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禁城里的“消防队”

2020-07-29宋晨光

奇妙博物馆 2020年8期
关键词:消防队紫禁城太平

宋晨光

紫禁城里的防火墙在哪里?

话说清代康熙年间,有一天,位于紫禁城西北角的御膳房由于当值人员用火不当导致失火。大火越烧越旺,一路往南穿过乾清门,引燃了保和殿、中和殿,最后蔓延到了太和殿,使紫禁城里最重要的宫殿都被烧毁。

防火墙

为了避免这种事故再次发生,工程负责人梁九就将太和殿两端原有的木质斜廊改成了砖砌的卡墙,我们把这卡墙称为防火墙。

你知道太平缸和唧筒处吗?

太平缸

在参观游览故宫的时候,你一定发现了,一些重要宫殿的旁边摆放着许多大缸。这些缸有铜的,也有铁的,共有231口。在古代,大缸肚子里总是装满水的,水是用来救火的,因此人们给它们起了如“门海”“太平缸”“吉祥缸”这些形象的名字。

那么问题来了,宫殿那么高,缸里的水怎样才能洒到高高的宫殿上呢?用水瓢来舀水灭火效率也太低了吧?聪明的工匠发明了一种叫作唧筒的工具,类似于我们今天使用的水枪。由1000多名太监组成的唧筒处就是专门用唧筒从太平缸里取水灭火的“消防队”。

太平缸里的水结冰了怎么办?

是呀,冬天太冷了水肯定会结冰,冰怎么能用来灭火呢?这个问题可难不倒聪明的工匠。你仔细观察一下,缸的底部居然有一个石质的抽屉!原来,这就是为了放炭火,给水加热用的。此外,从每年的小雪开始到第二年的惊蛰,太监还会给大缸穿上棉外套,并加上缸盖来保温,确保缸里的水不结冰。

紫禁城内外有哪些河?

紫禁城里面虽然有防火墙、太平缸,但如果火势大了可怎么办呢?这时,河水可要发挥作用啦!它们一方面可以阻挡、隔绝火势,另一方面还可以为救火提供大量的水。

围绕紫禁城外墙一圈的河叫作筒子河,是紫禁城的护城河,不仅有防御的作用,还能适度调节气候呢!

我们平常说的金水河是有内外之分的,天安门前的是外金水河,进入午门后看到的就是内金水河了。

弯弯曲曲的内金水河的源头是北京西北方向的玉泉山,主要流经紫禁城的西侧和南侧,一些重要的宫殿建筑距其也不远。你知道吗?最怕着火的“图书馆”文渊阁就是由乾隆皇帝下令必须建在内金水河北侧的,万一南侧的建筑着火,那内金水河就可以很好地阻挡火势,使文渊阁免于火灾了。

灵沼轩为什么不怕火?

2018年有一部电视连续剧《延禧攻略》热播,剧名“延禧”二字就是指女主角后来居住的延禧宫,这座宫殿本来与其他宫殿没有太大区别,但由于它常常发生火灾,导致今天我们已经看不到它曾经的模样。在清代末年,工匠们在延禧宫原址修了一座不怕火的“水殿”,取名“灵沼轩”,俗称水晶宫。

我叫靈沼轩,延禧宫的“地盘”已经归我了!

 我被复原后,大概长这个样子。怎么样,是不是还挺美的?

那么灵沼轩为什么不怕火呢?首先,不同于其他紫禁城建筑多使用木头与砖瓦建成,修建灵沼轩选用的是西方建筑中常用的钢材和石材。其次,灵沼轩还是个“半地穴式”建筑,在设计之初,设计师本想把它的地下部分建成类似于今天水族馆的样子,外边的池子里蓄满水并且养上金鱼,人们坐在屋内欣赏,想想就很惬意呀!遗憾的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溥仪皇帝退位,灵沼轩刚刚开工3年就被迫停止建设,因此成了一座“烂尾楼”。

现代消防设施能进入故宫吗?

时至今日,大多数的古代消防设施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今天的工作人员给故宫里的建筑都装上了避雷针和避雷带,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因雷击而造成的失火问题。此外,故宫里还设置了近200个消火栓和4000多个灭火器,会定期举办消防员使用高压水炮、云梯车和消防机器人来灭火的消防演习,有更多人共同保障着今日故宫的消防安全。

猜你喜欢

消防队紫禁城太平
太平老街
紫禁城之旅
紫禁城在1918
以田坝中队为例论单编政府专职消防队训管制度的建立
紫禁城600年
加强消防队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研究
2020年《故宫日历》发布
消防队 该救猫狗吗
喇叭花
太平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