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业财融合路径探析
2020-07-30王珊
王珊
摘 要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2020年5月27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在京闭幕,闭幕会议上指出“要提高履职本领,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善于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化履职手段,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泛凝聚人心和力量”。如何运用新技术、新工具有效地推动出版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是当下值得出版财务人员思考的问题。业财融合就是搭建信息化建设系统,实现财务工作与业务工作的一体化,加强业务协同性,将业务实际经营数据作为全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以高精准度的财务分析和财务预测推动业务发展。财务人员的工作从简单的归集核算向企业资源价值管理转变,工作职能从事后的“账房先生”转向事前对企业价值管理的指导,将效益管理、价值管理等经营理念落实到每项具体经济业务中,从而切实推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以A图书出版企业为例,在分析A企业实现业财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基础上,深入探讨当前A企业业财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A企业加强业财融合的路径和对策,旨在有效推动图书出版企业的产业升级和业务多元化发展,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图书出版企业 业财融合 财务管理
一、A企业实施业财融合的重要性
A图书出版企业(下文简称A企业)是一家成立60余年的企业,面对文化体制改革大背景下出版行业的深刻变革,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和运行机制的转换,A企业于2010年顺利完成转制工作,并于2014年完成股份制公司改造,引入战略投资者,启动对接资本市场的计划。A企业开展业财融合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大数据、信息化建设发展背景下的必然要求
大数据时代,企业经营发展需要在内部管理系统中应用充分的、类型种类多样的及动态的数据,这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特别是图书出版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复杂,以选题编号作为唯一的识别代码,图书生产相关的各项印刷设计费、编录经费等都要分配到每个选题上,财务核算严重滞后,出版时实际印刷字数和生产工艺的不同都会直接影响到生产成本的核算,缺少整体的信息化管理工具,生产环节间脱节。结算时只能预估字数和预判生产工艺,因此财务成本核算与实际生产成本可能产生较大差异,财务数据的及时性报送要求更是难以实现,基本无法实现业务部门和管理层提出的财务数据支撑和管理建议。
(二)精细化管理,优化成本结构,提升经济效益
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深度融合,可以将原本基础数据粗放的合并汇总转变为分解细化到图书的生产编、印、发各个环节中。财务人员通过对每个流程中的成本项目进行多维度分析,如发行费用和“三审”费用同期对比分析、稿酬和工价成本对标分析、纸张成本趋势性分析、综合性的关联性分析等,可以识别不增值的流程,从而实现流程的精细化,这样做出的成本效益分析和业绩评价结果更准确、精细。强化动态过程管理,及时纠正经营中可能影响资源配置的、不合理的活动,并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员工身上,可以助力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减少财务造假现象,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业财融合强调的是将业务、财务与管理三者相融合,这要求财务人员充分了解业务运营情况,从选题立项、生产结算到图书入库、销售结算、在途管理和库存管理,每一个作业环节都通过信息系统统一管理,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不能脱节,避免简单地调整财务数据进行造假的行为。另外,业财融合用信息技术取代了人工录入财务凭证和核算的工作,实现了各方数据的自动快速对比、审核,减少了人工操作导致的数据错误,确保了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四)完善企业内控,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推进业财融合,可以倒逼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由于业财融合对财务基础工作要求较高,如支付印装费需要上传合同和入库单、稿酬支付需要关联出版单、图书结算必须关联发书单和结算单、换退货必须附上已发书结算单和退换货申请等,所以业财融合可以保证最初数据流入端的规范性和完整性,从而完善企业的内控管理,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二、当前A企业业務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业务流程再造与惯性思维之间存在冲突
再造业务流程可以发现和挖掘价值创造点,大概率上会带来较好的财务结果。A企业虽然在2010年已完成公司制改革,但许多人员有根深蒂固的惯性思维,流程再造可能增加工作量,要说服各出版中心的业务人员改变习惯的工作流程,不仅需要投入很大的时间成本,还要特别关注可能增加的成本或引发的风险。此外,由于A企业许多人员年龄偏大,信息化技术水平有限,在业务流程再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矛盾冲突。
(二)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衔接程度不高
制定长远的战略目标是出版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在良好的企业战略目标的引领下,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才能实现真正的融合。但现实中,很多出版企业的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充分,在A企业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各出版中心更关注出版质量、编校质量、重大选题策划等,对于编录经费、印刷成本、仓储物流成本、营销费用等成本支出的关注度不高。另外,由于受出版行业成本结算方式所限,A企业财务核算相对滞后,财务数据对业务部门辅助支撑作用有限,部门间联动效应不足,工作效率亟待提升。
(三)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知识储备不足
业财融合对财务人员的财务基础工作技能和个人职业素质要求颇高。传统财务人员的财务核算工作模式和思维方式已根深蒂固,要实现从“账房先生”到“财务管家”的转变,需要财务人员走出工作舒适区,深入业务一线与业务人员并肩作战。这要求财务人员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不仅要精通全面的财务知识还要迅速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准确寻找增收节支的关键作业要素,并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与各业务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推进业务流程优化。出版社虽成功转制但人员流动性较低,现有财务人员的财务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职业判断能力和水平也较低,从而影响着业财融合工作的顺利实现。
三、A企业业财融合的路径和对策
(一)转变企业管理理念,明确业财融合发展理念
对于国有传统出版A企业来说,要从根本上实现业务与财务之间的有效融合,管理层需要切实转变思想意识,打破传统观念的局限性和單一性,提前做好业财融合的顶层设计。管理层的理念直接影响着业财融合工作的进度,不仅要从战略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地保证各项融合措施真正落实到位,还要协调业务流程再造可能引起的各部门间的矛盾,化解矛盾,实现各部门的有效协作。
中层管理人员在业务流程再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关键枢纽。要加强对中层管理人员的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业务和财务融合在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上的重要作用,既要将业财融合理念正确地传达给基层员工,还要在执行过程中发挥带头和指导作用。
基层员工人数较多且文化水平相对偏低,但他们却是业务流程再造的执行者,直接关系着融合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国有企业与每名员工是成长共同体,企业的效益关乎每名员工的切身利益,必须通过培训使基层员工认识到业财融合的重要性,才能保证业财融合的顺利实施。
(二)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从机制上促进业务与财务的有效衔接
出版企业全面预算涵盖企业所有的管理系统,必须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在预算控制、执行、分析和考核环节强化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形成合理的预算标准。A出版企业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出发点,采用固定与弹性预算编制方法相结合的模式,根据历史销售数据对未来的销售市场进行综合研判,预估年度图书出版总码洋、销售总实洋;根据年度预计业务量结合工价标准,预估生产成本预算,房租、折旧、摊销等固定性费用支出;参照以前的实际发生额,预估仓储费、物流费、服务费、样书试阅等变动性费用支出;采用弹性预算编制方法,依据当年业务量的预估金额,编制会议费、招待费、住宿费等费用预算;将财政部和主管部委下达的报销标准,结合预计业务量的报销频次预估金额。年初全面预算的编制过程是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每个部门都要全力参与,相互交流,实现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有效衔接,减少隔阂。
建立预算动态管理机制,财务人员定期通过预算执行分析、专项分析、多维度分析为管理层和业务部门及时提供数据支撑和应对策略,如随市场变化及时调整选题和出版计划;结算回款出现下滑及时调整销售政策并制定追款措施;对标同类出版社生产成本,若本企业生产成本持续增高,便尽快调研市场工价及印刷技术,及时调整工价标准。
(三)打造业务、财务信息共享平台,从技术层面保证业财融合
实现业财融合需要借助信息共享平台。A企业于2017年开始搭建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经过一年的开发和试运营,于2018年底研发出对接财务信息系统,业务信息数据不再需要财务人员采集,而是在每道工序完成后由业务人员操作确认,既保证了业务数据、财务数据的真实可靠,又满足了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以图书生产业务流程为例,选题一经采用ERP就自动生成选题编号,并作为唯一识别号运用到所有环节。稿酬依据合同条款安排支付,“三审三校”费用支付标准、支付对象和字数等信息在确定选题编号和收到样书时导入ERP,一旦达到可支付状态,系统将自动计算出金额,会计和财务经理双重审核无误后,银企直联系统自动付款。图书排印装费用依据同样原理,通过工价系统处理。图书发货后,发行业务员将物流单、发书单等电子材料上传,发行专员复核无误后,自动生成结算单并开发票,根据到款先后时间钩稽对应的结算单。ERP系统将整套业务信息数据推送到财务信息系统,根据会计准则制定好核算规则,自动生成凭证,财务人员每日工作主要聚焦在凭证复核和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钩稽验证上。
不仅图书生产和结算流程实现了自动对接管理,费用报销、往来款勾销、职工薪酬、总账核算、财务报告等工作也均实现了自动化处理。此外,信息共享平台还衍生开发了预算管理、绩效管理、面对业务前端的管理报告等功能模块,推动财务人员从核算方向朝财务管理方向转变,将财务工作推进业务前端,实现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的有效融合。
(四)提高人员专业能力,打造高素质的财务团队
信息技术的建设和应用,可以促进业务与财务的深度融合,实现数据共享。在融合过程中,必须转变工作思路、快速处理棘手问题,这要求财务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首先,企业可以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参加专业培训,通过学习专业课程,让其系统掌握各种先进的理念、方法及工具,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其次,可以派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强的年轻同志定期到业务部门轮流兼岗,掌握最前端的经营活动和业务信息,并结合管理报告发现的问题,形成调研专项报告,从财务管理视角提出建议。最后,要提升财务人员的沟通能力,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在发现问题时,财务人员会很自然地从会计准则角度的考虑,与业务人员沟通时可能出现缺乏共同语言的问题。财务人员只有跳出财税岗位,从更加宏观的角度考虑业务,运用财税知识进行价值评价,业财融合管理模式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作用。
四、结语
在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企业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升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业财融合是非常重要的途径。本文探索业财融合工作在A图书出版企业的开展情况,夯实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弥补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漏洞,规避了经营风险,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为多元化集团的发展转型升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为人民交通出版传媒管理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丁平.大数据思维与企业财务管理转型的几点思考[J].财务与会计,2020(6):76-77.
[2] 董普. A公司风险控制体系的建设实践[J].财务与会计,2020(7):77-78.
[3] 杜红莉.从业财融合视角看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J].商业会计,2017(8):58-60.
[4] 陈晓岚.国有企业业财融合实施路径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11):14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