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2020-07-31陈英莉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预设积极性语文课堂

陈英莉

摘要:语文课堂的预设,是顺利完成课堂教学的基本保证;语文课堂的生成,能彰显语文课堂的活力,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紧扣课标,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转变传统观念,依据教材,充分预设;立足课堂,关注生成,促进生成。

关键词:注重预设促使生成调动学习积极性

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课程因其人文性工具性合二为一的特点,语文课堂更应以此为出发点,立足于课堂预设,从预设走向生成,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使语文课堂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课堂。

一、课堂预设

是指在课前认真研读教材,研究学生,以此为依据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等;在课堂中指按原有计划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课后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看起来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却是课堂生成的基础和前提。

1.课前预设应秉承传统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依據,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出发点。教师课前应认真研读教材,力求把文本知识转化为一个个不同层次的问题,把握教材在语文核心素养方面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对文本知识进行重新解读,把“教教材”转化为“用教材教”,才能真正挖掘出教材本身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知识点。依据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解读教材完成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充分预见课堂出现的情况,学生做出的反应,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课堂的发展进程,使整个课堂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样的课堂才会是一个有序的课堂。

2.预设应随新课改下的课堂环境而更加充分

很显然,教材是固定不变的,学生则是灵活多动的,他们有思想,会思维,同时又存在着个体的差异;同时,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课堂的教学环节及教学活动都多样化。多媒体课件的大量使用,信息量比老师还要多的学生,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的课堂意外……教师只有在预设环节中充分考虑到学生及教学环境的这些特点,对课堂进行充分预设,甚至要有应对这些突发情况的方法,才能自如的驾驭课堂。听一次公开课,讲授的是《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教师设计从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分析梁任公形象,要求认识到位的学生上黑板板书结论。没想到,一下子上去了好几位同学书写对同一个方面的理解,人物其他方面的形象理解却无人涉及。这样一来,一方面讲台显得很拥挤,另一方面教师的预设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学生老师都有点措手不及。这个教学环节设计很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从中可也看得出,教师在这一点的预设还不是很充足,对这一生成情况没能充分预料到,课堂秩序稍显凌乱。所以,教学预设要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学情,了解学生个体差异,预测课堂情境,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什么样的学生对不同的问题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会做怎样的解答,课堂教学会达到怎样的一种效果。只有充分的预设,才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障。

二、课堂生成

指在课堂上,教学活动超出了原有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路而意外生成的新信息,它是课堂教学中最宝贵最难得的资源。教师对这些资源的合理处理,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在个人的实践教学中,应该促成生成,恰当运用生态资源,丰富课堂内容。

1.教师应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而走向创新的、开放的语文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转变能为课堂生成打下基础。

语文学科本身是一门灵动有趣的学科,文中到处都充满隽永的文章,深刻的哲理。可是,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堂言,从头讲到尾,随时凸显自己课堂主人的身份;用教材顶替课堂,教课文成了语文课堂唯一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得慢条斯理,学生听得有气无力。课堂缺乏互动,死气沉沉,毫无学习兴趣而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请问,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又怎能将新课标建议落到实处呢?作为语文老师,要把新课标理念落到实处,让语文课堂真正动起来,活起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定要打破。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文体,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营造多种的教学情境,多媒体的恰当运用,音乐的播放,诗词的诵读吟唱……以此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与老师有了交流,有了互动,也就有产生个人思维见解的可能,课堂生成也就有了很好的铺垫。

2.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课堂的生成应该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只有学生在课堂上乐于学、善于学,走进课堂,融入课堂,才会有课堂生成的产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表现,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问答,教师中肯的评价,对学生关注的程度等很多方面都能促进课堂的生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课前的导入、文本的讲解、课堂的评价都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方式,多赞赏,少否定。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放在首位,以宽松的学习环境来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轻松有序的课堂氛围。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产生有效的课堂生成。讲到《范进中举》这一课时,引导学生对范进中举后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一位学生大声喊道“他就是个疯子”!引来一阵哄堂大笑。“疯子”的评价显然出乎我的意料,哄堂大笑的气氛很是令人生气,就严厉的批评了那位随意发言的学生。可随后的课堂气氛再也没有活跃起来。后来反思这不就是生成的资源吗?站在学生的认知角度,范进的表现不就是一个“疯子”吗?教师如能立足于这个评价,继续追问“为什么是疯子”“什么导致他发疯”,那么人物形象、小说主题不也就得以呈现了吗?可自己随意武断的处理,没能把握住这一宝贵的生成性资源,打消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在对人物形象地认识上反而花费了更多的时间。以此来看,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课堂表现,是课堂生成的有效途径。

一节语文课,课前预设是精心,课堂内容是充实的。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对文本的研读,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来促使课堂的生成。教师在课前预设中,可以针对文本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引导,启发不同层次的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教师的提问也许正是他针对文章内容理解心存困惑的地方,教师应该抓住契机,适时点拨又不直接告知答案,以此激发学生探究疑问的兴趣。同时,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大胆质疑,陈述自己的观点,即使是错误的表达也要委婉中肯地做出评价。把学生置于学习主体地位,允许学生占据课堂。学生在答疑质疑的过程中,一句错误的答案、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个出人意料的回答,甚至一个恶作剧……这些都是课堂生成的宝贵资源。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质疑问难的情况,做出积极反应,及时调整预设的教学思路。因时而變,因势而变,因情而变,促使课堂动态生成,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3.在新课程理念的支配下,动态的课堂模式成为众多教师努力追求的方向,但不能为了课堂生成而故意生成。

课堂生成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是随机的、不知不觉地、不可预测的。它往往出现在教师意想不到的课堂情境中,游离于课堂预设之外的。对课堂生成的及时把握和成功驾驭,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活力。所以,生成性的课堂教学,是新课标下教师们追求的理想的教学境界。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就有了很多为了课堂生成而课前预设的环节。这样的生成实际上还是教师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还是未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思维;还有很多教师,为了营造热闹的课堂氛围,为了追求“生成性”的课堂教学,没有正确区分课堂生态资源的有效与否,只要是随机出现的,就大力的加以肯定和积极的引导。表面上学生讨论激烈,实际上内容可能是混乱的,可能是游离于文本之外的。这样一些片面的认识及不恰当的做法,会直接引发教学行为的偏差,根本无法落实预设的教学目标。这样的课堂生成和不当的引导,既没有传统教学模式的扎实,也没有落实新课标的精神实质。为了生成而脱离文本,为了生成而丢失目标,这样的生成不要也罢。

布鲁姆说:没有预料不到的结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课堂教学的生成,是宝贵的课堂资源。对于课堂动态生成的把握,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经验,睿智的头脑,机智的辨识力等多种能力。“生成”能使我们的课堂精彩,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作为一名教师,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立足于预设,追求与生成,为了课堂更加努力!

猜你喜欢

预设积极性语文课堂
激发兴趣,走出误区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调动高校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