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审辩式阅读的基本理论与教学设计
2020-07-30罗坤赵微
罗坤 赵微
摘 要:审辩思维培养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的共识。2016年,审辩思维的相关内涵已融入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框架,“要求学生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林崇德,2016), 有研究表明,在对学生进行审辩思维的训练后,学生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班级状况的满意度均有所提高。只有基于审辩思维的有意识学习和科学合理的教学才有助于学习者取得进步(Wang,2009)。那么如何把审辩思维的培养落实在具体的学校教育中,特别是在每日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审辩思维能力是目前语文教学改革实践的热点。审辩阅读语文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基于审辩思维培养的语文教学实践。
关键词:小学 审辩式阅读 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课堂教学从教学设计开始。教学设计是学校教育的一项系统工作,是教学实施的总体构想和实施方案,是实施教学的依据。教学过程包括了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教学设计自然就包括了教和学的设计。
就具体的课堂教学来讲,其构成的要素无非是学习者、教育者、教育媒介(教材、教学设施设备、教室环境等)。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三种不同的模式:第一种模式是教师带领课程内容走向学生(图1)。这是对教学过程传统的理解,也是最为被动的教学过程。 第二种模式是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走向课程(图2),体现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第三种模式就是这三者之间建立起积极互动的建构关系,体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审辩阅读的教学以学生审辩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其教学必然要求教师、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形成三角互动建构关系,教师跟学生依据学习内容开展主动地、有依据地循证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学生的审辩思考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
在具体教学设计中,这三个重要的因素可以体现为以下几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于学生:就是教师在教学前要做好学情分析,明确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以及达成的结果;关于教师:就是要执行教学过程中具体的教学环节与评价,包括围绕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制定,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分析,教学准备、教学时数的划分,教学过程与环节的设计,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关于学习内容:具体表现在对教材分析:包括版本、年级、课型(包括精读、略读、体裁等)、语文课文主要内容、中心、表达方法等围绕教学大纲和标准要求学生要掌握的内容和发展的能力。王允庆、孙宏安根据教学的基本要素,绘制了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图4)可以作为教学设计基本环节的参考。
二、小学审辩阅读的基本理论与教学设计
审辩思维是一种主动的、经审慎考虑的,并利用知识、证据进行认识、评估和判断事物及假设的过程,其包括对自己和他人思维的分析和考察(李文玲,2016)。审辩阅读是一种强调高级思维活动的阅读方式。 它是一个在理智上主动参与,并与文本互动的阅读模式。 审辩阅读是应用审辩思维的方法达到阅读的目的,它包括信息提取、分析推理、整合诠释、反思评价和创新应用等的过程。审辩阅读作为培养审辩思维的语文教学活动,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语文教学把审辩思维的培养落实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审辩阅读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分析论证能力、综合诠释能力、反思评价能力、创新生成的能力。审辩阅读的教学任务是以引导学生有效提取文本基本信息、合理分析与准确推断文本深层次内容、辩证反思与创新运用文本内在意义。体现在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可以分解为基础阅读、深层阅读以及创造性阅读。基础阅读就是信息提取。深层阅读包括分析推理、整合诠释,创造性阅读包括反思评价和创意应用。审辩思维的课程设计核心是培养学生审辩思维的阅读策略。它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通过游戏和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审辩和创新思维策略;第二,通过有效提问,小组合作讨论、辩论、演讲等活动激发学生审辩思维的能力:第三,通过研究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达成以上目的,要把审辩阅读的五步教学策略系统贯穿于语文教学设计中。
第一,文本导读是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与我们常规阅读教学一样,在教学设计上,一般采用介绍文本及作者背景、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文本产生预期,对文本主题和基本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同时也激发学生对文本学习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设计上,最常见的做法是可以根据课题提出怎样的问题?或者根据课题预测文本内容。比如《父亲、树林和鸟》这个题目,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或者根据这个课题,你能推测出文字要讲什么事情?为什么?
第二,文本解读是审辩阅读教学设计的重点。这个环节是培养学生审辩思维和阅读技能的核心环节,体现审辩阅读的五步教学策略:(1)信息提取主要是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的基本信息,让学生理清文章论点或故事的场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培养学生准确信息获取的能力。在教学设计上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有意设计提取信息的教学活动与环节。例如,用不同符号画出重点词句、结论性语句等。(2)分析推理,引导学生依据段落间或段落内信息,推断没有明确描述的关系,如人物关系、因果关系,从而培养学生合理分析文本的能力及有效推断信息的能力。(3)整合诠释,引导学生跟文本整合有用信息,得出结论。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把文本主要信息、主要内容、不同的事物特征、不同的观点和看法都列举出来,让学生用一句话或关键词进行概括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以培养学生有效综合信息的能力及对所整合的信息的准确表达能力。(4)反思评价,引导学生对文本的主要观点进行反思,形成自我的看法和自我判断,比如,让学生表达我是喜欢或是不喜欢这个结论,那么会进一步问为什么不喜欢,并提出证據;从而培养学生反思和判断文本信息的能力,并形成自我有理据的观点;(5)创意产生,引导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文本信息,产生新的创意与制作,如让学生改写文本、设计产品等;从而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考的能力。通过这五个环节,让思维的训练呈现出一种教学样态,看得见、摸得着,可设计、可操作,成为一种可以清晰设计的教学过程。
第三,合作探究是审辩阅读策略的综合运用。可以通过设计讨论和辩论等教学环节来进行。讨论是课堂教学有效开展与实施的重要方式,有效讨论需要教师对阅读问题进行提前预设。辩论也是训练学生审辩思维的有效方式,在教学设计上,可以成为单独的教学环节。还可以通过设计研究问题来进行。根据文本内容开展相关实践研究是拓展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设计上一般是在课堂上提出研究课题,然后在课后进行。
第四,创意应用,这是开展创造性阅读培养深层思维的主要策略。在教学设计上,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改写课文、制作手工、设计产品等。在教学设计上,也可以跨越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如美术、科学、音乐、体育、劳动教育的等课程整合,开展项目式学习。
第五,作品分享是展示审辩阅读教学效果的平台和交流的机会。主要要求教师为学生的创意制作提供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并对学生的作品展示及其活动表演做出有效地评价和指导。可以超越语文课时间空间的限制,与班级或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结合起来进行设计。
综上,结合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审辩阅读教学的基本原理,审辩阅读的教学设计要在一般教学设计的环节上,充分体现审辩阅读的教学策略,在具体教学设计环节上,具化审辩思维培养的具体教学过程,对学生审辩思维的培养的具体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地、精心地设计。
作者简介
罗坤 (1975.11—) ,男,汉族,陕西西安人,高级教师,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校长,研究方向:小学课程改革 少年儿童发展。
赵微(1965.01—),女,汉族,陕西西安人,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小学阅读教学研究;学习障碍儿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