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关村视线

2020-07-31

中关村 2020年8期
关键词:外债中关村营商

“创客中国”首届京津冀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启动

7月2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指导,中关村科学城管理委员会联合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财政局等单位主办的“创客中国”首届京津冀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和“创客北京2020”创新创业大赛正式云上启动,并在网上全程直播。

“创客中国”首届京津冀创新创业大赛是全国第一个旨在促进中小企业跨区域协同发展的大赛,以“协同创新 聚力超越”为主题,将围绕交通协同、生态环保协同、产业协同、文化协同四个方面,发挥三地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及资源优势,紧紧围绕产业链条的优化布局,推动打通跨区域创新链、金融链及服务链,助力三地中小企业实现向价值链高端的整体跃升。

“创客北京2020”是“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创客北京 创见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创新潜力、集聚创业资源、营造“双创”氛围为宗旨,着力为中小企业和创客打造交流展示、产融对接、项目孵化的平台,发掘和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优秀企业和优秀团队,催生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

本次大赛启动区域赛模式,在东城、海淀等12个赛区设置184个赛点。 为缓解受疫情影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大赛推动金融服务商为参赛企业提供定制金融产品。据悉,入围北京市级赛决赛的参赛企业还将获得大赛推动金融服务商提供定制金融产品,其中:北京银行中关村分行推出“支小再贷款-专项融资方案”,为大赛优胜企业提供成本低、覆盖面广的普惠性资金支持;中关村担保推出专项担保产品“创业保”,为本次赛事提供10亿元专项担保融资授信;中关村科技租赁推出专属租赁产品“创客租”,为大赛优质获奖企业提供5亿元专项预授信;首创担保推出“鸿鹄”系列之专精特新担保产品服务;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北京分行为参赛企业提供“小微易贷”产品服务;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推出专项融资产品“创客贷”,可应用于小微企业快速融资、知识产权、园区租金、线上抵押等多个场景。

科技战“疫”表现突出!中关村21家AI企业被工信部表扬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公布了在科技支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现突出的79家人工智能企业名单。其中,21家来自中关村示范区的企业、机构和研究院所入选。

战胜疫病离不开科技支撑,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

今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向社会发布了《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效用 协力抗击新冠疫情的倡议书》。随后,人工智能企业纷纷响应,推动肺炎CT影像辅助诊断系统、疫情防控机器人、智能测温系统、疫情防控外呼机器人等智能技术,在防疫抗疫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有效践行了企业社会责任。

在本次入选的79家单位中,有21家来自北京中关村,涵盖肺炎CT影像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疫情防控机器人、AI人体测温系统、疫情防控外呼机器人、智能分析系统、其他应用共6大类别。

其中安德医智等4家企业在肺炎CT影像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产品中脱颖而出;华烨信通、慧闻科技等5家企业在疫情防控机器人产品中获得表彰;金山云、旷视科技等5家企业在AI人体测温系统产品中表现突出;百度网讯、京东等4家企业的疫情防控外呼机器人获得良好应用;五八信息的智能分析系统荣获表彰;此外人工智能联盟和信通院在其他应用中表现突出。

《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发布,北京综合排名全国第一

《中国城市营商环境年度报告》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撰,是第一份由国家主流媒体发布的第三方营商环境权威报告,今年为第二次发布。

《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在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标准、参照国际同行的评价指标,同时兼顾中国特色的原则上,重点围绕与市场主体密切相关的指标维度构建起中国城市营商环境的评价体系。报告中的综合评价排名对象为4个直辖市、27个省会城市和自治区首府,以及5个计划单列市。报告在原有的评价范围之上,首次增加了对经济总量位居前100名活跃城市的评价。

《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按照“要素 环境”的理论框架,设计了由五个维度构成的评价体系,包括基础设施、人力资源、金融服务、政务环境、普惠创新。报告也同时发布了五个维度的分项排名,覆盖了制度、市场、资源、技术、人才、资金等影响企业经营发展的关键环节,全方位评价了各城市营商环境状态水平。值得一提的是,综合排名第一的北京在五个维度均表现亮眼,包揽了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政务环境、普惠创新四个维度分项排名首位,在金融服务维度位居第二。

《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反映出各城市在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实践中的特点:1.通过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各地高质量发展,核心城市在此过程中发挥着引领作用;2.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从中心城市向周边城市递进延展;3.软环境改善对优化营商环境作用凸显。报告的发布,是对中国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进程的评价、引领和推动,进一步促进各地营商环境优化,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关村外债便利化试点政策再升级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北京外汇管理部发布《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外债便利化政策实施细则》(京汇〔2020〕37号),第二次升级外债便利化试点政策,在中关村示范区持續释放外汇管理政策改革红利,以领先全国的外汇政策助力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持续激发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活力。

同前期政策相比,此次外债便利化试点政策升级实现了“两个突破、一个细化”:

一是突破外债便利化试点额度,由500万美元提高到1000万美元;二是突破现有外债登记程序,合并交易环节,试点一次性外债登记,取消试点企业外债逐笔登记管理要求;三是细化外债资金用于股权投资的操作流程。两项突破性政策重点支持海淀园区“轻资产、高成长”科技企业融资需求,预计将使1.4万余家企业受益。

突破现有试点额度,精准对接优质企业需求。6月1日政策落地首日,海淀园内两家企业慧影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和爱笔(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分别获得1000万美元外债额度,这对处于初创期、以技术见长的两家“新基建”企业是重大利好。两家企业表示,新政策的实施支持企业突破融资瓶颈,帮助企业打通境内境外融资渠道,大幅提高企业跨境融资的灵活性和便利性,企业资金成本降低约3%-5%,解决了企业研发和市场拓展资金问题,有力推动了企业发展壮大。

突破逐笔登记要求,实施一次性外债登记提升效率。升级政策取消试点企业外债逐笔登记管理要求,实施一次性外债登记,在登记金额内自行借、用、还外债资金,进一步简化了业务办理程序,受到市场主体广泛好评。政策实施首日,北京百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建材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分别办理了一次性外债登记。企业表示,该政策大幅减少了办理外债业务的时间成本和材料准备成本,便利了企业统筹使用、灵活调拨境外资金,资金利用效率提升约20%。

细化外债资金股权投资操作,拓展和规范外债资金用途。新政策进一步明确,非投资性试点企业将外债资金结汇后用于股权投资的,被投资主体办理接收境内再投资登记后开立“资本项目—结汇待支付账户”接收相应资金。外债资金使用范围的扩大,拓展了高新技术企业创业投资的资金来源,有利于企业优化境内业务布局和管理架构,集约调配和管理资金。细化外债资金再投资业务操作流程,降低了银行展业风险,将使试点业务更加规范和顺畅。

中关村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云集,投融资活跃,是我国创新资源最丰富、经济活力最强劲的地区之一。2017年开始,中关村示范区率先于全国开展中关村外债便利化试点,已有近50家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了政策红利,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此次政策升级将持续为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新动能,支持科技企业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外债中关村营商
起底中资房企海外债
合规视角下的外债业务
外债及其他信贷业务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打造营商环境邀您共同参与
中关村离硅谷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