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肢体语言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20-07-30肖青青
肖青青
摘要:人的认知总是由具体到抽象——由动作表征到图像表征,再到符号表征。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可以运用适当的肢体语言(动作),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区分相关概念,强化生活经验,集中注意力。
关键词:肢体语言;数学教学;数学概念;生活经验;注意力
刚教一年级数学时,我觉得这些孩子真难教,一个个都懵懵懂懂的——有时一句话重复三四遍,他们仍会睁着大眼睛,很无辜地看着你,小脑袋里肯定在想:“老师在说什么呀?”所以,我会尽量使用童真童趣的语言。可是,有些概念性的知识用童真童趣的语言表达出来会变味,这该怎么办?
对此,我尝试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运用适当的肢体语言(动作)。肢体语言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区分相关的概念,而且能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他们集中注意力。
一、帮助理解抽象概念
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是刚入校的一年级新生,把一句话说完整都有些吃力。这个时候,如果跟他们说一些概念性的语言,他们肯定很难接受。而低年级的数学教材中,也很少有概念性(定义式)的语言。把抽象的概念转换为具体的动作,能使低年级学生较容易接受。
例如,教学“分与合”的知识时,我给学生解释“2和2合成4”。说到“合成”时,我击了一下掌,并问学生:“老师拍了一下手,是在鼓掌吗?”学生回答:“不是。”我追问:“那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拍手吗?”学生兴奋地说:“拍手表示把2和2‘合起来。”很多学生说到“合起来”时,很自然地学着我刚刚的样子拍了一下手。什么是“合成”?就是把两个部分“合起来”。那什么是“合起来”?相信配合拍手的动作,学生会有更好的理解。
再如,教学“6、7加几”时,涉及大括号,我没有用语言去描述什么是大括号,而是让学生和我一起把双手打开,分别表示大括号的两个部分;然后,把双手朝中间并拢、击掌,体会大括号的含义。有了之前理解“合成”的经验,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大括号的含义:把其上面(下面)的几个部分合起来。
二、帮助区分相关概念
数学概念大多比较抽象,且有很多是相关联的。低年级的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时会存在困难,而且很容易对相关概念产生混淆。这时,具体的动作又能发挥作用——帮助他们发现概念之间的联系,并准确区分它们。
例如,学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学生容易将平行四边形与之前学习的长方形混淆。这时,光说“平”“斜”“直”等词,不能准确地描述它们之间的差别,也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于是,我便让学生用两根食指表示两条线段,一上一下水平放置,指出:两端(在竖直方向)对齐时是长方形,两端(在竖直方向)不对齐时是平行四边形;而且不管长方形还是平行四边形,两指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这样,学生很容易就体会到了什么是平行,什么是长方形,什么是平行四边形,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再如,刚开始学习加法和减法时,尤其是运用它们解决问题时,学生常常将它们混淆。于是,我让学生做一只手在正前方,另一只手从远处拿东西来的动作,表示要做加法;做一只手在正前方,另一只手从这里拿东西走的动作,表示要做减法。
三、帮助强化生活经验
低年级学生的数学知识很少,生活经验相对较多。因此,他们的新知建构尤其离不开生活经验。低年级数学教材引入了公园、游乐场、教室、厨房、客厅等大量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而生活经验中自然包含大量的动作,故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动作强化生活经验,进而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对于“比轻重”,学生一般说不清楚什么是“轻”、什么是“重”,他们对轻、重的感知是基于生活经验的。因此,可以让他们做假设性动作:在自己的两只手上,一只放羽毛,一只放铁锤,用动作表示轻和重给人的感觉或作用的结果。学生马上就能比画出:放羽毛的那只手高高地抬起,放铁锤的那只手低低地垂下。后面教学“用天平称东西”时,可以继续让学生用动作来表示关于轻、重的生活经验:轻的会往上抬,重的会往下沉。这样,生活经验得到了强化,“轻重”的概念也得到了更好的理解。
再如,教学“认识左、右”时,可以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练习举左手和举右手——如果学生做起来有困难,可以先让学生练习举平时吃饭或写字的手,明确这是右手,进而明确另一只是左手。明确了自己的左右手,也就明确了左右,从而不难判断题目中的左右(相对位置):以没有正反面区分的物体为参照物时,只需面向前方,把自己当成参照物;以有正反面区分的物体或人为参照物时,需要转到和参照物正反一致的方向,再把自己和参照物“合体”。
四、帮助集中注意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有意注意通常只能保持10分钟。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在一节课上从头到尾都认真听讲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对此,可以让学生用指物和书空(用手指在空中、课桌上、手心上比画)等动作帮助集中注意力——这比光用眼睛看、耳朵听的效果要好得多。
在低年级的口算教学中,学生常常在教师或同学报答案、自己对答案的过程中走神。对此,可以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指物的习惯:每次对答案时,都把铅笔拿在手上,別人说到哪一题,自己就指着那一题,发现错了,就做个记号,最后再订正。
再如,对于“口诀求商”,学生做题时,常常想的口诀没有错,但容易把得数写成口诀中的另一个乘数或积。这是因为乘法口诀的顺序和除法算式的顺序是相反的,除法算式的商要从乘法口诀的前两个数中取一个,而想完乘法口诀,还要再想其中的哪个数是除法算式的商。对此,可以让学生用手指指着除法算式说乘法口诀,将乘法口诀中的每个数和除法算式中的具体位置或数一一对应。这样,乘法口诀说完了,自然就知道商应是几了。这一方法还可以用在除法计算的检查上。
在低年级的数学符号(如1、2、3、4,>、=、<,+、-、×、÷等)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用书空的方式集中注意,同时强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