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企业培训
2020-07-31沈理
文 沈理
世易时移,不知不觉间,年轻人青睐的跨年节目已不再是各种综艺晚会,而变成了“时间的朋友”,2020年更是出现了罗振宇、吴晓波、李善友、樊登等大咖接踵登台的盛况。在之后的几天里,朋友圈被这几位“知识付费”大神彻底霸屏,时至今日,还是“余音袅袅”。不过,与过去“一边倒”的叫好有所不同,对这一届的大咖,网友们产生了分歧,争议的焦点在于:学习是否能够改变企业的命运?碎片化学习方式的效率是否可以预期?
前不久,笔者到一家眼镜企业做辅导时,对方的管理团队也提出了与企业培训相关的问题。笔者经了解得知,这家企业在过去10年中经历了高速的发展,无论是店铺数量还是市场份额都翻了几倍,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比如员工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门店流程难以规范统一等问题日渐突出。
实际上,在笔者看来,这些问题并非顽疾,完全可以通过培训来解决。那么,应该如何有效开展企业培训呢?
一、培训——如何帮助企业提升业绩
众所周知,眼镜零售业是“以人为本”的,具体说,商业模式、专业技术、产品创新固然重要,但最终能够解决顾客问题,让消费者可以配到一副满意的眼镜,仍有赖于配镜师和验光师的工作。
比如某企业引进了一款无底色、高清晰、防疲劳和防蓝光镜片,相较于之前销售的有底色、防蓝光或者膜层反射防蓝光镜片而言,产品的性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该产品上柜销售几个月后,销量却并不理想,而且企业内部门店之间以及配镜师之间,在业绩和收益上都产生了明显的差距:有的门店该镜片的销量达到总销量的30%,有的门店仅为10%。有一位配镜师一月的销量达到了40副之多,而大部分配镜师却连10副都卖不到。这说明这款产品是有市场的,消费者愿意接受,否则有的门店也不可能达到30%的转化率,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店员。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在该企业门店进行了观察,并且和一部分员工沟通之后,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不同的店长、配镜师和验光师对于这款产品的认知是不一样的,之所以有的配镜师推不动、有的门店卖不好,无外乎“不愿卖、不懂卖和不会卖”3种情况。所谓“不愿卖”,是担心顾客不接受或者产生验配投诉;所谓“不懂卖”,是不了解产品的原理、功能、卖点;所谓“不会卖”,是缺乏和顾客沟通的技巧与话术。有鉴于此,只要围绕上述3个问题进行培训,就完全可以提升产品的销量。
事实证明,在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期全员主题培训之后的3个月,该产品在这家企业的销售占比就达到了35%,而店铺销售业绩也因此提升了15%。
所以,培训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以下目标:
1.扫除阻碍业绩提升的绊脚石,提高员工的战斗力;
2.加速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转化速度,抢占市场先机;
3.完善业务流程,提升顾客满意度和复购率。
二、眼镜零售企业开展培训攻略
在此,可以从“培训什么”“谁来培训”和“如何培训”3个层面来阐述。
(一)培训什么?
企业培训应按照分岗位、分层级的原则来设计培训内容:比如配镜师、验光师、店长和后台保障部门的员工,他们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是不同的。新入职员工、转正后的员工和工作时间较久的资深员工,企业对于他们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这时,企业就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不同岗位、不同等级的“应知应会”体系。此外,针对每个岗位每个等级的员工,培训内容中应该包含3个部分:知识、技能(即标准作业流程)和态度。
(二)谁来培训?
目前,有3种培训资源可以利用(见下表):
笔者建议一般企业采取“外转内销”,即委派公司内部讲师参加行业内各种相关专业培训,然后由他们对所学知识和技能加以整理、提炼、调整后,在企业内部进行“转训”。
(三)如何培训
过去,许多企业的培训流程是围绕着“完成一次培训”这个目标来开展的(见下图):
但是必须指出,培训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通过培训提升企业的业绩才是目的。所以,其流程也应作出相应调整。
以某企业一场新镜片产品销售的培训为例,来看看培训工作究竟应该如何执行。一场完整的培训,应包括以下环节:
1.培训立项
培训负责人小张接到公司通知,某品牌镜片公司即将推出一款新的功能镜片,并且将委派一名培训老师上门开展培训,公司有意向将这款镜片作为下一个营销季的主推产品。
2.培训需求分析
接到通知后,小张先与镜片公司培训师取得了联系,拿到了该镜片的相关资料。随后,在营运会议上与店长们进行了交流,一方面预告新产品信息,另一方面搜集门店期望这次培训解决哪些问题。
3.培训动员
小张将店长们反馈的问题整理出来,并发给了培训师,希望培训师在培训中有所侧重。随后又落实了培训场地、时间等,并发布了一份培训动员文件。各个门店统计上报参加培训人员名单时,有门店报备一位员工因参加孩子的家长会而请假。小张联系了这位请假员工,经过协商,该员工同意在家长会结束后,到公司参加下半场培训。
4.培训实施
一周以后,培训如期举行,小张负责培训会场布置、培训开场主持等工作。
5.培训考核培训师的授课完成之后,小张主持了互动答疑环节,并且在确认大家没有疑问之后,进行了现场模拟销售考核。
6.培训跟踪该镜片正式上市销售后,小张到各个门店进行巡视,与同事们交流,了解大家在销售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
7.后续培训
小张将各个门店反馈的问题发给培训师,邀请培训师整理出一份答案。拿到回复后,小张组织了一次只有店长、部分验光师和销售骨干参加的小范围培训,培训内容为分享彼此销售新产品的心得,解答门店销售中的问题。
从上述第二个工作流程中不难看出,相对于过去的流程,企业更注重在培训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
三、培训方式知多少
目前,眼镜行业培训主要包括:
1.岗前、在职的脱产培训
具有较为系统的知识技能体系和要求,与员工的岗位升迁直接关联。
2.师徒传帮带
主要针对技能类和管理类工作,核心目的是经验复制,有一定的标准作业流程作为参考。
3.新产品、新技术培训(大部分由厂家提供)
与公司的销售重心相结合,具有一定的提前量,并且需要进行持续跟进。
4.店内带教
根据公司业务需求而灵活设定培训内容,或者根据员工具体的业绩表现而设定特定内容,由店长利用日常营业低峰期在店内进行。
5.其他学习形式
碎片化的在线学习、围绕特定主题的头脑风暴等。
四、碎片化学习的价值
其实,碎片化学习并不是互联网出现之后才有的,人们平时看书,也是一种碎片化获取知识的方式,只是在智能化终端和移动互联网普及之后,碎片化学习方式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而已。
也许有人担心碎片化学习不够系统,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碎片化学习是一种不错的学习方式,不仅打破了培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也解决了培训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可以大大节约培训开支,并且能够覆盖更多的员工。
实际上,碎片化学习同样可以不失系统性。以视库的配镜师课程为例,作为一个非常全面系统的课程体系,涵盖了配镜师所需要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商品知识、服务理念、销售技能、整形技能等等,是目前国内眼镜行业最完整的一套配镜师课程。
此外,应当指出的是,在目前的条件下,如果不是通过在线教育、碎片化学习的方式,而采取传统的学习方法,就意味着企业必须要让员工脱产两周以上来参加,而且一旦企业新增员工,或者已经学完的员工想要复习,都不得不将同样的课程再来一遍,如此,就势必增加企业的成本。两相比较,这正是在线教育的优势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