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点分析
2020-07-31肖步胜
肖步胜
摘 要:随着新课改思想的不断落实,传统的教学思想与教学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严重限制学生的知识学习与未来成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获得全面发展。本文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对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点进行详细分析,希望通过多元化教学形式帮助学生获得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教学 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的学科。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教育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价值。小学生正处于学习与成长的初级阶段,教师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全面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还可以对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以及创造性方面开展综合性训练。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判断与推理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创设生活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年龄不大,兴趣就是其学习的最佳动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情境教学法的优势,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紧密联系,还可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强化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有效达成锻炼学生思维的目标。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联系密切[1]。教师在开展情境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为学生营造较为真实的生活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吸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产生共鸣,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化。
在《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学习中,教师联系实际生活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激发,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积极思考,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引导:同学们,我昨天去超市发现每一种商品都有一个价格标签,将其摘录了几个,大家一起来看看。利用多媒體出示:酷儿饮料2.5元、奥利奥饼干12.12元、可乐2.9元、酸奶2.60元。引导学生思考:观察这组数有什么共同特征。利用与平时生活相联系的内容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的联系生活,积极地投入到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成效。
二、合理利用数学问题
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而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讲较为枯燥、无趣,学生很难产生学习的热情,无法集中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从根本上降低课堂教学效率[2]。因此,为了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通过有效设计问题的形式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地考虑本课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综合的考虑为学生设计有目的与有意义的问题。而且,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出适合的问题,还要鼓励学生自主提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提出疑问。学生只有将对数学知识深入思考,发散思维,才可以对数学知识产生怀疑,进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所以,当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提出疑问与困惑,则证明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在数学课堂中,若是想将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强化,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提出疑问。
在进行《倍的认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合理的设计问题,使学生通过数学问题深入思考,锻炼学生思维,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组织学生思考:1.5个3,从哪里体现出“5”,又从哪里体现出“3”呢?2.3个5,从哪里体现出“3”,又从哪里体现出“5”呢?3.3个5与5个3有什么不同?合理利用问题会将学生的探究欲与求知欲最大程度激发,引领学生主动开展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三、开展实际动手操作
在以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通常是由教师在课堂中讲解知识,学生只能在座位上被动的听讲。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成绩提高方面,忽视对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方面。而学生知识对教师所讲解的基础知识不断地重复与记忆,并没有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思考,也不能对相关的数学知识形成自己的独特理解与想法,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成长。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将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只发挥自身引导者的作用,使学生在自主探析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感悟,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实际的动手操作,在真实的操作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使学生在真实的操作中获得感悟,在直观体验中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组织学生折长方形的1/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大家已经认识了月饼的1/2,那长方形的1/2又该怎样表示呢?要求学生先折一折,然后把它的1/2用斜线涂上颜色,拿出长方形纸,折一折涂一涂。教师组织学生操作与交流,让学生相互谈谈自己的折法,强化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也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实现学生思维能力、操作能力与合作能力的提高。
四、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小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思维应是灵活的而不是呆板的。教师要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效。在进行逆向思维的培养中,教师可利用一题多解的形式[3]。一题多解是针对于同一问题,引导学生以不同的角度与方向进行思考,使学生发现无论以何种角度为出发点进行数学问题的解答,其结果是相同的。教师引导学生以多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思考问题的形式,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结语
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不是一个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为学生渗透,还需要学生积极的配合,才可推动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合理利用数学问题,开展实际动手操作,还要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落实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
参考文献
[1]屈永峰.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153.
[2]马秀平.小学数学开展深度学习的有效路径探索[J].科技风,2019(34):31.
[3]彭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