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0-07-31刘蕾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学生思维能力小学科学教学培养策略

刘蕾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深入影响下,教师将教学实践关注重点,从分数转移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成效上,使教学更加贴合新课程标准教育要求。其中,学生思维能力作为核心素养重要构成部分,其培育成效受到教育界广泛关注,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却存在思维能力培养目标无法有效落实的问题。基于此,为了使我国当前小学科学教学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目标得以有效落实,结合实际分析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  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策略

该文主要针对小学科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进行相应的探究,通过明确小学科学教学的现状,立足于问题,制定能够实现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方法,真正地满足新时期课程改革的需要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需要。

一、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思维教学问题

(一)活动缺乏思考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探究活动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相吻合。然而,许多教师并不真正了解探究活动的本质,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这种误解的存在导致了小学理科课堂教学活动教学的盲目性,活动教学的目的不明确。因此,在基础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走出活动教学的误区,真正实现活动教学的价值:通过活动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通过“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我探索能力培养,实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

(二)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脱节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仍然注重“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教的知识。从长远来看,这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不利的。在基础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试图为学生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学生参加教学活动只是为了迎合老师。教师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学生只是随意完成任务。他们没有看到活动教学过程中所隐含的学生思维能力的内容。因此,在基础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充分发挥专业知识的同时,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师生应共同学习,探索适合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

(三)课堂讨论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

许多教师认为课堂讨论和思维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他们没有意识到课堂讨论也是培养思维能力的一种手段。小学科学课程主张“科学探究不仅是科学学习的方法,也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传统心理学家认为思维是一种隐藏的思想,不需要通过整合外部思想来表达。近年来,心理学家通过探索性研究发现,思维也是一种社会活动。只有通过表达,我们才能把它变成一种内在的思想。在小学科学教学的课堂讨论中,学习表达自己的思想也是一个思维形成的过程。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积极吸取新时期课程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观念,重视科学教育

要想在小学科学教学当中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就是要使当前的小学教育重视科学科目的教学,让小学科学摆脱副科的尴尬地位,通过重视这门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相关教学工作者转变教学观念,学习新的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同时动员学生、家长真正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和科学教学的意义。同时在授课上也要明确科学教学的具体目标,认真地备课以及适当地增加课时,提升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者的教学能力,打造具备小学科学教学需求的师资队伍,让教学工作者用更加专业的教学技能以及较高的职业素养参与到小学科学的教育当中,实现小学科学知识的有效传输,帮助学生能够在科学学习当中掌握科学知识,初步奠定创新思维能力。

(二)鼓励学生想象,创造创新思维的学习氛围

创新的前提是学生要善于和勇于想象,因为创新思维更偏向于发散性思维,是从一个角度向多方位多角度的散射思考和多方位的问题探究。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来寻求问题的答案,是一种非常规的甚至反常规的思维方式。要让学生具备这样的思维,教师必须要在课堂当中鼓励学生想象,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激发学生想象的学习氛围,这样加上学生的天真、率真的性格,才能够让学生异想天开、标新立异。比如,在教学《登上月球》这一内容时,通过结合教材上的文本,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登上月球的大概知识之后,教师就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如果自己是个宇航员,要想在月球上保障自己的安全应该要有哪些装备。这时学生就会具有较强的代入感,将自己想象为一个宇航员,在结合学习到的月球的知识进行装备的设计。比如月球上没有空气,如果要呼吸的话,就必须要准备一个装有空气的袋子套在嘴巴上和鼻子上。再比如月球上没有重力,没有大氣压,引力也很小,如果想要喝水的话,是不能够像地球上这样顺利地喝到的,必须要通过吸吮或者是借助外力挤压才能够喝到水。那么是不是可以设置一个方便喝水的容器,比如象牙膏一样的容器,要喝的时候可以用手捏一下或者是用嘴吸。通过这些想象,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月球的知识,而且还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创新设计,让学生为自己的宇航服装上相应的装备,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初步奠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创设实验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当中,要通过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诱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让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氛围当中进行主动积极的探究和学习。比如,在教学《摩擦力》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个实验,用一个小气球在身上摩擦,然后放手就会发现气球待在身上不会掉下来,这就会让学生产生好奇。教师可以将气球发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做这个实验,在这个实验当中,学生充满了兴趣,但是对于为什么气球不会掉下来又充满了较强的求知欲望,这时教师就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开展科技创新实践,从摩擦力知识点入手,让学生真正地探究出知识,学生参与到实验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内含有丰富知识,如若教师沿用传统教育方法,向学生灌输教学内容,将失去科学教育价值,使学生无法树立科学价值观,为此教师应从实际出发,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目标,为科学知识有效落实探究有效路径,提升教学综合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理睛.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构建策略[J].吉林教育,2018(05).

[2]杨莉.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之培养[J].成才之路,2017(02).

猜你喜欢

学生思维能力小学科学教学培养策略
谈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与初中英语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
探究小学科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思路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