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宫内膜癌的分型及其癌前病变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分析

2020-07-31李丽晖胡小莉

黑龙江医药 2020年7期
关键词:组织学阳性细胞内膜

李丽晖,胡小莉

开平市中心医院病理科,广东 开平 529300

子宫内膜癌从癌前病变发展到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短则2~3年,长则5~6年甚至更长,这给早期子宫内膜癌的防治赢得了时间[1]。研究发现,早期加强对子宫内膜癌病变的诊断,根据诊断采用相应的防治措施,可阻止病变的进一步发展,减少子宫内膜癌最终的发生[2]。为此,本研究将开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1例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纳入样本,针对子宫内膜癌的分型及其癌前病变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开平市中心医院在2010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中,1型54例(88.52%),2型7例(11.48%)。1型子宫内膜癌患者,年龄38~64岁,平均年龄(53.16±2.85)岁;病程0.5~7.0年,平均病程(3.98±0.65)年。2型子宫内膜癌患者,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62.52±4.17)岁;病程0.5~4.0年,平均病程(2.35±0.51)年。所有患者收治入院后均行子宫切除(包括广泛性切除和次广泛性切除)联合盆腔淋巴清扫术,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1型患者平均年龄<2型,平均病程>2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s)

表1 两种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s)

子宫内膜癌分型1型(n=54)2型(n=7)tP平均年龄(岁)53.16±2.85 62.52±4.17 7.739 0.000平均病程(年)3.98±0.65 2.35±0.51 6.368 0.000

1.2 方法

手术期间,取病灶、癌前病变及其旁组织后,使用浓度为4%的甲醛固定进行处理。常规实施石蜡包埋、连续切片,使用HE染色光学显微精阅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对ER、PR、PTEN、p53蛋白的表达浓度进行测量,DAB显色,统一从迈新生物有限公司采购抗体。

1.3 判读标准[3]

对于ER、PR、p53、PTEN的判定,阳性部位位于细胞核,染成棕黄色表示阳性细胞。采用光镜对100个瘤细胞进行观察并计数:阴性(-):阳性细胞数<10%;弱阳性(+):阳性细胞数10%~50%;中等阳性(++):阳性细胞数51%~80%;强阳性(+++):阳性细胞数>8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Spearso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型子宫内膜癌情况

临床表现:月经量多,经期不规律,不规则阴道流血;内膜区域或弥漫性增厚。巨检:内膜有增厚,浸润肌层深度程度不等;诊刮标本量较多,质脆。镜检:腺体多为乳头状,部分也呈腺管状,形状大小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不规则排列,呈现出密集的特点,腺体之间无间质。腺体上皮增生呈筛状、腺体分枝,有时可见实体状。腺上皮呈复层或假复层,上皮细胞呈柱状或多角形,有不同程度的异型性。间质明显减少,常有炎细胞浸润,有时可见成片的泡沫细胞,间质中有时可见鳞状上皮分化的细胞团或间质有纤维化。癌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浸润子宫壁。

癌前病变:伴有不同程度的阴道不规则流血。诊断性刮宫发现,杂性增生伴不典型增生、单纯性增生伴不典型增生各有50例、4例。

免疫组化:癌前病变患者方面,PTEN抗体表达结果为-~++,ER/PR抗体表达结果为-~++,p53抗体表达结果为-~+。癌患者方面,PTEN抗体表达结果为-~+++,ER/PR抗体表达结果为-~+++,p53抗体表达结果为-~++。ER/PR阴性组PTEN表达缺失率为30.00%,ER/PR阳性组PTEN表达缺失率为70.00%,ER/PR阳性组高于ER/PR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S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的表达与病理分级、ER、PR受体状态呈正相关(r=0.416,0.589,0.523,P<0.05);p53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507,0.582,P<0.05),见图1。

图1 1型子宫内膜癌病理

2.2 2型子宫内膜癌情况

临床表现:经期后伴有不规则阴道流血,超声检查影像提示内膜区域增厚。巨检:病变多发生于萎缩子宫内膜,未发现子宫明显增大,内膜不弥漫增厚,部分较薄,仅局部呈乳头状、息肉状或菜花状生长。镜检:组织学形态与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相似,肿瘤的构成多为复杂乳头,乳头表面被覆盖的上皮细胞异型性明显,细胞核大,染色质粗,核仁明显,约1/3病例可见砂粒体形成。有小部分瘤细胞胞核明显异型,包括透明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呈腺管、小囊、乳头状或实团性排列。

癌前病变:7例2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5例病变周围找到个别腺体扁平上皮细胞出现异型,但其异型程度不及子宫内膜上皮内癌。

免疫组化:癌组织方面,PTEN抗体表达结果为-~++,ER/PR抗体表达结果为-~+,p53抗体表达结果为++~+++。癌旁组织方面,PTEN抗体表达结果为-~+++,ER/PR抗体表达结果为-~+,p53抗体表达结果为-~++。2型患者中,p53呈强阳性表达,表达率为75%;ER、PR呈弱阳性或者阴性表达,表达率为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均呈正相关(r=0.565,0.513,P<0.05),见图2。

图2 2型子宫内膜癌病理

3 讨论

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子宫内膜癌为常见癌和多发癌,具有较高的致死率。相关数据[4]显示,在恶性肿瘤致死率中,子宫内膜癌致死率位居第十位。由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癌前病变开始到癌症形成,需要数年的时间,因而对早期防治和诊断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加强对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临床病理和分型特点的分析,符合其防治的需要。

1型子宫内膜癌主要由雌激素长期刺激所引发,在生育期或者围绝经期妇女中发病率较高,因而发病群体的年龄普遍在35~50岁左右[5]。1型子宫内膜癌有典型的组织学形态,为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学形态可以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3级,大部分病例组织学表现为细胞分化较好和恶性分级较低,其临床预后也较好[6]。2型子宫内膜癌为非雌激素依赖性肿瘤,一般多发于绝经后的中老年女性,因而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这也是与1型子宫内膜癌的不同之处。2型子宫内膜癌患者,p53肿瘤抑癌基因改变的可能性比较大,浆液性腺癌和透明细胞癌是主要的组织学类型多,组织学表现肿瘤分化差,发生恶性病变和宫外转移的可能性较高,预后通常不佳。目前,关于子宫内膜癌前病变的研究并未形成共识,多数学者[7]认为,PTEN和p53作为抑癌基因,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展。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细胞浆中,广泛分布着PTEN,而ER/PR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ER/PR阴性表达率。p53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旁组织的阳性率较子宫内膜癌组织明显降低,而与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说明p53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

综上所述,PTEN和p53是常见的抑癌因子,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病变和发展,加强对其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治疗的开展和进行。

猜你喜欢

组织学阳性细胞内膜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大鼠永久性脑缺血后脑内Nestin 的表达变化
溃疡性结肠炎的组织学评估系统研究进展
纤毛转运蛋白140谱系示踪小鼠模型构建
异常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息肉惹的祸吗
子宫内膜增厚需要治疗吗
Ghrelin阳性细胞在食蟹猴消化系统中的分布定位
沙利度胺对IL-1β介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浅谈甲状腺未分化癌的病理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