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阶段体育实践中融入健康知识的路径

2020-07-31卜云鹏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实践课健康知识融入

卜云鹏

摘  要: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只注重体能的训练,而忽略了对于健康知识的传授。所以很多学生只知道做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却不知道其中的原理,那么就无法养成自我保健的习惯。基于此,本文就针对现代小学体育实践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如何把健康知识融入教学中的具体策略,以此来帮助小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关键词:小学体育  健康知识  融入  实践课

在以往,我们对于健康的定义,就是身体上的健康,身体没有患上疾病就是健康。如今,健康不仅仅包括身体上的健康,还包括心理和思想上的健康。在传统的小学体育实践课中,教师都打着“健康第一位”的口号来训练小学生,提升他们的身体健康,却忽略了小学生心理和思想方面。因此,为了让小学生养成健康的、科学的生活习惯;为了让他们形成自我保健的思想意识,教师应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融入对健康知识的传授,以此来帮助学生完善自身,使得身体、心理、思想等方面都可以得到健康的成长。

一、当前小学体育课堂针对健康知识所出现的问题

(一)体育课堂上有关健康知识的内容非常少

一节体育课的时间在40分钟左右,而教师对于学习体育技能的时间会安排的多一点,相对的,理论知识的讲解就会变得比较少。而体育理论知识内容其实是比较多的,所以教师只会挑一些重点内容进行讲解,这就导致没有时间去传授健康知识。再加上我国应试教育的原因,体育课一周一般只有2—3节,甚至有的学校会把体育课腾出来上其他学科,那么就更没有时间去学习健康知识,自然也就无法完成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除此之外,体育理论知识内容太多,而且很分散,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自然就无法完成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也无法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二)体育实践课堂上老师介绍的健康知识少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要求体育实践课要融入理论知识的讲解。但是大多数教师都喜欢把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分开讲解,然后把重心放在了对具体实践的教学上,没有过多的传授相关的健康知识。这就使得学生在实践中学不到体育健康知识,只是盲目的进行锻炼,久而久之,体育课堂就成为一个教学任务,而不是放松的环境。

(三)体育老师对体育健康知识的掌握不系统

在一些地方,小学体育教师一般都是其他学科的教师替代的,所以专业领域不对口,对于体育健康知识没有系统的掌握,所以就无法完成对体育健康知识的教学。而有的体育教师虽然比较专业,但是对于体育健康知识也没有太多的设立,没有一个系统的教学方案供学生学习,这样就无法把体育健康知识和体育技能锻炼结合在一起。

二、健康知识融入体育实践的影响

(一)对小学生进行科学体育运动的影响

科学地进行体育运动不仅仅可以保护自身的身体健康,同时也是培养终身锻炼意识的主要途径,所以说让学生科学地进行体育运动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细节方面来看,有的教师会让学生在上体育课的时候穿上运动鞋、运动服,这不仅方便活动,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再者,教师在让学生运动之前,会给学生讲解做准备活动的好处等等。这些都是体育健康只是所包含的内容,除此之外,还有体育运动需要注意的事项、运动受伤时的急救措施等等。这些健康知识的讲解,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育运动,减少事故的发生,除此之外,也能让小学生在未来生活的锻炼中更加注意安全,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二)对小学生体育运动现状的影响

体育运动现状是最能反映学生运动情况的,同时也是可观察可控制的,同时体育现状的情况也是衡量体育教学效果的手段。想要改变学生的体育运动现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把健康知识融入体育实践课堂中去,潜移默化的改变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让学生的体育运动更加的健康和谐。

三、在小学体育实践课融入健康知识的策略

(一)在课前准备活动中渗透健康知识

课堂的热身环节对于学生的体育锻炼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因为热身准备环节是让学生身体的各个环节都能打开,对于接下来的运动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可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前准备环节融入健康知识的讲解,培养学生的安全健康意识。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过度运动的危害,让学生注意课堂运动量,避免过度运动;教师还可以讲解运动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减少课堂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样,教师在热身阶段不断向学生灌输健康知识,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进而让学生身心都可以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在课堂体育技能的训练中渗透健康知识

因为体育课的特殊性,所以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应该要锻炼学生的体育技能。所以教师在进行体育技能训练的时候可以把健康知识融入进去,让学生在进行训练的时候融会贯通,掌握这些体育健康知识。比如在针对某项体育技能训练的时候,教师可以像学生讲解该技能对身体哪些地方有好处,对心理健康发展有什么作用等等。举个例子,在学习跳远这项体育技能的时候,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该动作对于学生的弹跳力、爆发力、腿部力量等的促进作用。这样学生在明白了原理和意义的时候,就会更加认真地进行锻炼,并且自发地进行训练,进而可以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

(三)在体育课结束后的放松运动中渗透健康知识

在体育课运动结束之后,教师会带着学生进行放松,整理身体,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把体育健康知识融入进来。告诉学生课后整理运动是很重要的,它可以消除运动给身体带来的疲劳,还能让身心都得到放松。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对本节課学习的健康知识内容和体育技能进行总结,让学生记忆更加的深刻。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把体育健康知识融入进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认识到体育运动给身体带来的好处,才会形成良好的自我保健思维,并且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但是教师也应该注重方式,不能盲目地讲解健康知识,而是要找到最佳的结合部位,让学生既能训练体育技能,又能掌握体育健康知识,进而让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家飞,潘逸芬.合肥市小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认知的现状调查研究[J].安徽省体育科技,2017(04):25-26.

[2]蔡皓.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分析[J].体育学刊,2018(02):73-76.

猜你喜欢

实践课健康知识融入
高中生物中渗透的“医学健康常识”的探讨分析
中专园艺专业实践课创新教学的思考
上海市2008—2015年15—69岁居民健康素养变化趋势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论《商英国标》下地方二本院校的差异性商务英语教学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Android软件开发实践课设置探讨
妇产科护理实践课教学改革与实践
个体化健康教育对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健康知识及康复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