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基建:中关村企业难得机遇和神圣使命

2020-07-31萧惑之

中关村 2020年8期
关键词:中关村基础设施智慧

萧惑之

2020年“两会”期间,“新基建”成为倍受关注的热门话题,尤其是互联网企业,诸如马化腾、张近东、杨元庆、雷军等代表,调研国情,联系实际,提出许多可资吸纳的谏言。日前我在《中关村》公众号上读到两则消息,很有启发。一则是,中关村科学城AI“新基建”迈出一大步 ,在AI时代提供一套人人可用的生产力工具。企业可以拥有专属的Brain++平台,使用AI的力量实现企业技术升级。另一则是,北京“文安智能”董事长陶海认为,智慧交通是AI落地最重要场景。在“新基建”的细分领域中,智能领域可谓是占據半壁江山,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应用的广泛场景已经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安智能”做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考者、创新者和开拓者,助力城市建设强政惠民兴业,实现城市真正的智慧化。

国家高端运筹帷幄,对“新基建”已然有清晰的概念,即“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三大内涵。尤其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包括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如果说5G、物联网、工业互联等更加指向应用层面,那么,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就更加偏向基础科技领域。”其实,“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创新基础设施其实一直在进步发展。”时间和实践让我进一步认识到,科研基础设施是突破科学前沿、发展经济与国家安全的基石。鉴于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希望通过孵化器、科技产业园、创新基地等多种形式的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技术走不出实验室的怪圈。目前比较成功的创新基础设施,如张江高科产业园、中关村软件园等,已成为创新集聚地,很好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中关村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新基建”的新形势下,传来最新消息——中关村科学城要“北上”了!《北京晚报》的记者,浓墨重彩,为读者勾勒出“北上”的路线图。所谓“北上”者,系指“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发展行动计划”已经落墨规划出美好的蓝图。2025年的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将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0多家,企业总收入将突破1.2万亿元,独角兽企业增加10家,初步形成1至2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创新集群。所谓行动计划,即“高品质城市新形态构筑行动”、“科创治理改革试验区建设行动”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打造行动”。在“构筑”、“建设”、“打造”三个动词后,已经有首批“五大新项目落地”。这“五大新项目”具有引领未来的“新基建”丰富之内涵。一是“培基AL生态雨淋”,即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项目。二是“5G全覆盖、场景跑得快”,即中关村科学城北部5G网络部署及示范应用项目。三是“圆梦无人驾驶”,即升级中关村自动驾驶示范区。四是“可上九天揽月”,即国家重器空天产业集群建设。五是“为传统产业赋能互联智慧”,即工业互联网智能化协同制造服务平台。

中关村许多科技创新达人,创业实干家大咖,对“新基建”都有高度的敏感和自己的认知。“百度”的李彦宏呼吁“放开对民营企业应用商业卫星开展商业服务的行业准入限制”。“联想”的杨元庆建言要提升 “5G + 工业互联网” 融合应用的能力。“360”的周鸿祎建议制定“国家 5G 安全战略”防患于未然。“小米”的雷军力主“进一步放开对民营企业应用商业卫星开展商业服务的行业准入限制”。“苏宁”的张近东旨在“聚焦经济生态和民生问题”。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山西等地考察时,都强调加快5G网络、物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

“新基建”一以贯之的是一个新字。科技创新,壮大发展新动能。产业创新,促进新兴产业形成新的增长点。格局创新,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创新是中关村之魂,民营经济是中关村发展之基,科研院所是中关村的人才宝库,还有空天重器作中关村的强大后盾,在“新基建”的建设中,中关村交出一份让国家满意的答卷是题中之义,也是中关村人光荣而神圣的使命。

猜你喜欢

中关村基础设施智慧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中关村离硅谷还有多远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