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智慧城市
2020-07-31马文良
马文良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乌托邦”最早的构建者,“Utopia”的本来意义即是“没有的地方”或“好地方”,单从字面上解读,可以解释为“空想的国家”。后来,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在他的名著《乌托邦》中虚构了一个故事,通过航海家拉斐尔·希斯拉德航行见闻,描述奇乡异国“乌托邦”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由公众选举产生——这是当时人类思想意识中最美好的社会,恰如法国哲学家路易博朗提出的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美好、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就像世外桃源。
我国东晋文学家陶渊明也曾描写过“桃花源”,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当然,与“乌托邦”相比,桃花源仅仅是一个村落,而前者可能更接近于想象的理想社会,那是一个美丽新世界。
记得小时候,我们都写过关于未来的作文。曾经幻想过的未来世界,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汽车在天空里飞翔,机器人可以完全智能,人类器官能够更换,海底有条条隧道方便通行,通过网络链接的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虽然运用了充足的想象力,谁又能想到近些年风生水起的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技术,以及迅猛发展的5G,帮助我们开启了一扇扇大门——我们所设想的未来世界,显然与“智慧城市”相去甚远。
如今看来,“智慧城市”可能是最接近“乌托邦”幻想的存在,随着各种高新技术的出现,让这个梦想成为现实拥有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人类利用技术为城市赋能,同时让科技变得更有人情味,最终转化成美好生活,这才是理想中的未来城市。
当然,“智慧城市”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从信息化时代就有“数字城市”的建设目标,到互联网时代又有“无线城市”,直到数字化时代才明确了“智慧城市”的理念。拥有怎样特质的城市才能称得上是“智慧城市”?这是一个没有定论的问题。我比较认同维也纳理工大学区域科学中心提出的关于“城市智慧”的六个维度:增长的经济、便捷的移动、舒适的环境、智慧的民众、安全的生活、公正的治理。
通过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看到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曙光。疫情一开始,华为支撑湖北移动和湖北联通,正式开通蔡甸火神山5G基站;百度提供了一套完善的AI多人体温快速检测,携程推出了确诊患者通行查询服务,东华软件、高能环境、联想集团、奇安信等众多企业主动请缨,星夜驰援火神山医院建设工作;京东物流凭借自身的优势,在公益援助中大显身手;腾讯联合微医、好大夫在线、企鹅杏仁、医联、丁香医生等五大互联网医疗平台,组建了强大的线上“空军”力量,与线下医务人员互相配合抗击疫情……这些行动看似是来自企业的孤立自发行为,但它们形成的共同防护战线,其实是数据信息对人们良好生活的助力,也就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支撑城市从局部智能化走向整体智慧化的重要“器官”,“城市大脑”应运而生。3月5日,中关村科学城“城市大脑样板间”揭幕,集中展示了海淀城市大脑的典型案例和打样,同时还起到城市大脑“试验田”、“会客厅”和中试平台的作用。未来城市的发展、技术和产品的迭代都充满不确定性,因此需要将城市大脑构建成開放式平台,能够不断融合各类新技术、新算法、新应用,对未来不断演进的业务需求实现快速响应。
我们想象的诸多场景正在当下成为现实,那些没有预料到的科技也层出不穷。在政策支持及基础设施完备的基础上,“智慧城市”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例如智慧安防、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商业、智慧旅游、智慧环保、智慧能源等。随着企业所提供的技术越来越成熟,政府推动和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并制定相关数据开放的法律体系,实现数据的跨部门共享。或许,影响“智慧城市”能否真正实现的因素,除了想象力和行动力,还有诸多技术层面之外的因素。但是一个结果可以被预见,就是各领域的数据孤立将被打破,并逐渐走向融合。
没有经验可循,只能在建设中找到出路。就像柏拉图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所言:“这里没有路……森林黑暗又令人困惑,但我们仍要奋力前进。人最难能可贵的就是保持激情敢于探索,只有在艰辛中不断前行,才可以触碰到自己心中的理想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