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
2020-07-31薛笑然
薛笑然
摘 要: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迅猛发展,新媒体也随之渗透到人们生活中。新媒体的出现和应用对大学生的人际、学习、心理健康等都产生了影响和改变,高校中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經不能对新媒体环境中的高校学生产生应有的教育作用。本文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入手,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创新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创新
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让新媒体有了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为当下各个行业的研究与发展都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基础。对于当代的高校大学生,他们既是当下学习知识的个体,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流群体,从知识掌握程度上来看,他们也是当下先进技术与生活观念的代表性群体,所以,高校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关乎着我们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所以,高校需要充分运用当代信息技术,通过新媒体环境强化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创新,这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和进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高等教育的需求
在现代,我国高校的教育是立德在前,育人在后,要求当代大学生品德素质与个人知识层次互相融合。虽然高校大学生年龄普遍处于19-25岁之间,其三观已经成形,但仍不够成熟,会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变化,所以这个阶段也是三观成熟的重要时期。由上而知,当代高校的教学任务不仅是知识的传授,也需要同时对学生的人格和道德进行相应的培养,对高校大学生三观的成熟起到促进作用。这样不仅能促使高校大学生能够迅速适应当前社会的进步,也能在社会和学生面前树立育人育德的精神形象,充分展现我国当代高校教育的优越性。在高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不仅牵扯到高校学生品德教育的深入,也涉及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立足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思想变革主导社会变革,这个理论也适用于高校学生,一个学生的思想状态或者变化会引发该学生堕落或者奋斗,而且学生个体的思想状态、变化、行为等都会以心理活动为核心,如果高校学生的心理状态不好,那么该学生是无法适应大学中多样化的生活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所以,在高校教育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这也体现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1]。
2.社会现实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的发展也非常迅速,这也给社会带来了更多的问题,但其根本还是社会的剧烈变化刺激了人们三观,并在三观形成的过程中受到了相应的社会冲击,导致一些人的三观偏执或者偏激。同时,高校学生的三观处在成型逐渐成熟的阶段,这就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心态和三观,才能正确看待社会发展和变化,并对其有客观和合理的评判,这样才可以顺利融入社会现实。立足高校学生的个体来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辅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在学生融入社会当中避免出现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的激烈矛盾,与此同时,大学生刚走出高考,进入大学,他们正处在个体意识的成长中,注重个人权益,这是大学生在这个年龄段的优点,但这个时期也是大学生处于叛逆心理状态的阶段,也具有情绪偏激、冲动等特点。所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展开,既可以促使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和谐成长,也可以让学生与社会的融合更加和谐,让学生尽快适应社会工作所需的状态。
3.经济发展的需求
目前,很多高校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规划不清晰,甚至有的没有进行相应的规划或者没有规划意识,这恰恰说明了高校学生对人生的迷茫,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是没有概念的。同时,当今社会环境出现了失业现象,这些失业现象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工作没人做,一种是没人工作,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就是这些人不能在客观角度去看待自身的价值。但社会出现失业潮的现象也会导致社会上出现各种问题,例如,财产、生活、婚姻问题,更有甚者会走上犯罪的道路[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也能促使其立足客观看待自己,从实际情况出发去工作或者创业,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减少失业率,也能减少各种社会问题,使社会经济发展更加平稳,同时经济发展平稳也能促进教育的提升,二者互相促进,互相提升。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理论和实践出现脱节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仍旧有理论滞后的缺点,也无法有效的和当代社会实践对接,也没有与时俱进的同步发展,在两者之间的某些过程中,理论和实践有着脱节现象。当前,大部分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相应指标已经引起了重视,也不停地利用各种方法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相应的调查、统计等工作,并且对高校学生广泛存在的心理问题通过个案分析、组织座谈等方式进行研究,从而促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快速发展。但是,相当部分的高校,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停留在理论的层次,对于实际操作方面非常缺乏。例如,大部分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仍旧处在心理健康个别案例的分析和研究上面,在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也没有符合现代的教学材料和内容,在健康教育的师资上水平仍旧不高,教育设备也相对落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操作也没有及时执行,在实际教学中遇到有心理疾病或者健康问题的学生时,做不到及时点出要害,及时治疗等。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质量不高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的开设中,大部分课程是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设定的,这就脱离了现实情况,并没有参考高校学生实际的心理状态进行设定。另外,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方面,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相应课程的任课,也有非专业或者其他课程教师进行兼任,而且这些教师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和教育资格等。所以,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中,其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差异较大,这不利于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同时,大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内容不统一,教学标准模糊[3]。对于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也是围绕学生中广泛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相应的疏导,没有对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提前干预的相应内容。所以,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不高。
3.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匮乏
随着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逐渐重视,各大高校纷纷设立的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关注高校学生的心理状态。但是,各个高校学生中存在心理疾病的学生人数非常少,其人数可能不到总人数的1%,而大部分学生所面对的只是一些心理困扰。但当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仅是这不到1%的患病群体上,对于其他更多心理健康但仅有心理困扰的学生却是漠视态度。例如,大部分高校没有运用新媒体广泛调查高校学生心理状态,也没有让更广泛的学生去了解自身的心理困扰是不是心理疾病,对自身的心理困扰该如何处理。若是按照以上的状况继续发展,就不能有效的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也无法实现学生心理疾病的提前干预,这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是不利的。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路径
1.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立足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心理问题上,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引导。例如,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在交往、自我意识、思维等特征,教师通过相应的引导或者沟通,让学生了解社会交往对学生自身心理成长和发展方面的重要性,在教育课堂中,充分利用体验、讨论、互动等教学方式,为心理教育课堂构建良好的交流氛围,让学生通过课堂交流意识到其对人生和心理状态的重要意义。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在思考上的独立性有所下降,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强化学习的心理建设,端正网络利用态度,以及提升自我意识,充分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连接。另外,高校也可以通过心理健康知识大赛、征文、情景剧比赛等多种活动,强化高校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促使学生提高心理健康知识储备和自我救助能力[4]。针对高校学生在学习、交往、恋爱等方面的心理困扰或者疾病,采用组团或者朋友长辈开导等方式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2.通过新媒体关注高校学生心理状态
随着新媒体对生活的逐渐渗透,高校学生聚集并活跃在微信、QQ等APP平台。因为新媒体具有平等、虚拟等特点,高校学生往往能够毫无拘束的展现、表达自身,向外传达自身的兴趣、爱好、情感等,心理健康教师能够随时看到学生的想法,掌握学生群体普遍关注的信息、爱好、情感等,能够能深入地看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困扰,能够及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同时,心理健康课程代表也是心理辅导网络的重要一环,他们能够及时地通过班级群、朋友圈、微博等网络平台,掌握班级学生的心理状态,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及时开展。
3.利用新媒体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
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和制作具有便捷化、圈层化、快速化特点。高校可以利用新媒体的传播和制作特点,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将新媒体的趣味感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相联系,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便捷化、圈层化特点。例如,高校可以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相对应的微信公众号,通过公众号来推送相关信息或者文章,通过这种方式普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促使高校学生自我心理疏导能力;推送心理健康方面的美文,促使高校学生探讨对日常生活过程中与心理健康有关的话题;推送现实社会热点信息,并进行相关的心理推论和分析;推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的相关情况,有效运用高校学生生活中应用广泛的新媒体。
4.心理咨询中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
随着时代的发展,心理咨询的传统面对面咨询方式已经无法适应高校学生的需求,但新媒体的运用能够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新的思路。虽然在心理咨询过程中,高校学生主动来访的方式在心理辅导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我国心理咨询起步晚、发展短、进步慢,而且广大群众对心理咨询有着各种误解,高校学生比较担心采用主动访问的咨询方式会让周边的同学产生误会,甚至受到排挤和奚落,所以,一般对面对面咨询有畏惧感,这也致使大部分高校学生放弃了面对面的心理咨询。但是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相应的咨询时,可以有效地避免高校学生暴露在同学面前,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也不会遭受到同学的误会或者排挤。同时,心理咨询师也能够利用新媒体网络平台,充分掌握其心理变化;利用自媒体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关注高校学生在平台上的相关信息,了解其心理困惑,及时在网上进行相关的心理疏导。所以,新媒体平台的利用在心理咨询中是比较重要的一个载体。
5.优化网络资源,强化学生群体的正向影响
根据相关调查,高校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阅读喜好的排名上,首先是自己朋友圈子的信息(包含了微信朋友圈、QQ空间、微博动态等),然后才是社会上各种行业以及娱乐圈的相关新闻信息。所以,在新媒体环境中,高校学生比较注重朋友之间的交互,甚至已经成了高校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组成部分。但是在新媒体平台中,各种信息数量大、质量不一,尤其是在科学性以及真实度都需要认真审视,而且新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以及圈层化特点,让高校学生之间交互频繁,大部分高校学生习惯新媒体环境下的快餐式信息和文化,对于各种信息的来源和真实不做深度审视,很容易受到负面影响[5]。所以,各大高校要充分优化网络资源,构建高校内部的新媒体网络平台,强化网络信息的掌控,为高校学生提供良好的新媒体环境,确保高校学生之间正向性交互,减少负面信息对高校学生的影响。
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学生的心理教育在我国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的习惯和认知发生了变化,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适应时代的变化,融合新元素,进一步创新,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所以,高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环境以及新媒体,建设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汲取以往心理健康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开拓新的教育手段,促进我国高校学生综合素养的成長。
参考文献
[1]鲜于乐娇.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以心理微信公众平台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9(34):203-204.
[2]吕利敏.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路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21):151-152.
[3]欧阳洁.新媒体时代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J].智库时代,2019(42):100+122.
[4]赵剑.“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路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6):248-249.
[5]刘刚.新媒体时代地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研究[J].办公自动化,2019,24(01):17-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