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垃圾分类智能化是城市大脑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2020-07-31柳进军

中关村 2020年8期
关键词:厨余大脑智能化

柳进军

随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中的综合性问题日益凸显,传统专业分工的城市治理模式正在进入瓶颈期。城市大脑试图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手段为基础,通过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重构城市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然而,城市大脑是城市级的新兴事物,复杂程度高且投资巨大,笔者认为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是保障城市大脑建设实效的一项重要策略,而垃圾分类智能化就是城市大脑建设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垃圾分类是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重要手段,对突破垃圾围城的困境意义重大,是城市管理中的热点问题。与此同时,垃圾分类处理又是一类典型的综合性问题,它囊括居民、公共机构、企业等多类主体,覆盖全天各个时段,涉及餐饮、建筑等几乎全部行业,在现有的治理模式下,这一问题的解决困难重重。而城市大脑则能够以此切入,打造智能化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通过三融五跨的方法,解决垃圾管理层面的问题,同时解决城市治理、城市发展两个更高层级的问题,具体来说:

首先是垃圾管理层面。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巨大,涉及主体多、覆盖范围广、管理难度大,城市大脑可通过先进技术设备的融合应用,提升垃圾分类处理的精细化、科学化水平。举例来说,垃圾分类处理涉及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等环节,仅运输环节就涉及到政府服务部门或社区车辆,甚至是社会车辆,这些车辆的运输路线复杂,存在混装、混运现象。城市大脑能够通过建立专题数据库等实现对垃圾分类主体以及设备设施的精细化管理。此外,城市大脑还可通过配置传感器、监控设备、智能设备等搭建前端感知网,利用动态信息采集、分析来实现对各品类垃圾的产生、收集、转运、消纳、资源再利用的全环节在线管理,做到垃圾来源可追溯,去向有记录,过程可监管。

第二是社会治理层面。垃圾分类是社会治理中发生频度高、综合性强且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典型场景。城市大脑可以这一场景为示范,通过数据的采集、流转、汇聚、分析等支撑社会治理由被动应对向主动管理转变,由单兵作战向协同共治转变,从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举例来说,居民区的厨余垃圾监管涉及住建部门、环卫部门、街镇等,在现有模式下,各部门各管一段且以事后管理为主,城市大脑则能够将各环节的主体行为数字化,一旦某些主体行为出现异常,城市大脑能够迅速感知、生成处理方案并将任务单下发给相关单位启动联合执法,同时还可记录执法行为数据作为各单位的考核依据,做到调度合理、执法有据、评价有法。

第三是城市发展层面。垃圾的大数据是城市发展真实水平的再现,其产生、运输、处理数据能够反映出一个区域的经济运行、人口分布、社会生活等多方面情况,通过对垃圾数据的采集分析,城市大脑就能够为政策制定、城市管理、产业发展等提供重要信息,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例如对某区域餐饮业厨余垃圾数据进行分析,可大致了解该区域各类餐馆的经营状况、居民的消费偏好和消费能力,为新进入者提供决策依据。此外,通过垃圾分类智能化的建设,城市大脑还能够为当前新基建的发展提供诸多特色应用场景,例如利用5G对垃圾站或垃圾楼视频、图像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

那么垃圾分类智能化建设应当如何开展?笔者认为应当重点关注以下几点:一是在建设原则上要坚持开放共享,要以政府侧数据资源入手,逐步接入相关市场主体、居民行为数据,形成面向全民的数据资源融合服务平台;二是在建設步骤上可考虑以厨余垃圾为试点先期开展建设,厨余垃圾涉及的主体相对单一,处理流程也较为明确,能够形成完整的业务闭环,可以先此为试点形成示范效应;三是在建设内容上要注重搭建包括业务联动、智能考核等横向业务在内的全环节、全要素治理平台,深化垃圾治理体系。

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正式实施,中关村城市大脑要以此为契机,以垃圾分类为着力点继续深入开展建设,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发挥价值,全面提升区域的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推动中关村向高品质城市迈进。

猜你喜欢

厨余大脑智能化
厨房里的芽芽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厨余垃圾特性及预分选处理技术
厨余垃圾变废为宝 有机肥市场方兴未艾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不同厨余垃圾发酵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