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绿汀儿童歌曲的钢琴伴奏探究
2020-07-30朱昊
●朱 昊
贺绿汀儿童歌曲的钢琴伴奏探究
●朱 昊
(浙江音乐学院,浙江•杭州,310024)
贺绿汀是我国享有威望的音乐家,一生致力于推动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事业。在他创作的诸多儿童歌曲中,有6首配有钢琴伴奏,这6首作品是西方作曲技术与中国民族音乐初步结合的见证。以贺绿汀6首配有钢伴的儿童歌曲为研究对象,针对钢琴伴奏的编配,采用音乐形态学的方法,对其形式、逻辑、结构、技法进行解读,总结其创作特征,为20世纪钢琴中国化探索下的儿童歌曲的创作研究提供新视角。
贺绿汀;儿童歌曲;钢琴伴奏
贺绿汀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著名的作曲家、理论家、教育家。其创作的音乐涉猎广泛,有歌曲、钢琴、管弦乐、电影配乐以及一些秧歌剧音乐和器乐独奏作品。他曾说:“我们应该鼓起勇气来建设崭新的中国音乐!我们虽然用不着刻板地模仿西洋音乐,但是有许多有价值的西洋音乐理论我们必须采取,作为建设新中国音乐的借鉴。我们的音乐虽然可以发挥东方民族精神,但绝不为狭义的民族意识所束缚⋯⋯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及分析中国一切过去的音乐,给它算总帐,同时把握住现代中国的时代精神的脉搏,以成熟的技巧,热烈的情绪,反映我们伟大的时代,去担负起新中国音乐的使命。”[1](P3)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无不贯穿着“中西结合”的理念,具体到其创作的儿童歌曲中,尤其是22首中配有钢琴伴奏的6首小曲,更是展现出对钢琴音乐中国化的探索,体现了当时民族文化与精神内涵。
一、贺绿汀创作儿童歌曲的机缘
儿童歌曲是贴合儿童心智,适合儿童演唱的一种歌曲类型,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贺绿汀的儿童歌曲创作贴近生活,易于传唱,且有教化功用,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一)时代背景
中国儿童歌曲从20世纪初诞生起已走过百年历史。在不同时期的政治、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各时期的儿童歌曲在歌词内容、曲调创作及体裁形式上均有不同的特点。
中国儿童歌曲诞生于民国初期,因学堂的兴建而兴起,是为音乐课的开设和学堂歌唱所需进行编创,由而也被称为“学堂乐歌”。兴起之初,创作明显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呈现出“洋腔洋调”的特性。至1919年,五四运动的开展使中国儿童歌曲进入到新阶段,为顺应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核心思想,这一时期的儿童歌曲大多选取中国传统的民族曲调,再填入新词,改变原先的创作模式,更多的是在展现民族风格特征。30年代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战争背景下产生的创作更具使命感,为激起人民斗志,由而多展现中国人民奋不顾身、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带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与浓厚的政治色彩。
(二)个人经历
贺绿汀的学生时代,正处“废科举、兴学校”的民国初期,当时各学校纷纷开设音乐课程,学堂乐歌风行。面对这一现象贺绿汀曾说:“那时所谓的音乐就是唱歌,而且这所有的歌曲都是从日本来的,当时日本音乐也是在萌芽时期,一般写歌曲的人模仿西洋简单的歌曲形式而用五声音阶写出学校与军队所用的歌曲,这些歌曲的特点是节奏呆板、旋律单调,常喜用一音反复多次,记谱法不用五线谱,而用阿拉伯数字代替。”[1](P116)对此,贺绿汀开始自己编词作曲,创作有大量歌曲,其中就包含22首儿童歌曲。通常以当时广泛传唱的童谣为歌词,配上朗朗上口的简单曲调,改善了原先依日本音乐进行填词的单调、生硬。
贺绿汀的儿童歌曲创作集中于他从事音乐教育事业期间,即1930年至1941年。任教经历,让他对中小学音乐教育情况有较全面了解,且熟知儿童的心理需求和特殊心理状态。同时师从黄自学习西洋和声、对位作曲理论的经历,使他率先加入“民族化新音乐”作曲家队伍中。贺绿汀22首儿童歌曲中有6首配有钢琴伴奏,这6首作品体现了“民族化新音乐”的创作理念,借鉴了西方艺术歌曲体裁的形式,并探索了中西结合的音乐创作,实现了西洋乐器与中国曲调的结合。这6首作品,“在创作形式上打破了乐歌僵化的格局,追求歌曲的独立完整性和艺术性,旋律上追求清新、美好和中国风味,”[2](P41)为20世纪上半叶中国儿童歌曲、中国风格儿童钢琴曲创作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二、音乐分析
贺绿汀创作的儿童歌曲中,配有钢伴的6首作品分别是《吃糖果》《我的爸爸》《大家夸我小英雄》《纺织娘》《清流》和《孤儿》,均为乐段结构,乐句为2到5句不等。
6首儿童歌曲可大致分为三类:一是童谣风格浓郁的,曲调朗朗上口,易于演唱的,有《吃糖果》《我的爸爸》《大家夸我小英雄》和《纺织娘》;二是抒情性较强的,有《清流》和《孤儿》;三是中规中矩严格对位的,有《大家夸我小英雄》《纺织娘》和《孤儿》。
(一)《吃糖果》
该曲创作于1935年,A徵五声调式,4/4拍。全曲共8小节,是5+3的非方整性乐段(见图1),无前奏和尾声,两乐句均为弱起。乐曲采用主调和声写法,和声两拍一变,旋律起伏较大,以八分音符、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为主。伴奏上声部与旋律声部间构成模进,且伴有较多的琶音技法,增强了旋律的流动性。
图1
《吃糖果》的第一句由弱起开始,和声进行为Ⅰ-Ⅵ-Ⅵ-Ⅳⅲ6-Ⅴ,和声排列均为规整的三和弦,没有外音,节奏上有二八、附点等组合,较为丰富。第二句的和声进行为Ⅵ-Ⅳ/Ⅴ-Ⅴ,同样从Ⅰ级弱拍开始,最后落在属和弦上,以配合徵调式的歌曲旋律。值得提到的是,在结束和弦和前面使用了一个重属和弦,运用了西方和声学中的离调手法。琶音奏法的柱式和弦,使音乐流畅灵动。从和弦上看,全曲均用了很规范的三和弦排列,没有外音,是一首中国调式旋律与西方和声技法结合的范例。
(二)《我的爸爸》
该曲创作于1940年,调性建立在D宫五声上,2/4拍。全曲共24小节,前有2小节引子,是4+4+4+6+4的非方整性乐段结构(见图2)。
图2
《我的爸爸》采用主调和声写法,第一句和声进行为Ⅰ-Ⅰ-Ⅳ6-Ⅰ;第二句和声进行为Ⅵ7-Ⅳ-Ⅰ46-ⅱ6,该句和声是为配合旋律进行编配的;第三句和声进行为Ⅰ-Ⅰ-ⅲ6-Ⅴ,该句第一小节的Ⅰ级和第三小节的ⅲ6加入了两个临近音来做连接;第四句和声进行为Ⅰ-Ⅳ46-Ⅰ-ⅱ6-Ⅴ-Ⅰ,第二个和弦为四级和弦的第二转位,次中音声部的la音,从第9小节一直保持到第17小节;最后一句和声进行为Ⅳ46-Ⅳ-ⅲ6-Ⅰ,此处的ⅲ6与第三句一样,加入了两个临近音来做连接,歌曲最后落在Ⅰ级主和弦上。
纵观全曲的和声,无论从横向的和声连接、终止式还是从纵向的和弦排列来说,这首作品并不是严格按照西方古典和声学规则写作,而是为符合旋律的五声特点及中国民族音乐风格,在和声的选择上做有大胆的突破。
(三)《大家夸我小英雄》
《大家夸我小英雄》创作于1959年,C宫五声调式,2/4拍。全曲共13小节,分为3句,4+4+6的非方整性乐段(见图3)。以八分音符、十六音符和四分音符的音值组合为主。
图3
该曲的钢琴伴奏采用复调形式,上声部与旋律声部完全相同,下声部以简洁规整的形式进行对位,偶尔在节奏上进行补充,以达声部之间的流动性。纵向来看,声部间以五度音程为主;横向来看,低声部为多三度、八度、二度的旋律进行。总之,两声部的旋律线条流畅,均具歌唱性。
乐曲开始在sol和do两个旋律音上,伴奏以三度和五度关系进行对位,呈现主和弦分解的样式,乐句结尾处运用了中国传统特色的四十六节奏型,进行加花处理。第二句从主音C开始,旋律轻快、积极,节奏与第一句大致相同,两声部以五度音程为主,偶尔加入八度的对位,低声部使用八度大跳,增强音乐的活泼感,同第一句相同,在结尾使用了加花处理。最后一句相较之前,在节奏上有较大变化,加入了附点节奏,使节奏与歌词完美契合。
(四)《纺织娘》
《纺织娘》创作于1936年,D羽五声,2/4拍。全曲共12小节,分为3句,每句节奏基本一致,4+4+4的非方整性结构(见图4)。
图4
该曲钢琴伴奏的上声部与旋律声部相同,整体采用了复调手法,呈现出非常简洁、清晰的双声部织体。乐曲后两句旋律起伏较大,低声部还多次出现八度大跳。从强拍上的音程来看,两个声部之间以五度关系为主,偶尔出现三度、六度、八度等和谐音程,这亦丰富了双声部组合的音响色彩。
该曲第一句旋律主要围绕在sol和la两个音上,前两小节相同,横向上低声部主要用三度、五度音与旋律声部对位,有点像和弦分解的样式。第二句往下进行,低声部先是八度大跳,接着三度往上再往下进行,第二句的第2小节的后拍加入了连接音,使音乐保持连贯性,最后该乐句落在d小调的下属音上。第三句的第一拍先是使用了一个附点节奏往下三度,接着旋律往上走,整个乐句多次起伏,富有流动感,最后乐句落在主音d上结束。低声部以和谐音程关系与上声部对位,两个声部基本上是同向进行,上声部长音停顿时低声部则节奏加快,上声部节奏密集处,低声部时值就拉长,在听觉上营造出声部的层次感。
(五)《孤儿》
《孤儿》是电影《乡愁》的插曲,创作于1934年,e小调,3/4拍。全曲共四个乐句,遵循起、承、转、合的句法关系,4+4+4+4的方整性乐段结构(见图5)。
图5
从歌曲的旋律声部来看,使用了传统六声e羽调式,从钢琴伴奏的和声来看,作曲家采用了西洋小调的思维,整体呈e小调。钢琴伴奏的高声部与人声旋律完全一致,其余下声部大多为长时值持续音,钢琴织体基本呈现为简洁的四部和声样式。
该曲和声节奏均为一小节一换,为了更好地连接,中间偶尔加入一拍和弦或一两个和弦外音。第一句,起始音就是e小调的主音,和声为Ⅰ级但省略了五音,Ⅰ级的三音一直保持在次中音声部直到第三乐句的第3小节结束。乐曲第2小节的低声部下行级进与旋律声部做反向运动,第3小节低音为属音,乐句结束在e小调的Ⅵ级,旋律音为主音。从第一句的织体来看只有三个声部,从第二句起则是清晰的四部和声织体;第二句旋律声部的节奏与第一句相同,旋律从小调的三级音开始,和声为省略五音的III级。为配合旋律声部该乐句的和声进行为:III-Ⅵ-III46-III。这里的和声多次运用到III级,且乐句结束在e小调导音(G大调属音)上,营造出大小调交替使用的游离感;第三句在节奏发生变化,上行的旋律,营造出激昂的情绪,达乐曲高潮。该句的和声进行为:Ⅵ-Ⅵ6-Ⅳ6-Ⅴ。该句的最后使用了小调中升高三音的属,引入了和声小调的导音,并且四级转位和弦到了属音,形成了Ⅳ-Ⅴ的连接;最后一句,节奏与一、二句形成呼应,旋律下行,和声进行为:Ⅳ6-III6、Ⅳ6-III、Ⅳ、Ⅴ-Ⅰ,结束使用了属到主的终止式,在原位主和弦上结束。
综观《孤儿》的伴奏,和声以三和弦为主,偶尔会省略音,为配合五声性的旋律,并没有完全按照西方和声惯用的终止式写法,使旋律和歌词意境形成统一。这说明贺绿汀巧妙地通过音乐表达出歌词中的凄凉、无助和悲惨,从而使歌词更有生命力。
(六)《清流》
《清流》原名为《流水》,原版歌词只有一段,共7句,收录于1981年出版的《贺绿汀歌曲选》中更名且加有第二段歌词,两段歌词共用旋律。全曲共15小节,前有1小节引子后有2小节尾声,调性建立在C宫五声上,结构为2+2+4+3的非方整性乐段(见图6)。
图6
该曲旋律声部旋法以中国民族音乐常用的三度、二度为主,在分句上运用了西方歌曲的技法,如每句从弱起开始。钢琴伴奏部分,主要以复调手法写成,织体简洁。在低声部,使用较长音值,具有旋律性,亦配合了歌唱旋律;高声部则在重复旋律声部的基础上,运用了加花处理,起装饰性效果,丰富了音响效果。两声部间以三度音程的对位为主,在强拍位置也偶尔出现四度、五度和八度的对位。每个乐句的长音结尾处,低声部都采用了加花处理,使乐句之间连贯流畅,声部之间层次分明。整首作品的旋律起伏较大,演唱上有一定的难度。
在第一段歌词结束后,伴奏与第一句衔接,完整的切入第二段,直至曲终。乐曲为弱起,第一句两小节,旋律起伏较大,与歌词形成对应。伴奏上,左手以四分音符为主,右手是二度下行模进,和旋律一起停在了属音上;第二句,相同的节奏,旋律下行,形象地展现了歌词中的垂柳;第三句,相较于前两句,节奏上加入了三连音,伴奏中也出现三连音,与前句在节奏上形成对比,使歌曲的旋律更具动力性,音响效果更为丰富;最后一句,节奏的模仿,与首句呼应,最后结束在主音上。
《流水》中关系大小调的交替运用,歌词与旋律的完美结合等创作手法,是作曲家在给人们塑造一幅小桥流水、杨柳依依的大好春光的景象,同时,借景抒情地提醒人们“时光易逝”,要珍惜时间。
三、创作特征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儿童歌曲创作“有歌意和曲调相违背的,有歌词和乐曲不相等的,有不适合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有的乐曲则是不高尚、不健康……”[3](P95)贺绿汀认为儿童歌曲创作既要给孩子以美的熏陶,又要给孩子以情感的教育。因此,他的儿童歌曲,歌词内容贴近儿童现实生活,童谣、口语是其特点,同时钢琴伴奏很好地配合了歌词、曲调的童谣化特征,顺应其语言节奏,丰满歌曲的声部,是中国五声性旋律与西洋作曲手法结合的成功探索,具体创作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创作手法
从选取带有钢琴伴奏的6首儿童歌曲来看,创作上分为两类:一类采用复调手法,有《大家夸我小英雄》《纺织娘》《清流》;另一类运用了主调和声的手法,有《孤儿》《我的爸爸》和《吃糖果》。整体上,织体简洁清晰,声部间节奏配合简单,尤其是复调手法的创作中,多以三、五度音程为主。《大家夸我小英雄》和《纺织娘》的上声部与旋律声部就完全相同,低声部即以简单的分解和弦进行配合。例如《大家夸我小英雄》的前三小节采用主和弦分解伴奏织体(见谱例1)。
谱例1:
此外,低声部常常在乐句间长音停顿处配有一两拍间奏增强音乐的流动性(见谱例2)。
谱例2:
主调和声手法主要是三和弦的运用,在声部进行中还有使用起连接作用的和弦外音,以及附加音和弦①、代音和弦②的运用。如马思聪所说:“一个作曲家,特别是一个中国的作曲家,除了个人的风格特色之外,极其重要的是拥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大的民族,是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她有着丰富的音乐宝藏,这是任何一个国家所无可比拟的。这份遗产是我国作曲家特有的礼物,是所有作曲家的命根。”[4](P160)贺绿汀并没有严格按照西方和声学的规则,而是根据歌曲五声性歌曲旋律来选配和声,如在西方和声学中Ⅴ级正三和弦,因包含了si,使用的频率并不高,由而半终止和终止处并没有按照K46-Ⅴ;K46-Ⅴ7-Ⅰ的传统写法。再比如,正三和弦中的Ⅳ级,为避免fa在强拍使用,会使用和弦转位,并更多地重复三音或五音,以此削弱偏音的分量。作品《我的爸爸》中就有使用Ⅳ6-I和I-Ⅳ46(见谱例3)的和弦进行。
谱例3:Ⅰ-Ⅳ46
为配合五声性的旋律,会更多选用副三和弦,这与西方和声功能性写作思维不同。例如《吃糖果》的和声完全顺应旋律线条,是将Ⅴ级用于最重要的位置,并在结束时用到重属和弦(见谱例4)。
谱例4:Ⅴ-Ⅵ-Ⅳ/Ⅴ-Ⅴ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五声调式旋律与西方和声学的融合,在保证旋律主导地位的同时,用西方和声进行编配,遵循中国调式思维,而非注重和声功能性,减少了偏音的运用。
(二)歌词意境的营造
歌曲中钢琴伴奏对于歌词意境营造、情感表达十分重要,儿童歌曲也不例外。歌词中包含的情绪,描写的画面均需要通过钢琴的演奏来烘托,从而增强歌声的感染力。
从歌词情感可将6首儿童歌曲分为三类:一类是旋律欢快,歌词内容多表达正面积极的情绪,有《大家夸我小英雄》《纺织娘》《我的爸爸》;二类是节奏舒缓,歌词内容贴近生活且有教化功能,有《清流》《纺织娘》;三类是旋律凄美,歌词内容多带有深深的悲凉,有《孤儿》。歌曲的旋律与词中的情感契合,形象生动,伴奏声部更锦上添花的营造了歌曲意境、传达了情感。
第一类歌曲中钢伴节奏型变化不大,多为重复性的音型,是配合语言节奏在加强歌曲律动。如歌曲《大家夸我小英雄》的第三句有拟声词“扑弄通”,钢琴伴奏便采用后附点的节奏型,先扬后抑,很好地结合了语言声调(见谱例5)。
谱例5:
第二类歌曲展现了较高的钢琴编配能力,节奏和织体较第一类要稍复杂。在《清流》中,伴奏两声部间交相呼应,模仿了弹拨乐声响,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特色。歌词首句“门前一道清流,夹岸边两行垂柳”,对应的钢琴部分旋律线是连绵起伏,亦营造出“清流”水流潺潺的场景。歌曲《吃糖果》的钢伴在巧妙配合演唱声部同时,扩宽了歌曲的音域,且配以琶音奏法,增强歌曲的抒情性,让人仿佛能感受到歌词中“摇船看外婆,外婆请我吃糖果”的惬意、愉悦。
第三类歌曲中代表性的《孤儿》是贺绿汀儿童歌曲中传唱度最高的一首,讲述了一个孤儿无依无靠、流露街头的悲惨故事。乐曲选用的羽调式,贴近歌曲背景,有灰暗、柔和的色彩,钢伴运用长音附和,旋律起伏不大,让人仿佛置身情境,能切实感受忧伤与凄凉(见谱例6)。
谱例6:
结 语
贺绿汀的儿童歌曲孕育在他对儿童教育、儿童成长的关怀之中,为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对于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良好品行的培养他倾尽心力。“优秀的作品要求作曲家应具有娴熟的技巧、全新的观念、深刻的思想。根子要牢牢扎在本民族,同时要坚决面向世界;艺术上要大胆探索求新,但不脱离同时代的人民;技术上要博采众家、精益求精,但不盲目照搬、生吞活剥;思想上要力求豁达、宏观、深刻,但不装腔作势、故弄玄虚。”[5](P32)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贺绿汀的儿童歌曲钢琴伴奏的创作是时代文化发展中的必然产物。他认清当时中国音乐教育的现状,从西方音乐作曲理论和艺术歌曲体裁形式中吸取养分,创作的音乐作品是中国近现代音乐最初进行中西结合的见证,无论是对西方作曲理论的借鉴,还是对钢琴这一西洋乐器进行中国化探索都具有典范作用。
注释:
①附加音和弦:附加其他音级的和弦,所附加的音常是五声正音。这些附加音只起到增强色彩的作用,并不能改变和声的功能,而且附加的音对主音或三音来说是上方纯四度的支持(有时这种结构的和弦的三音也可省略)。
②代音和弦:在五声性和弦结构中,当偏音在内声部时,常用正音代替,以增强民族五声性色彩,但不改变其和声功能。
[1]贺绿汀.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
[2]杨和平.“春蜂乐会”考[J].交响,2008(04).
[3]吴光华.钱君匋[M].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01.
[4]汪毓和.论音乐与音乐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5]金湘.困惑与求索——一个作曲家的思考[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J624.1
A
1003-1499-(2020)02-0120-06
朱昊(1986~),男,浙江音乐学院钢琴系艺术实践教研室副主任。
2020-01-19
责任编辑 春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