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细胞肺癌合并Lamber-Eaton综合征误诊为重症肌无力1例
2020-07-31金静静徐甜甜张丹张盼盼王春秀徐丽新王爽李彩红石浩田黄艳
金静静 徐甜甜 张丹 张盼盼 王春秀 徐丽新 王爽 李彩红 石浩田 黄艳
Lamber-Eaton综合征(LEMS)是一种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又称为肌无力综合征,约半数以上与恶性肿瘤相关,其中约80%是小细胞肺癌。因起病隐匿,症状与重症肌无力极为相似,且多在恶性肿瘤之前出现症状,故误诊率高,多数患者经数月甚至数年方能确诊。本文报道小细胞肺癌合并Lamber-Eaton综合征误诊为重症肌无力1例的诊疗经过,结合相关文献分析,以供临床医师参考,指导临床诊疗。
临床资料
患者男,68岁,因四肢无力2月余于2018年2月28日就诊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2月前出现四肢无力,双下肢为著,伴腰部不适,走路稍有不稳,查体腰棘突旁轻压痛,双下肢肌力5-,双侧腱反射减弱,余无异常。血常规、凝血系列、生化、甲功、肿瘤标志物及感染指标均正常;甲状腺彩超、心脏彩超、结肠镜、双下肢动静脉彩超、颈动脉血管超声、TCD、腰椎核磁无异常。胸部CT示右肺结节。为除外吉兰巴雷综合征,行腰椎穿刺术,脑脊液化验无异常,无细胞-蛋白分离现象,不支持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未发现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癌肿物证据,暂不支持Lamber-Eaton综合征。肌电图:双正中神经、双尺神经桡神经、双桡神经、双肌皮神经、双腋神经、双肩胛上神经、双肩胛下神经、双股神经末梢潜速率,示轴索病变;右胫腓神经脱髓鞘病变,双足神经病变。2018年3月17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查重症肌无力抗体五项:抗乙酰胆碱酯酶抗体、抗兰尼碱受体钙释放通道抗体高于正常,抗乙酰胆碱受体、抗连接素抗体测定正常、抗骨骼肌受体酪氨酸激酶抗体正常。考虑重症肌无力可能性大,为明确诊断,行腰脊髓水成像未见明显异常。肌电图诱发电位报告:左尺神经、右桡神经、右腓总神经CMAP波幅下降;左小指展肌、双侧肘肌、右侧尺短伸肌RNS低频刺激波幅可见明显递减现象。结合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专家认为:1)四肢乏力,双下肢为著;2)重症肌无力抗体五项示抗乙酰胆碱酯酶抗体、抗兰尼碱受1体钙释放通道抗体滴度略有升高;3)肌电图示RNS在多块肌肉均明显阳性,呈显著递减现象,且患者服用溴吡斯的明后症状有所改善,考虑重症肌无力(MG)可能性大,目前无明确肌萎缩侧索硬化证据,建议溴吡斯的明口服较长时间治疗,进一步明确其疗效,进一步为MG诊断提供更可靠的依据;4)腰脊髓水成像未见明显异常,若MG诊断经试验性治疗获更充分支持后,可考虑激素或IVIG针对病因的免疫抑制治疗或胸腺手术可能。诊断印象:重症肌无力;MG可能性大。予溴吡斯的明60mg口服3/日抑制胆碱酯酶活性诊断性治疗,肢体无力症状部分缓解。2018年7月30日患者因头晕第2次就诊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伴颈肩抬起无力,活动后肢体无力加重,咀嚼时偶感无力,无晨轻暮重,伴咳嗽、咳痰,四肢肌力5-,余同前,考虑MG进展,予甲强龙片20mg口服1/早,溴吡斯的明增至120mg口服3/日,间断新斯的明针1mg肌注缓解症状。查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2018年12月19日患者因四肢无力进行性加重,吞咽咀嚼费力,咳嗽、咳痰就诊北京同仁医院,肿瘤系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21.11ug/L。胸部CT:左肺下叶纵隔旁及肺门占位性病变伴肺不张(8.5 cm×5.5 cm)(图3、图4)。支气管镜:左肺癌(图1、图2)。病理诊断:可见肿瘤组织,符合小细胞肺癌(SCLC)。免疫组化瘤细胞:CgA(+)、CK(+)、CK5/6(-)、CK7(-)、Ki-67index20%、NapsinA(-)、P40(-)、P63(-)、PAS(-)、Syn(+)、TTF-1(+)、Vimentin(-)、CD(+)、NSE(灶+)。骨ECT未见异常。明确诊断:左肺小细胞肺癌局限期合并Lamber-Eaton综合征。行EC(依托泊苷针0.1 d1~5+卡铂针500mg d1)化疗1周期,四肢乏力及吞咽咀嚼费力明显好转,遂出院。2019年1月23日患者为行化疗第3次就诊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系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16.79ug/L。胸CT:右肺门增大伴左肺下叶不张。先后完成6周期化疗并放疗1次,处方剂量:95%PTV60Gy/2Gy/30f。经上述化疗联合放疗抗肿瘤治疗后,患者肢体及咀嚼无力明显改善,肺占位及肺不张较前缩小(图5、图6),治疗有效。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效果很满意,患者目前仍在随访中。
图1 左肺下叶背段基底段 图2 左肺下叶背段 图3 化疗前胸部CT肺窗 图4 化疗前胸部CT纵隔窗 图5 6周期化疗后胸部CT肺窗 图6 6周期化疗后胸部CT纵隔窗
讨 论
Lamber-Eaton综合征(Lambert-Eaton myasthenic syndrome,LEMS)首先在1956年被Lamber等提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肌无力,累及胆碱能突触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波动性肌肉疲劳、力弱,与重症肌无力(MG)非常相似,故又称为类重症肌无力、肌无力综合征[1]。Lamber-Eaton综合征主要表现呈进行性对称性肢体及躯干肌肉无力,下肢重于上肢。早期多以双下肢无力、疲乏起病,随病情进展,逐渐累积眼睑及双上肢,休息后不缓解,常有腱反射的减弱或消失,可无感觉异常,不到10% LEMS患者可有小脑神经损害症状,多表现为头晕、走路不稳[2-3]。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与自身免疫功能有关。LEMS确诊的电生理金标准是重复频率刺激(RNS)的幅度改变,发现运动后异化[4]。LEMS的临床和电诊断标准仍应是 LEMS 诊断的主要依据。有文献报道[5-7]LEMS 的电生理有以下特点:①静息时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幅度降低;②低频刺激时幅度下降;③高频刺激时幅度增加;④运动试验30 s 后给予低频电刺激时幅度增加。LEMS多与癌症有关[8],故LEMS分为癌性LEMS(50%~87%)和非癌性LEMS(13%~50%),前者中可见于肺癌、胃癌、结肠癌、胰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肾癌等恶性肿瘤,以小细胞肺癌(SCLC)最常见,约占68%~78%,后者多合并甲状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恶性贫血、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约60%LEMS患者由SCLC引起,但3%~6%的SCLC合并LEMS[9]。一般SCLC合并LEMS预后优于非合并LEMS的SCLC[10]。癌性LEMS患者多在恶性肿瘤症状出现之前被发现,时间不等,故在癌症确诊前极易误诊。
LEMS的治疗方案尚无统一标准,多数文献报道,明确恶性肿瘤的癌性Lamber-Eaton综合征经癌肿手术治疗、放疗或者化疗后,症状减轻明显甚至完全消失,因此应积极治疗原发肿瘤。国内外经多项临床研究证实氨基吡啶(AFP)是治疗LEMS有效且耐受性良好的首选药物[11-13]。对于尚未明确肿瘤诊断的LEMS患者可应用通过血浆置换、静脉应用丙种免疫球蛋白、溴吡斯的明、硫唑嘌呤、环孢素、皮质激素等来改善症状[14]。
本例患者最初表现为四肢无力,双下肢为著,伴腰部不适,综合重症肌无力抗体、肌电图等相关检查,诊断为重症肌无力,后来出现进行性加重,并出现颈肩抬起无力,咀嚼无力,伴头晕症状,考虑为重症肌无力加重,逐渐出现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起初胸部CT仅提示肺部结节,10个月后胸部CT示肺占位,行支气管镜检查获取病理,方才确诊小细胞肺癌,结合所有病史和辅助检查结果,修正诊断为小细胞肺癌局限期 Lamber-Eaton综合征。先后经溴吡斯的明、甲强龙片及化疗、放疗等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肿瘤缩小,治疗效果满意。国外亦有少数报道[15]。从该病例得到以下体会:对于无明显诱因出现的进行性加重的肢体无力,无晨轻暮重现象,用MG症状不能完全解释,用溴吡斯的明治疗效果欠佳者,即使尚未明确恶性肿瘤,亦应考虑LEMS,因部分LEMS可早于恶性肿瘤数年发生,因此需追踪随访,应对肿瘤相关的血清免疫学特异抗体进行动态观察及影像学检查,有利于及早发现原发恶性肿瘤、及早治疗,以免误诊及漏诊。对已确诊的癌性LEMS,应积极治疗原发肿瘤,同时可以联用皮质激素、溴吡斯的明、氨基吡啶等改善症状。针对病因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均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