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心窗打开,让阳光照进来
2020-07-30李娜
李娜
摘 要:教师不应该仅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还要走进孩子们的心里,引导他们正确地去纾解自己的情绪,陪伴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心理健康 留守儿童 农村教育
当今社会,留守儿童基数仍然偏大,引发的问题层出不穷,其中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特别突出,社会各阶层的目光渐渐聚焦,现联系教学实际,来谈谈应如何对留守儿童进行爱的教育。
一、健全档案,让爱没有断层
俗话说,教书简单育人难。留守儿童的心灵是特别脆弱的、缺乏安全感的,他们渴望关爱陪伴又害怕失去。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投入到乡村教育事业中来,青年教师的到来,对留守儿童来说无疑是黑暗里的一束光,但农村条件落后,教师的流动性偏大,有的刚了解到孩子们的情况后就匆匆调离,对留守儿童的了解就处于断层的状态。
小勇(化名)是个留守儿童,特别喜欢之前教过他却忽然调离的一位年轻教师。对于接替教师的到来是非常排斥的,甚至与老师之间起了冲突。小勇(化名)和老师之间都非常的受伤,教师也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不知如何去解决,从而引发的矛盾也愈发严重。后来还是教师千方百计地联系到已调离的老师了解到情况后,才解开心结,也是废了不少气力。
对于此类问题,应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包括留守儿童的父母双亲、社会关系,还有他们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性和学习成绩等等,事无巨细地进行记载。这不是一份简简单单的档案,而是一份份对留守儿童沉甸甸的爱。
在乡村教育里,教师不应该仅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还要走进孩子们的心里,引导他们正确地去纾解自己的情绪,陪伴他们健康成长。如果发现问题,就应深入地去研究,去探寻留守儿童内心深处最渴望的。
二、直面问题,因材施教
对留守儿童进行正确地引导也是十分重要的。不应害怕他们受到二次伤害,而不去提及已经存在的问题。教会他们去直面自己的内心,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不要害怕,不要逃避。留守儿童都是敏感内敛的,他们害怕一次次的期待,一次次的落空。与其给他们以期待,不如扯下那块“遮羞布”,直面地告诉他们你们可以去接受这种不完美。
小美(化名)母亲在她幼年时就逝世,父亲在外务工,学校里的教师总会对这个孩子特别地偏爱,尽量不在她面前提及母亲这类的字眼。时不然,这种做法治标不治本。不可能一直保护她不受伤害,就需要让她自己去坦然接受这种“不完美”。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性格开朗活泼的小美(化名)已经能很自如地聊起关于母亲的话题。
只有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让孩子相信自己能够克服恐惧,他才有可能真的成功。孩子们都是一个纯粹的个体,不能以一个标准去要求他们,出现问题时就要逐个击破。
小喆(化名)是个留守儿童,爸妈常年不在家,由爷爷奶奶一手带大,父母跟孩子的交流沟通也少,每次打电话,问得最多的就是学习,就连寄回来的生日礼物,也是一大堆的辅导资料。由此,就养成了小喆(化名)倔强又偏激的性格。父母在孩子童年记忆中的缺席,往往是亲子关系中最难修复的伤害,也是最难弥补的遗憾。孩子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期,却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而这种现象,在农村并不少见。班上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他们分为两个不同的群体,一部分孩子产生了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心理发展的异常,小喆(化名)就是其中一个;还有一部分却变得异常坚强和勇敢,如同一个小大人。
对于产生价值偏差的孩子和异常坚强勇敢的孩子,处理与应对办法就不能一概而论,要对症下药。产生价值偏差的孩子可以利用榜样的作用,可以用书籍去充盈他们的内心,每周进行读书分享会,分享读过书里面人物坚韧不拔的性格特点,此时,教师就应在旁进行积极地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可以是那些孩子们更感兴趣的偶像明星,找他们勤奋刻苦的视频给孩子们去观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而异常勇敢,如同小大人一样的孩子,他们在生活中更让人容易忽视,其实他们也更令人心疼。他们承受了这个年龄段不该承受的压力,童年生活失去色彩。童年生活的缺失,会影响着他们以后的人生。美好的童年生活是可以治愈長大后的不快乐。
三、搭建桥梁,家校共育
家长对于孩子们的性格养成,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没有家长和孩子共同营造的良好亲子关系,孩子就容易产生怨怼,甚至是愤恨的情绪,孩子很容易养成孤独、自卑、冷漠的性格。对于常年在外务工的家长,可以创建一个班级微信群,时不时发些孩子们的动态在群里面,分享孩子们的点点滴滴,弥补家长不在孩子身边陪伴的缺失。渐渐地,即便是那些不善交流的家长,也会在这种潜移默化中,积极参与到分享中来。初见成效后,便可顺杆而上,给他们讲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还可以留下一些“作业”,让他们乐于去分享自己的感悟,大胆表露自己的心声。
四、在班集体中感受到爱,学会感恩
在日常生活中和留守儿童接触最多的就是他们的科任教师,也是除了家人,最能让他们感受到爱的人。作为教师,就应在平时的生活中对他们多点耐心、多点信心、多点真心。
留守儿童大都是个矛盾体,行为与想法总是想冲突,明明是个纯善的孩子,却总会倔强地做出与他们内心相违背的事情。作为教师,就应对他们多点耐心去引导他们,让他们走出困境。留守儿童大多又是自卑的,他们羡慕别人可以有父母的陪伴,在自信上面就会有所欠缺。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可以让留守儿童多参加一些活动,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对于孩子的那一份关爱,还要流于真心。孩子是最纯粹的个体,他们能分辨哪些是真心实意的爱,哪些是流于表面的虚情假意,对于留守儿童,我们应投入我们满满的热情,热烈地去拥抱他们,给他们爱的关怀。
让他们感受爱的同时,还要学会感恩,这才是长久之计。我们不育“白眼狼”,只有让他们学会感恩,才能把自己内心的那一份热切与强大,传递下去。
一个孩子差才能,他能差到哪,但往往是被我们忽视的心理问题,却是一切的根源。留守儿童的数量仍然在与日俱增,留守儿童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作为一名人名教师,应究其根源,从实际情况入手,要像太阳一般为学生撒下爱和阳光,去走进孩子们的心灵,照亮他们成长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