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环境成为幼儿的老师
2020-07-30付灵敏
付灵敏
对幼儿教育来说,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之一,幼儿园教师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实现环境育人的目的。
众所周知,幼儿园没有固定教材,但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好奇心和不确定的注意力又决定了他们所接触的任何事物或现象都是现成的教材。在幼儿园学习期间,幼儿园的设施和环境等无疑是幼儿最“亲近”的教材,最常用的教材。因为他们既在这样的设施和环境中游戏、交际、启智,也在这样的设施和环境中学习、探索、成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幼儿园的设施和环境就是幼儿最生动的教材,就是幼儿最直接的教辅资料。开放、互动的教育环境可以培养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而幼儿园区角的规划与布局、区角活动的创设,则是幼儿园良好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角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教育目标和幼儿认知的实际水平,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探索为主要方式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活动。区角环境是一种“隐形课程”,在区角活动中,幼儿自主参与活动,自发学习,不仅能够促进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更能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幼儿的表现力和综合能力,促进幼儿个性和幼儿社会性的良好发展。
经过调研,笔者发现许多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多注重“主题墙”等墙壁设计和布置,区角的划分界线分明,幼儿进区活动需持进区卡,限制较多,而且,区角规则的成人化倾向严重,教师干预过多,幼儿的自主游戏、自主学习等各项自主活动受到了限制,必须进行“改革”。
一、区角建设应落实“环境育人”
色彩对人的情绪影响很大。3~6岁的幼儿一般喜欢亮丽和谐的颜色,这既是他们的心理特点,也是他们的心理需要。色彩单纯,接近自然的墙面环境,令纯洁的幼儿产生丰富的想象;而协调的色彩既能满足教育要求,又能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
结合相关幼儿教育理论和幼儿实际,笔者对所任教班级的区角创建与环境创设进行了改革,尽可能地减少成人因素,大胆改革传统的“一月一更换、一个主题一更换”的“主题墙”设计,使内外墙面尽可能简单、自然、和谐,体现童真童趣,摒弃一些外在的花哨形式,把更多的空间交给幼儿,把留白的墙面交给幼儿,把区角还给幼儿,并引导幼儿大胆将自己的作品等张贴在墙上展示、分享,充分发挥出环境的教育价值和互动意义。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点投放不同的活动材料,依据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原则,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有目标、有针对性地满足幼儿在原有水平的不同发展需求,将“环境育人”落到实处。
二、打破区角界定,落实自主学习
现有的区角,角和角之间,都有清晰的隔断,幼儿园一般都会用桌椅、玩具柜等进行划分、界定。这种人为的划分、界定既不利于“幼儿的探索活动”,也不利于“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区角建设应该打破区角和区角之间过于清晰的划分与界定。结合幼儿活动、幼儿注意力等实际状况,笔者将桌椅、玩具柜等设施投放到区角中间,使各区角不再有人为的障碍,幼儿在活动中可以自主选用各区角的活动材料。区角边界的模糊或消失,扩大了幼儿的活动空间,也为区角间的互动、合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区角游戏不再让幼儿感到单调乏味。比如,笔者根据学情,将图书区、美工区、游戏区与表演区有机整合,幼儿可以在图书区阅读,可随时根据自己的兴趣到美工区加工、制作,一旦发现幼儿的注意力转移,笔者立即引导幼儿到游戏区进行趣味游戏,或引导幼儿到表演区进行表演。這样,就打破了传统的单个区角的活动限制,幼儿可从一个区角自由转到另一个或多个区角活动,实现了幼儿活动个性化和自主性的教学目的。
三、科学合并,保障区角建设空间
绝大多数幼儿园是利用幼儿活动室的角落、走廊、楼梯道等空闲地方创建区角,这也正是幼儿园“因材设区”的客观要求。但是,笔者认为,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科学使用活动室,扩展区角建设空间。
幼儿园的课程大多以游戏、户外活动为主,集中教学活动相对较少。根据这个实际,笔者将集中教学室和幼儿午休室合为一室,剩下的一室单独建设区角,并将相关的活动设施集中到这里。这样,区角设置更加完善、活动空间更加充足,区角和区角之间的间隔区分也不再明显。无论是活动材料的使用,还是区角的利用,幼儿都能自由选取,大大增加了幼儿游戏、活动的兴趣,减少了幼儿活动的障碍,客观上也让区角成为幼儿园环境育人的载体,成为“去小学化”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实现幼儿园教育“科学保教”的目标。
四、改革区角建设,保证幼儿活动的自主性
传统的区角建设,都设有进区牌和区角规则,用以限定进区的人数以及游戏的玩法,这种区角建设,看似对幼儿有所帮助,实则缩小了幼儿的游戏和活动空间,束缚了其想象力和个性化发展。
在区角活动中,幼儿自主参与活动,自发地学习,可以促进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培养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也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主动参与、好奇好问的能力,更能增强幼儿的表现力和综合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良好发展。如果在区角建设中,过度注重进区牌和区角规则,会限制幼儿的自主性、自发性、探索性、好奇心、合作意识、创造性等能力的发展。因此,笔者在保教实践中,主张摘掉进区牌,泛化游戏规则,给幼儿提供更加开放、宽松的入区条件和游戏空间。作为保教人员,幼儿园教师要相信幼儿,他们是游戏和活动的高手,他们是真正的游戏者和活动主角,让幼儿成为活动和游戏的主体,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大胆改革区角建设,如此,才能保证幼儿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自主学习,健康成长,发展其良好的社会性。
仅从硬件上改革还是不够的,教师要在硬件改革的基础上敏锐观察幼儿的阅读、游戏、手工制作等活动,及时记录幼儿的活动轨迹和兴趣点,并进行细致分析:环境创设是否适宜,布局是否合理,提供的活动材料是否再作调整,在开放的游戏环境中,幼儿的游戏行为是否恰当,幼儿活动的兴趣在哪里,对于很少接触的区角如何调整,幼儿在游戏中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等等。有了分析、反思和调整,才能充分发挥区角的教育功能,体现游戏或活动的教育意义,促进幼儿在区角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真正做到“环境为幼儿服务”。
幼儿园区角建设要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要结合幼儿不同年龄特点的不同发展需要,为幼儿提供更加广阔的成长空间,大胆放手,让幼儿的活动和游戏真正“自主”起来,彻底改变成人化的思想和做法,让幼儿成为环境和游戏的主人,最终达到“科学保教”的教育目标。
(作者单位:老河口市中心幼儿园)
责任编辑 吴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