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项目协会改革背景下中国备战第32届夏季奥运会战略创新研究
2020-07-31李秀红孙良勇陈笑然
李秀红,孙良勇,陈笑然
在我国深化体育体制改革的进程中,运动项目协会实体化是深化体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中国竞技体育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人民网,2015),对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活力,引领经济社会步入新的发展轨道的意义重大而深远,对深化体育体制改革更具现实指导意义。
随着足球、篮球、赛艇、自行车、击剑和铁人三项等31个奥运项目协会(改革试点协会)实体化改革的不断深入,运动项目协会改革对备战奥运会的影响为众人所关注,尤其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在金牌、奖牌榜上的表现,更为全社会所期待。如何在对以往奥运会成功参赛经验进行深入总结的基础上,完善和优化中国现有的备战战略体系,充分发挥协会改革带来的红利,引领中国体育军团抓住历史发展机遇,争取奥运会参赛资格和更好成绩;如何克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应对第32届夏季奥运会(以下简称“东京奥运会”)延期举办,努力完成奥运备战任务,已成为时下不容回避的问题。
1 中国奥运争光战略创新概述
1.1 中国奥运争光战略的形成和历史发展
1.1.1 奥运争光战略的源起——竞技体育优先发展战略
1979年,中国重返奥运大家庭,这给中国的竞技体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适应社会需要,振奋国人的体育精神,国家体委适时调整了中国竞技体育的战略思想,制定了以“奥运会为核心的竞技体育优先发展”的战略(肖林鹏等,2002):以“为国争光”作为目标取向,以“赶超发展”作为指导思想,“政府为主、社会为辅”的发展思路以及“突出重点、带动一般”的工作指导方针。我国的竞技体育先后采用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缩短战线,保证重点”“适度赶超”“集中双轨”等几个发展模式(何强等,2007),在奥运会上力争佳绩成为国家及各省(市)竞技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此基础之上,“奥运效益”成为竞技体育资源配置必须的基础和导向,在项目发展上,本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将有限的竞技体育资源配置到奥运效益高的项目上。
1.1.2 奥运争光战略的巩固——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战略
奥运争光战略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中共中央国务院在1984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中发〔1984〕20号),要求为进一步发展全民族的体育运动,全党、全社会都要重视并加强体育工作。1987年,国家体委正式提出了“以青少年为重点的全民健身战略和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竞技战略协调发展”的体育工作指导方针。1989年,“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战略要求在全国体委主任会议上提出,并成为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指导方针。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得到明确确认,其内容及内涵也更加丰富。国家体委在1995年正式提出了“各类体育协调发展”的体育工作指导方针,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颁布,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各类体育协调发展”的战略方针,并制定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奥运争光计划》等一系列战略发展规划(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编,2013)。“奥运争光计划”使竞技体育优先发展战略得以延伸与发展,进一步巩固了奥运争光战略在国家的政治地位。
1.1.3 奥运争光战略的新使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于1983年提出并确立了可持续发展战略。1996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将体育的全方位发展作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自此,体育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开始引起政府和体育研究者的重视。21世纪,随着我国健儿在奥运会等一系列重大国际比赛中不断取得优异成绩,并连续在两届夏季奥运会和三届冬季奥运会上实现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我国竞技体育整体水平跃居世界先进行列。初步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以举国体制为特色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和以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为主要目标的竞技体育管理体系,发挥了我国竞技体育较快发展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其动员力、号召力和凝聚力成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主要动力,成为奥运争光战略的重要基石和支撑。
但随之,越来越多的问题也暴露出来。因此,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及其战略研究成为新时期我国竞技体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管理战略、项目布局战略、后备人才战略、赛训创新战略以及科技创新战略等相继成为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点研究领域。有学者提出,科教兴体、后备人才培养及体制创新与改革是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实现竞技体育社会化、国际化与科学化是构成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体系。2011年4月29日,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印发《2011—2020年奥运争光计划纲要》,明确提出奥运战略是我国竞技体育最高层次战略,也是民族战略,唯一战略,是国家和地方的共同战略。在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历程中,奥运战略始终主导着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
1.2 奥运争光战略的创新
奥运争光战略是以备战奥运会为主导,为在奥运会上战胜对手、完成参赛任务目标、为国争光而做出的系统谋划、策划和规划。完成备战东京奥运会的战略目标任务是中国当前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核心。因此,奥运争光战略是实施战略创新的核心。战略创新是根据新的形势需要对原有战略进行调整,从而更加有效地发挥现有资源优势,更好地完成奥运争光战略任务的有效手段。面对形势严峻的东京奥运会以及项目协会实体化的改革压力,如何发挥好、利用好国内外形势变化的有利因素,特别是利用好协会实体化改革带来的组织管理、人才选用、科技助力、资源集聚、备战保障等方面的优势与红利,是实现奥运争光战略创新的关键环节。
2 运动项目协会实体化改革是战略创新实施的历史机遇
从国家层面来看,运动项目协会实体化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既是国家行业协会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我国体育体制改革未尽事业的再推进。
2.1 “中心+协会”的组织模式是当前中国竞技体育高速发展的隐忧
我国单项运动协会实体化改革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形成的“中心+协会”的组织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这一模式保证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平稳过渡及可持续发展(张毅恒等,2013)。但在特殊历史背景的驱使下,我国体育行业协会出现了严重的职能错位现象,刚性的行政命令代替了协会沟通、服务的职能,“奥运争光计划”“全运争光计划”成为唯一目标,举办各类重大赛事成为其获取资源的有效途径,而服务大众、满足会员需求的职能早已被政绩所替代(郭娜等,2016)。“中心+协会”模式存在的竞技体育发展后劲不足(如人才梯队建设得不到重视),优势项目群规模、质量下降,潜优势项目发展空间难以拓展,落后项目无明显改观等问题,成为中国竞技体育高速发展过程中的隐忧,也是实施体育强国战略不容回避的瓶颈因素。
2.2 运动项目协会实体化改革为战略创新的实施提供组织体系和机制保障
运动项目协会实体化改革为东京奥运备战战略的组织管理体制、机制的变革创造了条件,其中,推进由金字塔式管理模式向扁平化管理模式的转变,是实施东京奥运争光战略的关键。此外,协会实体化改革的战略创新体现在战略目标的制定更加务实,战略目标的承担主体、竞争形势、保障条件、实施计划及评估反馈实现动态调整,协会的奥运备战主体责任更加明确,国家体育总局的宏观调控手段更加丰富和有效率。
1)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净化了备战组织工作环境。按照新的任务目标,通过组织管理和用人模式等机制的重构,精简了行政程序,减少了管理层级,提高了工作效率,净化了备战组织工作环境。减少了奥运备战一线工作人员被动执行命令,疲于应付各类检查、督导以及参加各类会议、研讨等造成的资源浪费。
2)提高了备战工作的专业化管理水平。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突出教练员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增强了教练在训练、管理、组织比赛等方面的主动性,提升了教练员的自信心,保证了以教练为核心的训练团队运转的高效性。
3)保证了运动项目持续系统的发展。减少了以往在政绩观主导下备战组织管理模式而滋生的急功近利的成绩观,如在短期获得金牌难度大的项目,在人员、资金、保障等方面必须让位于拿金牌机会大的优势项目;过度依赖经验丰富的老运动员,忽视启用年轻有冲劲的运动员;部分优势项目、大部分潜优势项目达到顶峰之后很快跌回低谷;落后项目长期得不到重视和有效资源的支持,竞技成绩长期处于低水平徘徊等。
2.3 运动项目协会改革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3.1 协会改革在备战奥运中的特殊优势逐项落实
截止2018年10月,已有31个运动项目协会成为改革试点协会,以备战为核心进行资源整合的优势在逐项落实:1)各协会围绕备战成立了专业、高效的国家队管理机构;2)简化了备战管理保障的组织管理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3)主教练在备战组织体系中的主体地位逐渐落实,强调责、权、利相匹配的“绩效”式教练选聘模式初见成效;4)教练团队和保障团队的国际化来源渠道进一步拓宽,专业化水平和备战效率进一步提高;5)围绕备战选人用人的权力下放到项目协会后,用人模式更加灵活,改变了过去论资排辈的用人模式,保证了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实现人岗相适,释放了各项目发展的内在活力,激发社会等多方主体促备战、强备战的积极性、主动性。
2.3.2 在期盼和质疑声中负重前行的协会实体化改革
运动项目协会实体化改革正处于关键期和困难期,不仅承担着全社会的期待,也承受着广泛的质疑。协会与中心在人事和工资关系上尚不明朗,协会组织管理体系、各项规章制度正在重构完善,专职人员配备与磨合尚需时日,独立运作经验有待积累。面对上述情况以及特殊复杂的东京奥运会,深化中的项目协会改革能否承载起这一重任,能否在短时间内让奥运备战工作出现质的飞跃,还需要我们理性思考、认真研究、科学分析、合理期待。从战略层要充分利用协会改革的历史机遇,发挥战略创新的作用,把运动项目协会实体化改革的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备战东京奥运会的强大动力。
3 发达国家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经验
3.1 以社会管理为主、政府管理为辅的美国合作型体育管理体制
美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是国家行政协调与社会自我协调相结合的一种管理体制,是一种社会管理为主、政府管理为辅的合作型管理体制。美国竞技体育管理组织包括美国奥委会、大学生体育协会和单项体育协会,三大机构在竞技体育管理中具有不同职能,在竞技体育组织管理、组织职能的发挥以及运动员的选派等方面都存在相互合作与制衡的关系,共同促进了美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概括来说,健全的治理体制是美国竞技体育成长的基础;职业体育价值观念与自由教育理念的融合是美国竞技体育成长的根本;有效发挥多元主体协同共管共治是维持美国竞技体育成长活力的保障;职业体育“联盟体制”的战略顶层设计是美国竞技体育成长的动力;多方联通的组织运行机制是维持美国竞技体育持续成长的通道(彭国强等,2017)。美国体育代表团能在里约奥运会上继续保持金牌、奖牌领先,源于美国奥委会陆续推出的一系列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备战措施。
1)制定战略发展计划。美国奥委会为改变近几年田径项目成绩下滑,世界大赛特别是奥运会金牌数减少的趋势,制定了“高水平竞技行动计划”。该计划包括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专门的高水平训练中心,制定可实施的顶尖运动科学和运动医学服务计划,选拔、招募、培养全美最有潜力的田径运动员,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制定明确的行为方式和保持优势项目奖牌数,让进入决赛的运动员登上领奖台5项内容。
2)加强运动员和教练员心理技能的培训。运动员心理技能培训是里约奥运周期美国奥委会工作的重点。根据备战索契冬奥会运动员心理技能培训的经验,美国奥委会与美国应用运动心理协会的心理专家共同合作对运动员远离家乡参赛时产生的心理问题、主场观众的压力、天气变化造成的比赛延误对运动员心理的影响、伤后重返赛场的心理变化、赛场外生活琐事引起的注意力分散、明星选手如何应对压力等进行培训。
3)提前国内预选赛。男子体操作为期待较高的项目,为了能在里约奥运会上有更大的作为和突破,美国奥委会将全国男子体操预选赛的时间提前至2016年6月23—26日举行。这是美国40年来第一次将男、女预选赛单独分开进行,并将预选赛时间提前,为的是让队伍在里约奥运会前有更多的恢复时间。
4)提高预选赛成绩标准。美国奥委会提高了游泳项目预选赛成绩标准,这意味着里约奥运会预选赛美国游泳各专项标准高于伦敦奥运会预选赛。预选赛成绩标准的提高一方面说明美国游泳运动员的整体实力处于较高水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美国游泳人才济济,年轻选手不断涌现,可供选拔的选手不断增多。
5)强化优秀选手的作用。美国奥委会因问题施策的务实做法,让其对策措施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奥运备战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为了在伦敦奥运会上保住金牌榜第一的位置,2010年美国制定了“奥运行动计划”,2013年,美国奥委会又制定了“高水平竞技行动计划”,加强对精英体育人才培养支援和精英体育中心建设,以保持优势项目奖牌(彭国强等,2018;王跃新,2015)。
此外,美国竞技体育一直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其物质基础是成熟的体育市场体系、规模宏大的体育产业以及丰富的多元化资金来源和支持;源源不断的人才来自热爱运动的人口资源和数量众多的运动员队伍以及体教融合的“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的竞技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而科研与科学化训练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完善的法律体系则为美国竞技体育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陈强,2017)。
3.2 多方共同管理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高额经费投入及精心制度设计的英国体育管理体制
英国竞技体育的迅速发展,从竞技后备人才培养角度来说,主要源于社会化为主体的竞技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层级化的金字塔人才培养模式,系统化的教育助学机制,专门化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3.2.1 由政府、学校与社会共同管理的后备人才培养体制
英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与青少年体育由政府、学校与社会共同管理,其中,学校与体育俱乐部起着重要作用。英国竞技人才培养分为“基础”“参与”“竞技”“精英”4个阶段。前2个阶段是英国竞技体育的根基,其训练与教学任务主要由学校与社区体育俱乐部承担,教练员主要由志愿者组成。处于学习阶段的运动员称为学生运动员,通过助学机制,学生运动员能顺利完成与其他学生相同标准的学业。从青少年运动员到职业运动员,有专业规划师为其制定运动、学习、工作以及更为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英国的体育经费来自政府与社会,多数以基金形式进行资助(Pankhurst et al.,2013)。近年来,英国在选材方面也有成功的创新。自2007年开始,英国体育局(UK Sport)启动了“晚选材”和“跨项选材”的“体育巨人”二次选材计划,对现有的高水平运动队进行人才补充。女子双人赛艇选手维多利亚·索恩利就是通过“巨人计划”进入到英国赛艇国家队,随后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为英国拿到了奥运金牌。2016年7月,英国体育局又启动了规模宏大的涵盖20多个项目的“探索你的金牌”选材计划,目的就是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寻找更多的天才选手。从2007年至今,英国体育局的选材专家团队与奥运项目的100多位教练合作开展了13次运动员招募计划,共选拔出1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17项运动的世界级赛事,赢得了超过250枚国际奖牌(汪颖,2016)。
3.2.2 多年的高额经费投入和精心的制度设计
里约奥运会上,英国体育代表团成功跻身金牌榜第2位,继伦敦奥运会之后再次创造新的历史。英国竞技体育实力获得大幅提升主要在于多年的高额经费投入和精心的制度设计(体育主管机构改革)。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英国体育代表团只取得了1枚金牌,为改善英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低靡表现,英国在1997年设立了专门服务奥运会和残奥会运动项目的机构——英国体育局(UK Sport),其资金来源为英国财政部和国家彩票中心(何文捷等,2016)。从1997年开始,英国体育局开始资助部分潜优势项目,核心目的就是为了在奥运会和世界大赛上取得更多的奖牌。持续不断的高投入也带来了高产出,英国体育局在奥运项目上的资金扶持已经成为英国体育代表团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保障(表1)。2012年底,英国体育理事会制定了“2016使命计划”,监督各单项协会的里约备战工作,各单项协会也制定了里约奥运会备战计划。同时,在里约奥运周期,英国持续增加竞技体育经费投入,使用高科技辅助训练,加强后备人才培养,聘请和培养世界级教练员,建立了更加可持续发展的竞技体育体系(UK Sport,2016)。
表1 英国体育局在近5个奥运周期内的资助金额及英国体育代表团获得的奖牌数量Table 1 Supporting Fund from UK Sport and Medals
3.3 注重青少年运动员培养和落后项目挖掘与扶植的日本体育管理体制
日本体育代表团在里约奥运会上取得了近年少有的好成绩主要是由于柔道、摔跤、体操与游泳四大传统优势项目金牌与奖牌数量的增加以及非优势项目奖牌比例的加大。当前,田径、羽毛球、乒乓球、花样游泳等项目也逐步成为日本的潜优势项目。里约奥运周期,日本政府加强了对竞技体育的财政投入和主导作用。在备战的同时,更放眼于东京奥运会,注重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和落后项目的挖掘与扶植,尤其是通过各单项协会广泛动员社会资本与力量实现日本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各单项协会通过制定详尽可执行的奥运人才培养方案,在后备人才的发掘与培养上走精兵之路,特别是以乒乓球为代表的项目以“断代”培养成长的方式,使一批后起之秀脱颖而出;另一方面,各大财团也纷纷加大对有夺金实力选手的投入与奖励,奥运选手的待遇与保障得到了大幅提升。
2013年,日本启动了“天才认定”计划,致力于选拔有天赋和有潜力的运动员,3年时间共计500多人参加,其中9人得到了中央竞技团训练的机会(黄聪等,2019)。2017年7月,日本启动了“体育新星”选材计划(赵倩颖,2019),在跳水、赛艇、自行车、举重、垒球、手球和七人制橄榄球这7个奥运项目上寻找出12~17周岁的天才选手,由高水平的教练带领进行集中训练,为东京奥运会夺得奖牌寻找更多的潜在优秀运动员。
综合分析美国、英国和日本近年来奥运备战取得的成果,最重要的一点是都充分发挥了单项协会的高效运转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参与,实现了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和突破。同时,针对奥运备战采取的一系列创新性举措,有力地推动了竞技体育发展成果向奥运会奖牌乃至金牌的转化,实现了竞技体育发展成果在奥运会上的成功展现。
4 实施战略创新,助力东京奥运备战工作
综合多方因素,人才、组织管理、保障、科技助力和反兴奋剂问题成为当前备战过程中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按照建设体育强国的新要求,各体育改革试点协会要加大改革创新,防范风险,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而提升东京奥运备战综合实力。
4.1 做好改革顶层设计
各体育改革试点协会要认真制定改革顶层设计,制定项目战略发展规划,健全各项政策法规与规章制度,完善协会法人治理结构、决策机制和日常工作机制,加强专职人员和专业委员会团队建设,让全社会拥护和支持体育运动发展的活力竞相迸发,建立起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及国际发展趋势,运行高效、充满活力的运动项目管理体制和机制。
4.2 做好奥运人才战略创新,推动竞技水平实现根本性提升
4.2.1 我国备战东京奥运会人才体系构成
按照我国各项目国家队编制及角色定位,结合当下各队人才配备的惯例,备战人才分为运动员、教练员、相关保障人员和管理人员(图1)。
图1 我国备战东京奥运会人才体系Figure 1.Chinese Talents Structure of Preparation for Tokyo Olympic Games
运动员在金字塔中的高度取决于其自身及其教练员、保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厚度和结构,各层级人才的综合实力共同决定着运动员的高度。在不同项目中,不同层次的人才所起的作用不同。不同层级人才各尽其才,各尽其用,充分发挥各自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运动员朝着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前进。
4.2.2 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作用备战东京奥运会
为了落实好备战战略创新的各项措施,使备战工作成效最大化,需要从5个方面进行团队构建:
1)专业人员的培养与创新。按照备战需要,各项目要构建必要的备战工作团队,包括承担备战参赛任务的运动员、教练员,科技服务、医务、体能、康复医疗、恢复再生、后勤服务等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等,在保证所需备战人才配备的同时,保证所选人才符合备战要求。
迅速启动2024年和2028年奥运会后备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一是继续完善“青少年体育U系列赛事工程体系”的建设,借助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成功举办的契机,继续激发和调动传统训练单位与社会各界力量组织参与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的热情和积极性,进一步打通运动员成长通道。二是全方位深入推动体教融合工作,推动各项目国家级运动学院、各项目协会青少年培训中心、国家级体育项目俱乐部建设,发动社会力量共建高水平青少年培训机构,创新青少年培养模式,优化青少年训练营、夏令营的举办效果,进一步深入探索创新新时期竞技体育人才选拔与培养模式、训练组织与管理模式,尝试探索运动项目职业化发展方向。三是全面引入国际标准培训体系与教练员培训教材,加大教练员等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更好发挥退役优秀运动员等高水平专业人才作用,探索构建多元化训练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各项目专业人才短缺问题。
2)组织管理模式创新。按照备战需要,对团队成员合理进行职能分工,明确分工和工作流程,构建适合项目备战特点的组织管理体系,确保相关人员高效、有序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中外教团队融合作用,强化团队凝聚力和执行力,高效地开展备战工作。围绕东京奥运会组织好训练和参赛,制定好奥运会参赛选拔办法并科学实施,整合全国优势资源,全力争取东京奥运会参赛资格,力争在奥运会上实现重大突破。
3)待遇与激励创新。运动项目协会要动员各方资源与力量进一步提高各国家队运动员、教练员、管理人员等核心成员以及科研、医疗、后勤等保障人员的待遇,以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或服务于国家队备战。在备战的关键时刻,各改革的项目协会一方面要用好体制内待遇与奖励政策;另一方面还要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备战的积极性,从各方面实实在在地提高国家队一线人员的待遇与精神激励。
4)绩效考核创新。在项目协会改革过渡阶段,各项目备战人员能否各尽其责对于提高奥运备战质量至关重要。因此,要按照人员职能分工和项目成绩实施绩效考核,确保人人努力围绕备战开展工作。绩效考核落实到人、落实到位是促进团队人员努力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按照团队人员对东京奥运备战工作贡献大小进行奖励的重要依据,对于奖优罚劣,保持团队的高水平至关重要。
5)激励机制创新。各项目协会要从体制机制角度,根据项目备战需要精心设计针对性的激励机制,通过奖罚、竞争上位、优胜劣汰等针对性的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参与备战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大家的内在潜力,提高备战工作效率。激励机制的创新要能使团队成员内心经得起备战的磨砺,激发人才的内在潜力,主动挑战自身的极限,提高备战工作中各个环节的效率和效益。
针对东京奥运会的特殊备战要求,在剩余不多的时间里,唯有紧紧抓住人才这一关键,围绕吸引高端人才,提高现有人才主动性、积极性,挖掘核心人才潜力等多个方面共同发力,从组织管理、待遇、绩效和激励等多个方面综合施策,构建起促进人才全身心投入备战的启动机制、助推机制和长效机制,才能保证备战的高效性和长效性,为完成东京奥运会备战任务奠定坚实的智慧、动能和资源基础。
4.3 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创新奥运组织管理模式
在备战东京奥运会的过程中,各项目协会在更好发挥现有体制在奥运备战中重要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备战,坚持共建工作,共同形成备战合力。当前,从备战的组织管理角度来说,需要从战略层面入手,明确各方在备战东京奥运会中的战略定位,理顺各方在备战中的组织关系,确定清晰的战略实施流程,制定实施战略人才的激励机制等,把各类资源集中到备战工作中,通过各项目备战优势的集聚来提升备战效率。理顺协会主导下与中心主导下的竞技体育组织管理模式之间的关系,推进两个主体在备战主导权方面的顺利过渡,让协会在东京奥运备战中发挥组织优势、专业优势、集聚资源优势和激发人才内趋动力优势。通过运动项目协会实体化改革,实现各项目自我发展,通过激活内生动力,实现项目的良性发展,让项目协会在奥运争光战略实施过程中承担起主体责任。
4.4 加强训练基地建设和训练赛事体系创新,做好东京奥运会备战保障工作
随着运动项目协会实体化改革的逐渐深入,国家体育总局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主导下的“一元备战保障模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以协会主导备战、训练基地负责保障的“二元备战保障模式”。国家队主管单位属性的变化,使国家队备战经费也出现二元化的管理使用模式。改革前,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主导备战,经费直接划拨中心,由中心负责国家队备战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在当前的改革过渡期,项目协会主导备战,但财政资金仍然划拨给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使用权属于协会,协会对国家队的资金使用负责,中心负责国家队备战财政经费的审核监管,财政资金的使用权与所有权出现分离。除资金外,场馆、器材以及设备等也都存在此类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问题。
为此,针对双方的合理诉求,我们要构建奥运利益共享机制,让保障主体都能够从国家队取得的优异成绩中受益,共享备战成果,提高保障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要建立备战保障基地工作实施动态评估和升降级管理机制,对保障工作存在严重问题的训练基地实施退出机制,避免基地在保障工作上得过且过、不思进取;鼓励基地提供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专业化服务,促进基地的特色化发展;要促进基地多元化发展,引入国内外资源,在保证基地特色基础上,实现多元化经营,提升基地自我造血功能。
此外,还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建国家队训练基地,如与一些能提供一流训练保障的城市或企业集团合作,让他们以国家队训练保障服务商的身份参与到国家队训练基地的建设中来,让每个项目在奥运会备战中都有高水准的基地保障与支持。各改革试点协会还要进一步拓展运动项目发展空间,加强训练及赛事体系创新,统筹推进相关国际国内重大赛事筹办工作,推动各序列赛事稳妥落地。高水平的国际比赛能为我国运动员提供更多与高手同场竞技、争取国际积分的机会,为国家队备战提供有利的参赛环境与便利的参赛条件,此外,也能更好地满足群众多样化的观赛需求。
4.5 强化科技助力创新和复合型团队建设,大力推进训练创新
科技助力和复合型团队已经成为国家队备战东京奥运会的标准配置,并借助科技助力提升了运动成绩。科技助力自身也从助力、助推、补短板,逐渐向着拓展、整合、引领的方向发展。尤其是随着奥运备战形势日趋激烈,拼训练已被拼科技所替代,拼个人已被拼团队所替代,拼训练、拼装备已被拼信息、拼数据和拼智慧所替代。各项目国家队的科技助力也将由局部助力、环节助力向全程助力转换。
在运动项目协会实体化改革背景下,各方关系的新秩序正在理顺和形成过程中,科技助力应当在“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目标指引下,整合本项目的全球资源,探索创新奥运科技合作的新模式。要大胆突破以往单干式、小作坊式的工作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低水平、低效率的科技保障模式。通过运动项目协会来整合全国资源,把科技资源聚集于国家队各项目运动员身上,实现科技资源的共享共用,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保证在运动员身上体现出科技助力的专业性、精准性、系统性和全面性,为运动员提供高水平的、专业的、精准的和全面的科技助力服务。认真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在备战中突出体能地位的指示要求,从专业人才、硬件设施、科技设备等方面确保体能训练高质量开展。同时,学习和借鉴国际最新训练理念,大力推进训练创新,紧紧围绕提升训练实力和比赛能力这两大重点工作,盯住重点小项、重点人员和重点环节,在训练和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上花大力气、下苦功夫,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4.6 强化底线意识,创新东京奥运会备战反兴奋剂风险防控体系
在东京奥运会上,我们要拿符合奥林匹克精神的金牌、干净的金牌,这是一个大国对全世界的郑重宣言和庄严承诺。为此,各项目协会要全面构建起国家队兴奋剂风险防控体系,积极主动开展反兴奋剂宣传教育和风险防控工作,加强对反兴奋剂形势的分析,加强行风建设,防范重大风险。
各项目协会要切实履行好国家队反兴奋剂工作主体责任和全国反兴奋剂工作监管责任,构织起反兴奋剂的防控网。面对竞争激烈的东京奥运备战形势,在反兴奋剂工作中必须进行战略创新。针对误服误用的问题,改变“以禁为主”的思维方式,向着防、控、禁结合,“以防为主”的思维方式转变,重点在防范上下功夫、想办法、强措施,在帮助运动员避免误服误用兴奋剂方面提供技术支持,让运动员学会防范、能够防范和自觉防范。避免采取“一禁了之”的工作方式,要以科学的态度正确处理好反兴奋剂工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干净参赛提供保障。
5 积极应对东京奥运会的延期举办,始终不渝做好奥运备战的各项工作
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东京奥运会延期一年举办,这对当前的备战工作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各改革试点协会要认真研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积极主动应对东京奥运会的延期举办。
5.1 不断提高项目管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疫情是对体育工作管理能力、治理水平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考验,各改革试点协会要从“撤、管、变”三方面积极应对。特别是面对目前的国际政治形势和奥林匹克运动复杂多变的局面,要增强对工作的研判,提前预判、主动谋划;要充分发挥我国在国际体育组织任职人员的作用,重视与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掌握相关信息,积极争取于我有利的东京奥运会参赛资格体系的调整方案。要加强集体领导和集体决策,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完善决策机制,依法、依规管理好队伍。
5.2 结合奥运备战周期变化,调整相关工作方案
东京奥运会的延期举办将运动员已经较为习惯和适应的“四年一届”的奥运备战周期拉长,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运动员的整体训练安排和备战节奏,对运动员竞技状态的保持、心理调适等会造成一些影响。同时,参赛选拔、资格获取等也会随之进行调整。因此,各项目要结合自身实际,综合考量调整;奥运会选拔办法,细化工作方案,逐一梳理、逐项落实,要以突出重点为原则,重新调整备战参赛计划等工作,综合全面分析利弊形势,细化东京奥运会参赛方案,以“出战用我,用我必胜”的决心出征奥运。此外,要创新赛事方式,在封闭管理期间主动营造“竞赛氛围”,保持队伍的竞争力。
5.3 扎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防止运动员出现心理焦虑
东京奥运会的延期举办对运动员的思想和心理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影响。要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岗同志要精神饱满,精力集中,认真贯彻落实每一项规定和要求。要扎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相关管理及保障人员要深入一线,真正了解运动员的思想动态、个人诉求,做到“一人一方案”,持之以恒地把思想政治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运动员、教练员的业余生活,采取合适方式开展队伍交流,防止出现心理焦虑。
5.4 狠抓训练管理,创新管理手段和方式
首先,要狠抓训练,沉心静气,集中精力恶补短板,提髙实力。要在变化中保持定力,变危为机,要抓住东京奥运会延期举办的机遇,认真梳理解决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竞技能力。特别是要进一步落实好强化体能的要求,咬住体能训练目标不放松,认真落实“体能是东京奥运会入场券”的要求,把基础体能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做到科学训练。其次,要继续加强队伍疫情防控管理,要充分认识到疫情的严峻性、复杂性、持久性,随时关注全球疫情形势变化,队伍封闭隔离期间要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制,防止麻痹大意。最后,要做好特殊时期舆情管控工作,创新管理手段和方式,防止“管理单一”,增强运动队的能动性,强化基地管理责任,防止出现管理漏洞。
6 结语
运动项目协会实体化改革为东京奥运会备战战略的组织管理体制、机制的变革创造了条件,其中,推进由金字塔式管理模式向扁平化管理模式的转变,是实施东京奥运争光战略的关键。因此,要转变过去以层级为单位,层层落实、条块分离的备战工作流程,构建以运行机制为线,国家体育总局统筹领导、宏观布局,以运动项目协会为基本备战单位,点、线、面相结合,各司其职,分工明确的备战组织管理体系。同时,各改革试点协会要借鉴与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合理内核与单项协会高效运转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运行机制,针对奥运备战实施战略创新。
运动项目协会实体化改革的战略创新体现在战略目标的制定更加务实,战略目标的承担主体、竞争形势、保障条件、实施计划及评估反馈实现动态调整,项目协会的奥运备战主体责任更加明确,国家体育总局的宏观调控手段更加丰富和有效率,为国争光的内涵也由过去单纯追求拿金牌向“夺取金牌与追求项目进步,追求挑战极限,向世人展现中华民族健康、阳光、包容、奋进、不屈不挠的体育精神”转变。以创新发展理念引领中国体育发表团备战东京奥运会的创新实践,实现备战工作理念、内容、载体、机制的创新发展,能够有效破解未来备战工作中的难题,助力做好奥运备战工作,提升备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