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2020-08-02龙生平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8期
关键词:国家战略高质量发展宁夏

摘 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是地方和区域汇聚力量、增强变革驱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地域面积广阔,发展很不均衡,各地在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形势下,更需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全国“一盘棋”,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宁夏是我国老少边穷地区,应把握国家黄河战略、新基建等机遇,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展现宁夏担当、宁夏作为。

关键词: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高质量发展;宁夏

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是各地汇聚力量、增强变革驱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宁夏是我国老少边穷地区,应把握国家黄河战略、脱贫攻坚、新基建等机遇,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展现宁夏担当、宁夏作为。

一、主动服务和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确保黄河宁、宁夏平

以“数字治水”“智慧水利”确保黄河安澜。宁夏是我国首个提出“数字治水”的省区,应结合这些年在“智慧水利”建设方面打下的坚实基础,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水利“放管服”改革驱动,加快宁夏水利体制改革、加强治水护水制度体系建设、推进水务市场发展,在确保黄河安澜的同时,聚力打造我国首个“数字治水”省级示范区。

与清华大学、河海大学等合作院校一道推进从空间、地面、地下的全方位水文气象、水资源、洪水演进、河势变化、流域生态等指标监测,大力推广使用振动式测沙仪、堤防隐患探测等先进设备,在水沙调控、水文测报等关键技术方面不断实现新突破,聚力打造全国“水联网”应用示范区。主动求变,鼓励和支持大禹、京蓝等水利名企深度参与宁夏水务市场建设,积极推进“混改”在宁夏水利领域的落地和发展,以改革的精神加快推进宁夏水务市场发展。积极参与国家黄河生态保护与治理行动,推进“数字+防御保护”、“数字+自然修复与综合治理”,使黄河流域宁夏段脆弱的水生态系统能不断得到修复,从源头上维系区域良性水循环,提升区域生态安全保障能力。

以水安全带动“平安宁夏”建设。宁夏南部山区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中南部地区严重干旱缺水,北部地区水生态水环境破坏严重。宁夏多年平均降水量僅289毫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2。这说明宁夏水安全形势严峻,应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黄河战略,推进黄河水及宁夏河湖沟渠的用水安全。应全面融入“平安中国”建设,以“水安全”为龙头,带动宁夏山、水、林、田、湖、草全面实现系统安全、生态安全。在此过程中,要重点解决宁夏水利设施老化、水利监管落后、治水合力不足等“积弊”,大力推进供用水设备设施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全面实现扬水泵站自动化、渠道测控一体化、河湖监管数字化,集成整合水利、环保、住建、国土等有关部门涉河湖监测数据信息,聚力打造宁夏治水综合信息平台,加强“平安宁夏”建设。

二、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脱贫攻坚战,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复制推广彭阳县城乡安全饮水模式。彭阳县通过成立专门的水务投融资平台,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地方债券和社会资金,筹资3.1亿元,实现了“建管服”一体化,减少了“跑冒滴漏”,下调了水价,实现了从水源到水龙头全链条的精准、在线管理,让群众“喝上了好水”。以前的井窖水不再饮用,变为了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农业用水。应进一步总结彭阳县“城乡安全饮水”的模式和经验,在更大范围复制推广,为黄河流域干旱贫困地区解决“人饮水”“产业缺水”问题提供示范参考,加快黄河流域扶贫纾困实现。

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宁夏一产弱小、二产“倚重倚能”严重、三产低端服务占比高,产业之间互补性不强,应“以‘水为‘媒”,推进产业内、产业间融合发展。中卫市沙坡头区连片大量种植硒砂瓜,不几年就打响了品牌,产品畅销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联种、联卖硒砂瓜,在做响品牌的同时,还积累了产业经验,为下一步产品迭代升级、产品深加工及产业链完善壮大奠定了基础。应以宁夏特色产业为依托,积极融入国家产业融合行动,实施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既有利于减少“新鲜水”等资源类要素消耗,又有利于发挥规模效应、培育壮大联合品牌。

大力推进“节水+扶贫产业”发展。宁夏中南部地区与北部川区相比,享受不到黄河水的直接润泽,或“靠天吃饭”或“靠扬黄灌溉”,种植、养殖等扶贫产业也因“缺水”而受限。宁夏中南部地区的固海、盐环定、盐同红等早期扬水工程的渡槽、涵洞、闸门、渠坝等设备设施已出现破损、老化,水利基础设施还很薄弱。在确保“人饮安全”的同时,也要保障枸杞、酿酒葡萄、黄花菜、硒砂瓜、黄牛、滩羊等特色扶贫产业的用水安全。应把握国家“科技兴宁”战略机遇,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行动,放大银川市“四院一中心”模式,引进一批现代数字灌区示范项目,大力推广“研究院+试验区+产业园”模式,深化产业扶贫。

三、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新基建”,为宁夏“数字经济”发展夯基筑台

加快建设覆盖宁夏城乡的5G网。成立宁夏“新基建”工作领导小组,抢抓发展机遇,与在宁央企、国企、规上民企等,一起筹划建设项目。重点是与在宁企业一起到一线城市的企业总部进行业务洽谈,争取更多5G应用项目能落户宁夏。政策部门应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统一为宁夏5G应用项目提供电价、土地等优惠支持,承诺通过改革,全力支持这些5G应用项目率先在宁夏实现全国“省级全覆盖”。通过5G应用项目,快速将宁夏的煤炭、电能等优势转为数字产业发展优势,汇聚更多人才,带动宁夏数字经济发展。

大力推进大数据中心建设发展。宁夏在云基地、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建设等方面起步早,积累了丰富经验,借力国家“新基建”机遇,大力推进大数据中心建设,带动“我的宁夏”等大数据平台加快建设推进。围绕宁夏特色优势产业,主动与国家有关部委对接,筹划一批大数据平台项目,优化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打通数据通路,实现自治区、市、县、乡镇(街道)、村组(社区)在统一平台上的数据共享。在“一网通办”基础上,谋划建设一批政务、企业、中介等共享共用的平台项目,打通部门隔阂,依托国家级大项目,全面推动“数字宁夏”对各行各业的创新驱动。依托“智慧银川”“云天中卫”城市品牌,与中电科等央企筹建一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推动黄河“几”字弯城市(镇)协调发展,聚力将宁夏沿黄城市(镇)打造为黄河流域的明星城市(镇)。

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积极融入国家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鼓励宁夏设备制造、化工、电力、水泥、化肥等企业开展针对现有生产设备与系统的网络化二次开发,扩大网络覆盖范围和终端连接数量,落实标识解析建设及运营任务。发挥宁东煤化工产业集群业已形成的独特优势,与“中”字头、“国”字头央企共同筹建中国煤化工大数据中心,引导全国煤化工交易、培训、检测、认证等业务落地宁夏,将宁夏打造为全国煤化工产业服务高地,带动一批煤化工下游产业链及精细化工、医药中间体产业协同发展。围绕滩羊、枸杞、葡萄酒等溯源食品互联网建设,筹建一批工业互联网项目,全面优化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管理等泛在服务。

四、加快“几”字弯都市圈协同发展,推进能源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推进“几”字弯一体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强调,要推进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协同发展,坚持以水定地、以水定产,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应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几”字弯发展战略,成立“几”字弯发展联盟,构建联通都市圈内外的公路主框架,加快高速公路网建设,新建一批能源通道、红色旅游通道和支线公路;推动沿黄城市“几”字型“高铁”网络项目;优化民用机场布局,联动发展都市圈内支线机场的运营升级。以推动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为导向,推动中心城市产业高端化,夯实中小城市能源及制造业基础,促进城市功能互补、产业错位布局和特色化发展。打破地域分割和行业垄断,清除市场壁垒,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做法,营造规则统一开放、要素自由流动的市场环境。加快培育一批集中度高,特色鲜明,技术先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发起“黄河几字弯银行”,有序发展能源产业基金,加快推进重点产业规模化生产。以植被的恢复建设为突破口,带动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建立都市圈生态安全体系。

加快推进宁夏煤炭精深加工数字化。围绕宁夏电力外送和现代煤化工用煤需要,筹建一批数字化煤-化、煤-电-铝一体化项目,升级改造一批产能在60万吨以下的煤矿,推进煤炭行业向数字化方向转型升级。大力推广使用“充填开采”、“保水开采”和“煤与瓦斯共采”,融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全面提高原煤入选比例,升级改造现有煤矿洗选设施,大力发展矿区循环经济,推进选煤、洗煤及采煤沉陷区治理数字化。围绕满足宁夏向华东、华中输电和区内用电增长需求,加强宁夏智能电网建设及外送电智能化配套建设,新建及改造的机组采用高效脱硫、脱硝、除尘、超低排放等数字化节能环保先进技术,推进宁夏高效燃煤热电联产项目数字化建设,完善供热管网数字化管控。对现役燃煤机组实施供热改造,构建以热电联产为主的数字化城市集中供热体系,实施煤电超低排放和节能升级改造数字化行动,推进煤电、煤基化工产业向数字方向发展。

加快筹建一批新能源消纳及数字化应用项目。鼓励对燃煤机组进行数字化改造,建立新能源辅助服务交易,推动燃气、燃煤机组参与调峰,提高电网的智能化调度、数字化监管能力,将弃风、弃光率控制在合理水平。利用好宁东至山东、宁东至浙江直流等外送输电通道,加强智能化配电网建设,促进新能源就地消纳和外送。大力推进新能源微电网建设,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提升信息化水平,全面参与电力直接交易。引进推广微风发电技术、提升风电装备制造和服务水平,引进不同技术路线的太阳能热发电、扩大“光伏+”多元化利用,推进“光伏+设施农业+畜牧养殖+防沙治沙+生态旅游”数字化项目设施。

参考文献

[1] 陈豪.主动服务融入国家战略加快云南跨越式发展,人民日报2015年03月10日海外版.

[2] 王红霞.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20(04):31-40.

[3] 林斐.共建共治共享:创新經济视域下的区域一体化——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例[J/OL].西部论坛:1-10[2020-05-13].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200.C.20200507.1525.002.html.

[4] 云南9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宣告整族脱贫,新华网,2020年3月19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03/19/c_1125737541.htm.

[5] 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以改革创新引领长春新区加快发展[J].中国经贸导刊,2016(22):40-41.

[6] 王锡刚,张奎,邹德志.“一带一路”视角下青岛海关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的实践与思考[J].海关与经贸研究,2015,36(05):20-26.

[7] 李慧.黄河“几”字湾城市群构建与发展战略探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6(21):24-25.

[8] 王景升,李佳,陈宝雄,等.宁夏东部能源化工基地煤炭产业生态风险评估[J].资源科学,2013,35(10):2011-2016.

基金项目: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宁夏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研究》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龙生平(1974- ),男,宁夏中宁人,博士、博士后,副教授,任职于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方向:政府治理与改革、数字经济。

猜你喜欢

国家战略高质量发展宁夏
宁夏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协同研究
宁夏
日本颁布“国家战略”帮助“老年痴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