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蝶变之路

2020-07-31王晓娟

中关村 2020年8期
关键词:海淀海淀区

王晓娟

在7月的骄阳下,位于“海淀北部地区整体开发”永丰产业基地(新)HD00-0403-013、122地块,已经盖满绿色的防尘网,仿佛一片充满生机的稻田,地表时而驶过的工程车辆提醒着周围的人们,这里即将开始建设。这就是海淀区属国企——北京海开房地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海开集团)今年的重点项目之一。这里位于小牛坊桥西北角,被规划为共有产权房建设用地,总建筑规模约20万平方米,预计可提供房间 1500套,它们将优先供应“海英人才”、“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才”。这将有效推动海淀北部区域职住平衡,增强中关村科学城北部多个科技园区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

从建设职工住宅到商品房、写字楼,到保障房与土地一级开发,再到科技园区,海开集团自1982年成立后,一直与时代并进,和海淀共成长,致力于成为城市更新的创领者,助推海淀区的高品质发展。38年间,共计参与建设了一百多个海淀区乃至北京市的项目,总面积达到500余万平方米,几乎涵盖了建筑的大部分品类、覆盖海淀人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

起步:以改善居住条件为己任见证我国的住房发展史

说起海开集团,海淀区的老人都很熟悉,甚至有很多人都曾在海开建设的房子中生活过。

时间回到1978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引领下,海淀区政府为推进区域城市化建设,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在区建委内新设了统建办公室。1981年3月,经区政府批准,统建办公室开始向公司组织架构转型;1982年5月3日,区统建办撤销,同日北京市海淀区城市建设开发公司成立,这就是“海开”名称的由来;1984年11月28日,海淀区人民政府同意将原区城市建设开发公司改建为北京市海淀区房地产经营开发公司,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从政府职能部门到自负盈亏的公司,从一间平房到一座办公大楼,海开集团的转型,就如同那个时代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缩影——在摸索中不断尝试着用市场要素和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

海淀区志这样记载了那段历史:“1978年以前,海淀区无房地产开发组织。1978年3月,成立区统建办公室,以自筹资金、材料、地皮的方式统一建设住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城市综合开发也由行政型向企业经营转变,统建集资、集料方式向住宅商品化转变”。海开集团,就这样成为了海淀区区属第一家、也是规模最大的从事房地产经营开发的国有企业。

位于中关村南大街西侧的魏公村小区于2017年被列为海淀区首个大规模棚改征收项目。这个曾经的花园式小区、魏公村地区第一个住宅楼房,就是海淀区统建办建设的第一个项目,它从1978年5月15日开工,直至1981年11月15日竣工,为1300多个海淀家庭提供了住上楼房的幸福生活。

倒座庙小区、黄庄小区、双榆树小区、北大南路小区、三义庙小区、苏州街小区、牡丹园小区、知春西里小区、塔院小区、展春园小区、志新村小区、二里庄小区、玉海园小区等,这一个个海淀人耳熟能详的小区都出自海开人之手。

郭敏,现任海开集团党委副书记,见证了海淀住房的变迁。1983年大学毕业后,郭敏来到海淀区工作。

1984年,他被安排在北大东门附近的平房宿舍居住,30平方米的套间,厨房、卫生间都是公用的,面积虽然不大,但终于实现了单独住房的梦想,告别了多人宿舍的嘈杂;1995年,他搬进了位于苏州桥西侧68平方米的两居室,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住房面积也增加了一倍;1997年,他搬进了位于上地南路的三居室,房子位置虽然远了,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2000年左右,“房改房”政策拉开了我国住宅变革的序幕; 2003年12月建成的玉阜嘉园小区,是海开集团第一个以市场导向设计的楼盘,打破了计划经济时期的以规划为龙头的格局,确定了以销售为龙头的设计理念,从此公司房屋建设走向了市场化道路。

2009年,“商品房”已经成为房地产市场上的主流,郭敏全家也购置了商品房,住房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乐享三代同堂的幸福生活。

发展:打造中关村科学城成为科技园区建设的主力军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已经开始参与全球电子信息化浪潮,海淀因为有着全国最优秀的高等教育资源,其定位也从首都的菜篮子、米袋子产地,而跃升为全国科技类民营经济发展的腹地。大力打造以中关村为核心的全国电子和科技产品聚集地,逐渐成为我国的战略方向。陈春先、纪世瀛、王洪德、陈庆振、柳传志、段永基、雷軍、张朝阳、刘强东、周鸿祎、李彦宏等一批影响了我国科技产业发展的名字,都是从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开始创业的。

制度保证是第三步。为了使公司的管理模式能最大化将人才与工作匹配,2019年6月,海开集团党委从优化公司组织架构和管理团队人员上入手,将经营业绩考核纳入绩效管理,并重新设置岗位职级;同时,按照直接任命与竞聘上岗相结合的原则,调整公司中层,并有步骤地实施矩阵式组织机构管理。矩阵式管理结构中的人员分别来自不同的部門,有着不同技能、不同知识和不同背景,大家按照项目目标开展工作,并随项目进度在不同部门之间流动调岗,同一人还可能同时参加几个项目小组,这克服了直线职能结构中各部门相互脱节的现象,大大提高了人员的利用率,增加了全员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王丁,2011年来到海开工作,作为公司的“80后”,他一直在项目开发部工作。他在2019年底的竞聘中脱颖而出,荣升为项目开发部的专业经理。公司实施矩阵式改革后,他从以往只做单一项目,到现在同时参与20多个项目点的管理工作,工作强度增加了很多,但收入也上升了30%。“作为年轻人,30多岁正是干事创业的年龄,这次应聘为我们这些资历不深的人打开了上升的通道。”王丁说,2011年和他一起进公司的10多个人,除了2人离职,2人职位没有变化,其他7、8个人都已经得到晋升,“还有比我职位高的呢!”王丁说,自己现在干劲很足,每天像打了鸡血一样,希望能早日再上一个台阶。

公司党委通过公开竞聘选拔中层干部,是“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治理理念的体现,更是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厚积薄发的起点。公司党委将“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的治理理念与“矩阵式改革”的治理机制有效结合,实现了对组织力量的激活与重塑,为公司在2020年战胜疫情的同时确保公司经营发展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0年2月1日起,海开集团参与基层社区疫情防控的任务逐步加大,公司上下凝心聚力,领导班子带领全员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矩阵式改革的成功进行,为公司应对人员的抽调提供了机制上的保证,当出现疫情值守与公司紧急任务冲突时,公司所有同岗人员可以在各工作组间立刻调动,保证各项工作进度不受影响。

向明,2018年入职海淀集团党办。他在做好自己宣传与信息工作的同时,积极学习影片制作技能,逐渐掌握了文案、编剧、导演、演员、影像云台使用、航拍操控、多个专业媒体软件使用、配音合成等诸多技能,为公司制作了多部有意义的宣传片,并获得了区委宣传部颁发的奖项。像向明这样“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的员工在海开集团比比皆是。大家在工作中比学赶超,充满活力。“我们要让每位海开人,都能在这里施展才华,创造奇迹”周有建表示,在不断的内部改革和人才引进驱动下,公司目前已经具备一定的与商业地产公司同台竞争的能力。

转型:以科技赋能地产为公司发展插上翅膀

为与中关村科学城建设发展进一步深入融合,海开集团在聚焦地产开发主业的同时,也积极探索产业地产和科技服务领域。公司持续对自有产业空间进行提升改造,不断扩大资产经营规模,逐步构建科技服务体系,为公司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持续、具备科技赋能的楼宇、园区、物业生态圈,打造新的模式和增长点。

海开集团为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中,履行国企社会责任、彰显国企政治担当,2020年5月,与北京中航安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安通”)合作,联合研制了体温检测及身份识别的智能化设备,为社区、园区、写字楼防疫注入科技力量。

该设备体积小巧,可以在测体温的同时进行人员面部与身份证信息的比对,并在1秒钟内给出结果。“由于疫情原因,所有进出人员都需要佩戴口罩,因此传统的人脸识别已经不能满足防疫需求。目前我们这个设备对戴口罩人员识别的准确率已经达到95%以上,处于业内领先水平,并且该数据还在不断地优化和提升”中航安通总经理于德池介绍,该设备可以单机运行,无需联网,非常适合在地下室、室外门岗等接线不便的位置使用。该设备还能够自动区分内部人员和访客人员,对访客进行身份证件的核验,实现了内部人员和外部访客的身份验证、自动测温、高温报警、信息汇总和信息上报等全流程的功能,形成了一整套适用于科技园区、大厦楼宇出入口的人脸识别测温和考勤的智慧化疫情防控解决方案。“我们还与北京市有关部门合作,实现了在访客进行人证核验的同时,通过大数据查询,及时在屏幕上详细展示到访人员14天的行程信息,免去了到访人员再扫码操作的麻烦”于德池介绍,该技术目前在市场上也是首屈一指的。

未来:聚焦人才再发力重振主业创佳绩

自从2019年,马光华同志调入海开,担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以来,公司各项业务发展都得到了快速推进。公司紧紧围绕海淀区“两新两高”战略和中关村发展集团“轻资产、强服务、活机制”的发展理念,创新手段、提前谋划,逐步显现了在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类建设和项目管理、房地产开发、资产管理与产业空间服务等不同领域各具规模的业务特点。

目前公司建设的项目有:笑祖塔院、五塔寺等地区环境整治项目,凤凰岭旅游设施、四季青巨山产业园等土地一级开发项目和中关村一小南侧、区公安分局办案中心等工程的项目管理,政府投资规模近百亿元,面积约60万平米;共有产权房、定向安置房、商品房等自主投资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规模持续扩大,目前在建开发面积47.9万平米,为海淀区区域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了强力支持。

“现在是海开重振主业,快速发展的时期”马光华说到,海开正处在快速蜕变时期,随着公司地产主业的不断拓宽,未来5到10年将承担区域建设的重要职责。现在公司培养出的各方面中青年人才,在经历矩阵式管理体系的磨练与雕琢,相信未来都会有长足发展。

38载风雨兼程,海开集团在创新发展与自我变革中勇立国企改革的潮头。人到四十不惑,企业的发展却不然,会始终面临市场变革的考验,需要不断创新才能阔步前行。海开集团如其名,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海阔凭鱼跃,开拓更创新。

猜你喜欢

海淀海淀区
海淀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海淀区总工会召开第十六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
海淀工会人奋战一线 勠力同心抗击疫情
海淀区总工会召开“五一”节前警示教育大会
北京市海淀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室
“海淀青少年们,欢迎回家!”
停课不停学 海淀青少展风采
海淀区科技主题公园建设与思考
飞吧!少年
北京市海淀区西颐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