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生态优先建设美丽乡村
2020-07-30张立志
张立志
国家于2013年正式启动了“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并在2014年2月正式发布了包括产业发展型、生态保护型、城郊集约型、社会综治型、文化传承型、渔业开发型、草原牧场型、环境整治型、休闲旅游型、高效农业型等在内的美丽乡村建设十大发展模式。不同的美丽乡村创建和发展模式各有侧重,但是总体上突出了“和谐、友好”的基本特点和內在特征,强调“与社会、与自然、与产业”的和谐、友好发展思路和建设模式,使得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当下助推我国乡村地区加快改善社会经济发展风貌,勾勒新的乡村发展风景线的重要方式。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模式,生态优先成为诸多模式实践过程中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和基本要求,也成为乡村更美的重要保障。坚持生态优先,是从创建理念到创建实践的各个环节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提质升级。
第一,坚持生态优先,是彰显美丽乡村建设理念的重要内容。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理念充满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至高追求,充满了对社会经济双赢目标的热切期待。新时期中央对我国的乡村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建设思路和发展要求,并在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综合治理等多个美丽乡村建设模式之中,以加快生态扶贫、发展生态产业、加强生态保护、助推生态文明等为核心任务的不同创建内容和相关形式深刻反映了生态优先理念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是对当前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理念的充分彰显和进一步深化。生态优先的建设理念对未来我国各类型发展模式支撑下的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也能够通过生态优先理念的指导,切实提高各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按照既定的顶层设计来运行和发展。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本理念,依托生态优先的根本思想认识和观点,充分构建我国综合系统平衡的美丽乡村空间体系,实现乡村内外和谐、美好的新局面。
第二,坚持生态优先,是指导美丽乡村建设实践的总体要求。在美丽乡村建设实践的过程中,坚持生态优先,实质上是善于生态保护、生态和谐、生态美好的基本思想和认识对涉及乡村地区促进产业发展、改善村容村貌、保障基本生计、完善社会服务、改善基础设施等一系列建设实践活动提出的总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探索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和建设思路的过程中,加快乡村地区产业发展向生态优先理念上转变,确保产业发展的每个环节凸显绿色与环保特征,拒绝高污染、高排放等重大工业项目,同时对产能落后、技术陈旧、效率低下的企业、产业等坚决说不,严格执行乡村产业发展中的生态优先总体要求。在推动乡村地区传统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同样需要秉持生态优先的基本理念和发展要求,大力发展各类型生态农业、绿色有机农业等,提高农民收入,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为在生态优先理念指导下的新型农业业态发展提供充分的组织保障和体制支持。
第三,坚持生态优先,是落实美丽乡村建设实践的根本保障。生态优先理念不仅仅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总体要求,同时也是充分落实美丽乡村建设实践的根本保障。美丽乡村的建设目标既包含乡村地区的产业发展、社会风貌,同时也包括精神文化、思想状况,还包括乡村环境和自然资源,可以说包含了一系列的丰富内容和多层次指标。因此,生态优先理念也是对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实现的根本保障,没有生态优先下的绿色、生态、环保、高效等标签的坚定要求和执着追求,就无法在建设实践的每个环节确保对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的严格匹配与落实。2013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省鄂州市并与基层干部群众座谈时再次强调:“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乡村,是要给乡亲们造福,不能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如何保障能够在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乡村时坚持做到“把钱花在必要的事情上”,始终坚持将生态优先与建设工作紧密结合、时时对照十分重要。
如何践行生态优先的建设理念,加快黑龙江省美丽乡村创建活动需要充分的顶层设计智慧和行政组织管理能力。具体来说,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首先,从乡村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入手,积极构建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乡村环境治理政策体系。在美丽乡村创建过程中,充分认识环境治理和资源保护工作的复杂性,充分理解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构成要素和系统规律,实现一体化治理和综合保障,推动乡村环境的持续改善,从而提高人们的自然生态环境幸福指数。其次,加快形成乡村地区美丽、发展的绿色驱动力,借助强有力的生态环境支撑和资源支持,形成当前复杂形势下黑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动能,转变绿色资源禀赋为发展驱动力,提升乡村地区生态产业快速向主导型、支柱型产业转变,提升乡村地区的发展竞争力。再次,建立美丽乡村地区发展和进步的综合保障机制。这是确保前两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一定程度上也是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活动能够顺利持续推进的基础条件。比如,建立科学严谨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监督管理机制,建立乡村地区生态产业绿色发展的市场机制,建立乡村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机制等。最后,还需要在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中始终强调社会参与和政府主导的基本思路。美丽乡村是乡村地区每个人的使命与任务,与自身的幸福、健康、发展密切相关,提高全社会的参与度可以很好地推进创建活动加快实施,尽快实现美丽乡村的建设目标。
(作者系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责任编辑/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