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电磁场与电磁波的“课程思政”有效实施方案研究

2020-07-29李月琴张俊玲张争珍齐英杰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德育课堂案例教学课程思政

李月琴 张俊玲 张争珍 齐英杰

[摘 要]思政教育是当前高校的教育重点,高校教师在传承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不但要起到对专业知识的引领作用,更要紧扣德才兼备的命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特点,分析在该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提出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育人意识和能力的途径及措施,并进一步根据课程内容特点,研究思政教育融入教学过程的思路与方法。通过将思政元素和理论知识相结合、案例教学、科技成果引导、多种模式构建德育课堂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渗透诚实守信教育,加强责任意识教育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学成果表明,该“课程思政”方案有利于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专业能力提升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有利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课程思政;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案例教学;德育课堂

[中图分类号]G 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310(2020)03-0040-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课程思政”就是要将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责任有机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寓思政教育于各门专业课程之中,通过润物细无声、滴水穿石的方式,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北京联合大学党委书记韩宪洲提出实现“课程思政”的三项基本功:挖掘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教学、教育者先受教育[2-3]。笔者根据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的特点,将此三项基本功贯穿实施于该课程的教学全过程,较好地实现了思政元素和教学知识点的相互融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电磁场与电磁波是电子信息类各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所涉及内容是电子信息类本科生知识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在移动通信、微波通信、光纤通信、射频电路、电磁兼容及高速集成电路等相关领域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同时也是交叉学科(环境电磁学、生物医学、高分子材料等)和边缘科学的生长点。因此,该课程授课范围广,一直以来是电子信息类学科比较重视的课程。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挖掘出比较丰富的思政元素,能和较多的思政背景相联系,容易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从而做到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该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授课对象是刚踏入大学校门不久的大一或大二学生,这些学生的成长经历大多还比较单纯,和社会接触少,正是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专业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在这个关键时期内,引导学生形成正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另外,由于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如麦克斯韦方程组、波动方程等,公式繁杂、概念抽象,对数学理论基础的要求比较高,加之课程讲授过程中缺乏便捷有效的实验辅助,所以学生普遍认为这门课枯燥难懂,对课程的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导致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去除畏难情绪,培养学生的抗压精神和责任意识,使学生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和工匠精神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是教师在努力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2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方法

笔者在多年积累的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和消化上述三项基本功的具体含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将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融入课程教学各环节,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2.1 教育者先受教育

长期以来,很多专业课教师在思想上不能正确理解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关系,认为自己的职责是教好专业知识,思政与专业关系不大,应该是辅导员和思政课老师的职责,所以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意识和能力普遍较弱,需要努力提升。

2.1.1 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育人意识

专业课教师必须从思想上认同思政教育是所有教育者的本质工作,牢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将课堂作为育人的主渠道[4]。专业课教师是学生进入专业领域的引路人,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也是学生模仿学习的榜样。专业课教师通过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中,可以有效培养學生对专业、对职业精神的理解和高度认知,不仅能体现专业文化精神,更能体现思政教育的内涵,因此,这种以专业为基础的文化教育具有较强的思政效果。

专业课教师是德育的引领者和启发者,是思政教育的力量源泉,也是学校思政建设的中坚力量。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还要时刻牢记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在日常授课过程中注重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

2.1.2 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

由于知识结构的不同,大部分高校专业课教师缺乏专业的思政学习和培训背景,不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对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工作力不从心[5]。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通过多种途径来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

首先,高校要把师德建设和思政教育放在首位,对学科体系建设、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设计和教学管理等各个教育实施环节,制定相关的思政教育制度和措施,通过这些制度机制的引导,使教师明确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切入点和方式;其次,高校也需要尽可能为专业课教师提供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创建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进行学习研讨和沟通交流的平台,全面提升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

另外,专业教师不但要理解并认同学校的相关制度和措施,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也要时刻注重自身思想政治素养的持续提升。通过广泛阅读相关的理论著作以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认识,时常关心当前形势政策以培养自身的思想政治实践水平;积极参加相关的理论学习和培训,主动与经验丰富的从事思政教育和学生工作的教师沟通、交流和学习,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正确的直观的认识。

通过上述途径,专业课教师不但从根本上意识到自己应该担负的育人职责,而且还可以依据思政教育理论,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和课程特点,因材施教地进行“课程思政”工作,使不同的“课程思政”有自身的特色,达到思政育人的目的。

2.2 挖掘思政元素和有机融入教学的具体实践

在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结合课程内容和特点挖掘思政元素,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科学合理地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当中。

2.2.1 充分利用第一次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充分利用专业课程的第一次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消除学生对该课程的畏难情绪。因此,专业课教师要精心设计并上好课程的第一次课,在授课内容和课件制作上下功夫,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进入课程。

首先,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和感兴趣的领域切入课程内容。如在介绍电磁场与电磁波的概念时,从学生离不开的手机入手,通过发问让学生思考并理解手机收到的信号载体就是电磁波;还可举例说明电磁炉的工作原理,让学生对交变电磁场有初步的认识。再如,在讲解课程内容的应用领域时,通过介绍军事领域里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雷达、无人机、隐身技术、无线通信等技术,使学生了解课程所学内容的应用背景之广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本门课程的学习热情;强调不仅要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和解决问题的方法[6],更重要的是要明确本课程对工程实际和国防工业的巨大作用,增强学生的使命感,使学生有迎难而上的信心和决心。

其次,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如在课程讲解时,穿插运用丰富的图片和小视频,提升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有直观的感受,进而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课程内容。再如,以轻松愉快的聊天形式和学生讲述教师自己和课程内容有关的小故事,如讲解教师小时候如何爬到房顶去调节天线方向,以收到清晰的电视图像,再简单解释其对应的电磁波传播规律。这种方式不但能增进师生情谊,而且能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在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的科技进步和高速发展带来的变化和意义,做到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2.2 案例教学法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授课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和进度,穿插使用案例教学法,在教学内容中加入相应案例,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例如,在讲解电磁理论的发展历程时,指出我国早期在电磁场理论研究方面的不足;而在讲授电磁波的极化部分内容时,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实例,强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说明曾经因为美国中断 GPS 信号对我们造成的严重影响,理解我国建设北斗系统的重大意义。再如,在讲授电磁波的传播时,举例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主持建设的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天眼”,是世界上现役的口径最大、最具威力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

通过这些案例,使学生明白近年来我国及华裔科学家在电磁学相关领域中作出的杰出贡献、取得的重大成果及其在世界电磁学研究中所处的位置;指明当代大学生应负有的历史使命,从而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职责,把人生理想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从而达到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的。

2.2.3 科技成果引导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

现代大学生普遍对当下的新科学和新技术比较感兴趣,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新的科技成果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认识课程,理解内容,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如通过学生都比较感兴趣的无人机,结合课程内容,说明其在空中侦察、监视、通信、反潜、电子干扰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实质都是电磁波的空间传播和电磁波作为信息载体应用的具体体现。还可以依据中国航天事业的崛起,向学生介绍卫星和雷达定位系统、地面基站的移动通信系统、遥控遥测系统的相关技术和课程内容的关系,说明这些领域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同学们为之继续努力。

再如,根据我国5G技术的推进,向学生介绍光纤技术、超导技术以及当今的第四代、第五代移动通信中所涉及的无线宽带接入、多天线阵列、电磁兼容及电磁对抗等技术的发展状况,使学生理解这些最新科技与基本电磁波理论的关系,了解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論的应用研究热点。以这些科技成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更加热爱专业,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抗压能力和挑战精神,有效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2.2.4 多模式德育课堂渗透诚实守信教育

利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平台,丰富课堂模式,不但能有效缓解有限学时与知识拓展之间的矛盾,增加学生深入学习和自我学习的机会,更能在教学中渗透诚实守信教育。通过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将教学资源、在线作业、答疑讨论、拓展资料等呈现在网站上,学生通过在线教学平台和移动学习设备,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并且实现师生之间的实时交流。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将其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融合,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形象化、可视化,有效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如利用Matlab软件,仿真点电荷所产生的电场及点电荷电位分布图,利用HFSS等电磁射频仿真软件,仿真电磁波在矩形波导中的电磁波动态传播等。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使用这些仿真技术,自行设计滤波器、混频器、对称振子天线和阵列天线等,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采用多种方式对课程进行考核,如采用网上提交电子版作业,增加撰写论文和独立设计成果汇报环节,进行半开卷考试等,强调作业、论文及设计的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同时渗透诚实守信教育。

3 结束语

本文通过探索和实践,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人才培养和课堂教学全过程。根据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的特点,有效挖掘该课程的思政元素,并将其有机融合到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利用第一次课将思政元素和理论知识相结合,利用案例教学、科技成果引导、构建德育课堂等方式,多方位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爱国热情,并进一步渗透责任意识和诚实守信教育,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近两学期对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的教学感受和教学成果表明,通过以上“课程思政”方案的具体实施,有效激发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的精神面貌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课程的通过率接近100%,而且成绩优良率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实现了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可见,本文提出的“课程思政”方案有利于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专业能力提升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为“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具体的思路和途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韩宪洲.深化“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着力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7(2):1-6+15.

[3]韩宪洲.以“课程思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8(23):4-6.

[4]成凤敏.《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建设探讨[J].电子世界,2019(6):106.

[5]杨晓慧.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理论意蕴、现实难题与实践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8(18):4-8.

[6]孙杰,常静.高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现实路径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18(23):15-17.

(责任编辑 白丽媛)

猜你喜欢

德育课堂案例教学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丰富教学角度演绎德育课堂
提高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实效的策略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EXCEL在《投入产出法》案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