树立防范风险意识和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底线,自觉依法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来履行职责,要建立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轮岗、培训和教育评价机制。
4.夯实财务管理基础,强化对内控人员的培训
学校的财务人员要充分利用各种培训机会进行业务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业务知识,提升技术技能水平,主动担负起内部控制的重任。学校要定期对内控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内控监督的整体水平。同时加强交流学习,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思路和理念,不断提升本学校内控工作的管理水平。
5.加强内控监督,完善单位内控体系
学校应设立内控小组,并确保小组拥有较强的独立性,使内部监督落到实处,不再流于形式。由于小组成员对本学校财务情况比较了解,因此可以准确把握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通过经常性的、连续性的及针对性的监督,逐步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使内部控制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
6.定期财务公开落实到位
学校财务公开栏采取定期不定期的方式,对学校经费预决算及其执行、财务收支、项目预决算、设备设施购置、债权债务、收费的项目、标准及依据等情况,以及教职工、家长反映的有关经费方面的热点问题等进行公示,自觉接受监督。对专项经费的管理,实行分项核算、按时结清,每学期末要据实进行收支核算、多退少补。各中小学校餐厅在财务部门的统一管理下,实行单独核算,定期公开账务,应坚持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原则。
7.加强监督检查,形成内控工作合力
缺少有效的外部监督,使中小学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完善失去外部推动力和约束机制。财政和审计部门,作为中小学校的主要外部监督力量,目前大多偏重于监督各学校财政资金的使用是否合法、合规,而对于被审计单位是否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是否有效执行,很少加以实质性检查、监督。
對此,县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以下工作:一是指导中小学校积极开展内审、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自我评价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学校聘请中介机构开展内部控制第三方评价;二是组织相关业务部门开展上门服务活动,帮助有关单位落实关键岗位责任制,建立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三是积极提请财政、审计部门对各中小学校进行检查、审计。侧重了解单位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的有效性,及时发现相关内部控制的缺陷和漏洞,有针对性地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并督促有关单位限期整改到位。
三、结语
总之,内部控制建设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与时俱进的系统工程。中小学校是教育的重要阵地,而内控工作是学校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需要立足中小学校管理的实际,切实形成思想上的高度重视、行为上的高度自觉和管理上的有效机制,不断以内部控制建设推动教育管理工作取得新发展。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学校内控制度的建设,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地做到“事前制度保障、事中发现问题、事后及时修正”,促进我国中小学教育事业健康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少春.要准确把握内控规范的内在要求.中国农业会计,2013(08).
2.苗萌.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探析.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4(01).
(责任编辑:王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