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境下以传统文化涵养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研究
——主要以传统文化经典《红楼梦》为例*
2020-07-30郭孔生
郭孔生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925)
一、引言
如何增强高职学生全力实现中国梦的动力?如何更好提升高职学生的文化自信?如何以传统文化涵养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在中国梦、文化自信为核心的思想引领下,我们将全力以赴、深入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学与文化经典的深邃思想与丰富资源,构建优秀传统经典“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渗透模式,以传统文化涵养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用优秀传统经典实现德育教育“潜移默化”和“润物无声”的良好效应,为培养具有“大国工匠”情怀的、德技双修的创新性人才探寻行之有效的路径。因为,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梦,是中华传统文化得到大力弘扬的梦。
早在2001年,中共中央在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就已明确指出,要“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1]。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文件告诉我们:以“理论灌输”作为主要方法的“德育灌输模式”[2],已经无法适应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在这个体现着开放性、自主性、平等性、多样性等显著特点的自媒体时代,德育工作者必须更多采用“课堂点染”“文化渗透”“文学熏陶”等手段作为主要方法的“德育渗透模式”,即必须从大学生的认知、情感、思想、意识、行为、心理等多方面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不同学科的自身特点,充分挖掘各类课程的丰富资源,在课堂内外,在线上线下,通过师生之间的交往,通过同学之间的影响,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但把德育融入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与各个环节之中,而且充分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还要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的宿舍、饭堂、运动场、娱乐场所等地方。德育无时不有,德育无处不在。这种时时处处都体现着德育的渗透引导模式,这种创新性的研究,不但可以实现德育教育“潜移默化”和“润物无声”的良好效应,还可以为祖国培育德技并修的“大国工匠”贡献一分绵薄的力量。
但是,长期以来,在推行德育教育的实际工作中,虽然有些德育工作者已经关注到了古代经典的文学功能,也关注到了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但是如何把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所蕴含的德育思想渗透到教育工作中,如何以传统文化涵养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形成“渗透引导”的德育模式,这是很多德育工作研究者还没有展开深入研究的课题。不过,我国的传统文化经典灿若星河,为了让我们的研究更具代表性,我们决定把《红楼梦》这部经典作为切入点。因为《红楼梦》不但位居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首,而且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学经典的“珠穆朗玛峰”,虽历经300多年历史长河的惊涛骇浪,但《红楼梦》的研究之热,不但有增无减,而且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红学热潮。所以,探寻《红楼梦》德育思想与当前高职德育的契合点,探寻以传统文化涵养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并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把传统文化经典《红楼梦》的德育思想创新性地运用于当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去,这不仅是我们研究的目的,更是我们肩负的时代使命。
二、传统文化经典《红楼梦》中德育思想研究综述
在国外研究方面,据搜集到的有限材料里,暂时还没有看到专门把《红楼梦》德育思想与高职德育结合起来研究的资料。但是国外对于文艺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成果还是有的。马克思就曾指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他们在自己卓越的、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3]列宁甚至直言不讳地说:“文学应当成为党的文学”,文艺作品具有“教导人、鼓舞人和引导人”[4]的作用。可见,把《红楼梦》这部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所蕴含的德育思想渗透到高职德育工作中,并形成“渗透引导”的德育模式是完全可行的。
在国内,关于《红楼梦》教育思想的研究成果相对比较丰富,归纳起来可分为四类。
一是《红楼梦》中的道德研究。朱引玉(2002)认为,《红楼梦》中的封建伦理道德主要是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不同关系来反映的[5];王彩玲(2007)认为,《红楼梦》对未来道德的建设虽然没有提出明确的设想,但是它以人为本的道德重建也是我们当下所应该推崇的[6]。
二是《红楼梦》思想的研究。冯其庸(2005)认为,《红楼梦》强调的是对个性的尊重,并且把爱情上升到了思想融合的高度[7]。王蒙认为,《红楼梦》强调的是生活化、人性化,是对人生的关注。李希凡认为,《红楼梦》体现的是一种“人本”的思想。李大博(2013)认为,《红楼梦》的归旨是人性的回归和自我价值的彰显,这是我们当代价值观构建的终极性回归[8]。
三是《红楼梦》教育观的研究。郑万钟(1999)认为,《红楼梦》的教育目的是救人警人、正风正世、报国补天[9],这不仅是针对被教育者,而且也是对各阶层的家长、教育者、管理者深重的教诲和劝诫,而且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整个社会的教育都有着积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李慧(2005)认为,《红楼梦》中的教育观、教材观、教学方法观以及学习方式等,均有超越所处时代的超前意识,颇具研究和借鉴意义[10]。
四是《红楼梦》的思想政治教育观研究。桦叶(2003)认为:提高教育者自身的修养和素养,改变教育者传统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11]。冯娇娥(2011)指出,《红楼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观是根据个体实际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因材施教,关注受教育者内心世界的变化[12]。
综上所述,《红楼梦》教育思想的研究已经涉及道德、思想、教育观、思想政治教育观等诸多方面,这些研究对现实、对当下都有较强的参考与借鉴作用,但是这些研究都没有与高职德育结合起来进行思考,所以,本文的研究是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把传统文化经典《红楼梦》中的德育思想,创新性地在高职德育这个领域进行实践与尝试,并积极探寻以传统文化涵养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研究。
三、立足时代语境,以传统文化涵养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出台之后,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当下的重要命题之一[13]。所以,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探寻提升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方法与路径就显得尤其重要。我们深入挖掘《红楼梦》这部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中的德育思想,结合高职德育的实际,并沿着以传统文化涵养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全面探索了《红楼梦》这部文学经典在高职德育实践中“潜移默化”和“润物无声”的德育渗透模式,通过“以案例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以道德情境为中心”[14]等启发式教学方式,在探索与实践过程,我们创新性地提出了以传统文化经典《红楼梦》涵养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五大路径。
(一)在课堂上,以《红楼梦》的故事为例,融入人生观教育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把《红楼梦》非常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把《红楼梦》的活泼的人物与灵动的故事引入到高职课堂中去,这对于高职学生人生观教育方面是非常有意义的。
比如,我讲《红楼梦》晴雯的故事前,先让学生欣赏现代流行音乐《要嫁就要嫁个高富帅》,然后通过超星学习通进行在线调查:“你是否愿意嫁个高富帅或娶个白富美?”其调查结果如图1:
图1 你是否愿意嫁个高富帅或娶个白富美?
根据调查结果发现,非常愿意嫁个高富帅或娶个白富美的占27%,愿意的占26%,顺其自然的占32%,这三类同学加起来就达到了85%,可见,同学们还是很现实的。通过现场展示这个调查数据之后,我就说:《红楼梦》中就有一位非常想“嫁个高富帅”的丫鬟,你们知道是谁吗?同学们一下子陷入了沉思,给出来的答案各式各样。这个时候,我就开始讲晴雯的故事,讲这个“心比天高”的丫鬟,讲她的出身,讲她的身份,讲她的追求,讲她的理想,讲她的人生结局。然后抛出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晴雯一心想嫁给她深爱的宝玉,她的这种追求与理想好不好?你对这样的追求与理想有什么看法?你对晴雯最后的人生结局又有怎样的看法?通过故事,通过讨论,最终让学生明白:我们不论身处何时、身居何地,都必须拥有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当然还要有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积极进取精神。但是,最为关键的是我们的理想、我们的目标、我们的追求,都不能脱离生活的实际,更不能超越社会的现实。只有这样,我们的理想、目标和追求才能开花、结果。只有脚踏实地,从现实出发,凭着积极进取的精神,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才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在普通平淡的现实生活中,享受幸福快乐的人生。通过在课堂上的引导,通过激烈的思想碰撞,晴雯这个形象就成了同学们在课外继续讨论的一个话题,为了更深入了解晴雯的更多细节,很多同学都去阅读《红楼梦》的相关章节,这不但可以让学生在人生观与价值观方面得到深刻教育,还可以激发更多学生深度阅读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这种一举多得的做法,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在这里所说的理想、目标与追求,与人的欲望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一个人一定要有理想,但绝对不能有贪欲。理想与欲望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很不好区分。所以,在课堂上,除了让同学们进行讨论之外,我们还以《红楼梦》中贾雨村、薛蟠、贾瑞这些非常鲜活的形象作为例子,让学生们明确理想与欲望的本质区别。例如,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帮助薛蟠开脱罪名,这就是贾雨村为了保官、升官而作出的重要“抉择”,这是他仕途欲望膨胀的结果。我们一定要让同学们明白,这种欲望与理想、与目标是有绝对区别的。虽然两者长得很像,并且都指向未来,都有积极的行动。但是理想具有使命感、理智感和高尚感,在实现过程中会虑及他人,容易得到人们的肯定与赞赏,而欲望(特别是贪欲)具有投机性、侵略性和独占性,往往表现为一种强烈的占有,得到的只有反感与厌恶。
(二)在生活中,以《红楼梦》的人物为例,融入生命教育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把《红楼梦》这部经典的作者对生命的看法、观点与态度跟同学们分享,并引申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这对于高职学生对自己的人生、特别是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将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生命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自己心目中的“自己”,把生命中的爱,快乐地传递给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把生命中的亮点,幸福地展现在自己生活的世界里,把自己独特而又美丽的光彩,洒向社会、洒遍人间,并最终实现“我之为我”的生命意义与人生价值。这样的教育,对于一个高职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在开展生命教育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把传统经典与高职德育融合起来,我们一直非常重视传统经典这一重要媒介与载体。所以,在高职生命教育实践中,要实现生命教育的目标,首先就要让学生明白生命的无常,珍惜自己的生命,传递爱心,关怀别人。比如,我讲《红楼梦》中“无常”生命观之前,先让学生观看2分钟的小视频《中国史上最大地震》,然后通过超星学习通作一个在线小调查:“该视频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其结果如图2:
图2 《中国史上最大地震》这段小视频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从调查结果中发现,产生“无常感”的同学占27%,“幻灭感”的占28%,“梦幻感”的占32%,这三类同学累计达到87%,可见,通过观看这段视频,学生明白了什么叫“幻灭”,什么叫“无常”。现场展示在线调查结果之后,我就抛出一个问题让大家讨论:伟大经典《红楼梦》中的“无常”是怎么表现的?知道吗?同学们被我的话引回到了《红楼梦》中来,经过讨论,同学们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这个时候,我就开始讲《红楼梦》的生命观,讲《红楼梦》这部伟大经典所写的“红楼一梦”、“太虚幻境”、“真如福地”、“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等等,《红楼梦》写出了人生中的变幻莫测,把人世间的真、假、有、无全部混在一起,这种写法给我们最大的感觉就是:人生如梦,生命无常。最后让同学们说说,有没有痛失至爱亲人、丢失至爱宝物的经历。通过这种亲身经历的“无常”与大地震引发的“无常”,与《红楼梦》中的“无常”进行对比,这种教育方式,竟然成为了我在生命教育中最能触动灵魂的教育方式。
在这方面,作为传统经典的《红楼梦》就具有天然的优势。《红楼梦》不但详尽描述了贾家这个百年望族的衰颓和败落以及不同人生命运的沧桑变迁,而且反复阐释了“月满则亏”、“盛极必衰”、“荣辱自古周而复始”的道理。不过,《红楼梦》最重要的价值远远不止这些,这部经典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对生命与灵魂的探索。《红楼梦》最难得之处在于,通过描写一个充满快乐与诗意的大观园,在那里,每一朵生命之花都非常之灿烂,但是,一场“风雨”之后,这些美丽的生命之花都纷纷“凋谢”。在阅读过程中,我积极引导同学们感受生命中的最美丽、最有价值的人/物被毁灭时的那种“幻灭”与“无常”。特别是这种毁灭在非人力所能挽回的时候,将会更为明显,更为深刻,更为入心入脑,这时同学们对生命的思考也一定会更为深刻。
(三)在学习上,以《红楼梦》的时间观念为例,让学生学会管理时间
通过对《红楼梦》时间观念的分析,我们发现其惜时意识方面的教育功能还是非常明显的,并且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意义。时间管理能力不但是高职学生自我管理的核心能力,而且是一个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巧。所以,在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时,我们决定把文学经典《红楼梦》的时间观念与管理方法作为重要载体,引导学生进行时间管理,让学生学会有效管理自己的时间。
在每次讲时间管理之前,我都会在超星学习通抛出这样一个有意思的问题让学生回答:有一家非常好的银行,每天早上都在你的账户里存入¥10,000元,但是这些钱必需每天花完,没有花完的不能结转到明天,到结算时间将全部清零,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做?调查结果是:99%的同学选择了“把钱花光”或“全数提取”,见图3。
图3 面对你银行账户里的¥10,000元,你会怎么处理?
我对同学们这种明智的选择,点了一个大大的赞。接着,我就引导说,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一个银行,同学们,你知道吗?这个问题让所有同学都陷入了沉思,很多同学更是满脸的疑惑,在同学们思考、讨论两三分钟之后,我公布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这个银行就是“时间”。“时间银行”每天在我们的账户中都存入了24小时,绝对不会因为人的出身、贫富、贵贱而有所不同,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非常稀缺的重要资源。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不同,是时间管理能力的不同,时间管理能力强的人,其核心竞争力才会好。
在这个时候,我又把同学们引回《红楼梦》:在《红楼梦》中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她17岁时就成为了CEO,她除了精明强干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时间管理能力非常强,同学们,你们知道她是谁吗?在同学们充分思考、讨论之后,我开始讲王熙凤的故事,王熙凤是一个非常忙的人,她是荣国府的大管家,在秦可卿死后,她还要协理宁国府。一个人的时间与精力都是有限的,为什么王熙凤在管理好荣国府的同时,还能管好宁国府。王熙凤强大的时间管理能力,不值得我们每个同学学习吗?王熙凤是如何管理她的时间的?她又是如何管理好荣宁二府的?她采取了哪些特别有效的措施?这些都是我让同学们去探究的问题。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在课后认真阅读《红楼梦》这部经典名著中的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等相关章节。阅读完之后,同学们不但要回答我留给他们的问题,而且还要把原文中的相关语句作为支撑材料,并做成PPT,在下次课到讲台上给全班同学进行展示。
这种做法让我们收到了一举多得的良好效果,同学们不但知道了时间管理要有详细的计划,还要有具体的措施,更为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执行力。在培养高职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方面,我主要侧重《红楼梦》微观时间教育功能的挖掘与探索,当然,我经常把王熙凤对时间管理能力作为最突出的典型来跟学生讲。因为《红楼梦》的时间观念在语言表现方面主要体现两大特点:一是在宏观时间上,体现出悠远模糊的特点,故事发生的时间是“无朝代年纪可考”的,因为《红楼梦》的作者告诉我们不必“拘于朝代年纪”;二是在微观时间上,体现出高度清晰的特点,每一件事的发生都有非常准确的时间[15],如“倏忽又是元宵佳节”,“卯正二刻我来点卯”这样的时间又是如此之精准。
(四)在交往中,以《红楼梦》的恋爱观为例,融入爱情观教育
《红楼梦》作为一部“大旨谈情”的伟大经典,在爱情观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人际交往中,我往往以《红楼梦》的恋爱观为例,融入了爱情观教育。对于二十岁左右、正值谈情说爱年龄的高职学生,我对每一届学生都会进行一项关于“大学生谈恋爱情况”调查。据去年的调查结果显示,赞成谈恋爱的同学占64%,而正在谈恋爱的同学达38%,见图4。
图4 大学生谈恋爱情况调查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正视这一问题,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爱情观进行引导,如果是他们的恋爱观出现了偏差或错误,那将会给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未来带来多方面的危害。对于《红楼梦》的爱情故事,我跟同学们讲得最多的当然是“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
“金玉良缘”是指贾宝玉与薛宝钗的爱情,因为薛宝钗戴有一个金锁,并且癞头和尚说,将来一定要找一个有玉的人来配。巧得很,贾宝玉就是一个衔玉而生的人,更巧的是宝玉那块玉上“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这八个字,与宝钗金锁上“不弃不离,芳龄永继”这八个字正好是一副对联,这就暗示着宝玉、宝钗必然结为连理的结局。但是《红楼梦》第五回《终身误》这首曲子却唱:“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这里的“木石前盟”又是指什么呢?就是《红楼梦》中宝玉、黛玉最纯洁的红粉痴恋,他们二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长大后,他们的爱情纯洁高尚、忠贞不渝、生死相许、伟大感人,这绝对是一出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但因为受社会、家庭、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宝黛之间这段纯洁感人的爱情故事最终变成了一出悲剧。
在对学生进行爱情观教育的时候,我们通过“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这样的爱情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与爱情观,让学生们明白:在恋爱中,就必须保持纯洁、保持高尚,双方在两情相悦的基础之上,努力做到忠贞不渝。通过感人的故事,通过教育的引导,同学们知道了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与爱情观的方向。同时,我还让学生在线上、线下广泛参与讨论,通过充分讨论之后,总结归纳出正确的爱情观必须包括“忠诚”、“激情”、“承诺”、“亲密”、“责任”五个要素,“忠诚”是婚姻的防腐剂,“激情”是爱情的兴奋剂,“承诺”是婚姻的保鲜剂,“亲密”是爱情的提神剂,“责任”是婚姻的镇静剂。只有激情,那是初恋;只有亲密,那是友谊;没有亲密的承诺,那是空头支票;如果没有承诺,那爱情就没有了安全的保障,时刻都有崩溃的危险;但是如果没有忠诚,那恋爱关系就难以为继,婚姻关系就容易破裂。就这样,我们通过讨论、引导、教育,学生不但明白了正确爱情观的五大要素,而且明白了五大要素的相互关系。
这种以传统经典作为导入的教育方式,以爱情故事导入的爱情观教育方式,不但可以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传统经典,而且还可以唤醒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力。所以,这是一种既必须又非常有意义的德育教育路径。
(五)在择业时,以《红楼梦》的人物故事为例,融入职业道德观教育
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不但是我们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是高职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当前的高职学生总体上看是有理想、有追求、敢创新、积极向上、思想健康的一代,但是因为他们生活在开放、包容的自媒体时代,受到多元、多变价值取向的影响,所以,他们当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敬业精神不够、理念信念模糊、奋斗精神不足、诚信意识淡薄、协作观念不强、社会责任意识缺乏等多方面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帮助高职学生摆脱人生困惑,走出就业迷惘,促进他们自我发展,实现他们的自我价值,我们怀着这样的目标的与任务,决定从传统文化与传统经典中找到一条可以突破的路径。于是,我们尝试把《红楼梦》中精彩的人物故事提炼成生动活泼的教育案例,在学生择业与就业的时候,融入到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观教育中去。因为职业道德的内容非常丰富,我们进行教育引导时,都会根据实际情况,有所选择,有所侧重。例如,我们如果要讲办事效率,一定要讲王熙凤;要讲公道办事,一定要讲平儿;要讲敬业精神,一定要讲探春。
首先,讲王熙凤时,我们就会讲这个大管家如何管理贾府的精彩故事与细节,讲她十七岁就当上了贾府的大管家,还可以把三百多人的封建大家庭管理得井井有条。王熙凤不但是一个尽职尽责、干净利索、卓有成效的高级管理人才,而且是一个长辈认可、小辈尊重、精明能干的女强人。在宁国府秦可卿去世后,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作为一名忠于职守、办事卓有成效的管理精英,她一出马,宁国府杂乱无章的局面立即就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她这样的管理成效足以令我们当代很多企业管理者佩服。这种专业精神,这种卓越成效,就体现在我们文化经典的精彩故事中,这样的故事,多讲、多谈、多讨论,可以给高职学生以一种熏陶潜染、春风化雨的力量。
其次,讲平儿时,我们就会讲,她是王熙凤的助理兼秘书,是王熙凤身边最得力的助手。作为王熙凤的助理兼秘书,平儿办事公道、处事公平、为人正直、裁决公正、不徇私情等方面都有非常突出的表现,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平儿的故事与细节,都是我们重点讲述并让学生重点讨论的内容。
再次,讲探春时,我们会侧重讲探春的敬业精神。探春是贾府四姐妹中非常聪明、做事非常有分寸的人。王熙凤生病期间,是她协助王熙凤管理贾府的。从她协理的工作情况,我们可以看到探春是一个非常敬业、非常有创新精神的管理者。每当探春在管理中有新的建议,或者要推行什么新的改革方案时,探春一定会先向王熙凤汇报,这是探春的聪明,因为她要让王熙凤非常明确地意识到:王熙凤才是这个大家庭的真正掌权者,我探春只是暂时的代理,这也是探春在办事分寸上把握得非常好的表现。她的这种敬业精神与认真负责的态度是得到王熙凤与贾家上上下下的肯定与认可的。
当然,除此之外,我们还会讲探春的秉公办事。要讲这个故事,我们就要让学生明白探春庶出的身份,再让学生对探春生母赵姨娘兄弟赵国基去世时,是给20两银子,还是40两银子的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因为如果按贾府惯例是应该给20两银子,但袭人母亲去世给的是40两,所以吴新登家的就想按40两支取。但是,探春最后并没有同意,还是按贾府20两银子的惯例支取,就是她的生母赵姨娘来闹事也没有改变这个决定。这个故事,不但涉及秉公办事的问题,还涉及能否以权谋私的问题。最终,同学们明白了:探春的秉公办事精神,并没有因自己有权而徇私,这不但是一种非常可贵的社会美德,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职业道德。
综上所述可见,像《红楼梦》这样的伟大经典,其实拥有非常多的、关于德育教育方面的丰富资源,我们只要遵循文化自信的方向,按照利用经典、开发经典的思路,以传统文化涵养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指针,就一定可以发现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传统经典中更多与当代德育教育相关的教育元素和教育故事,通过故事的方式,通过德育渗透的方式,结合当前高职学生的实际进行探索与实践,我们一定可以更大限度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最终实现传统经典与高职德育创新融合,增强高职学生全力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提升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力,并为培养“德技并修”的“大国工匠”式的人才贡献一分绵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