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数学的意义

2020-07-29永野裕之

小读者·阅世界 2020年7期
关键词:微分语文能力一元二次方程

永野裕之

时常有学生来向我咨询未来的升学方向。有一种现象始终让我耿耿于怀,就是很多学生会因为数学(理科)不好而选择文科,或因为语文(文科)不好而选择理科。而区分文、理科的目的是为了区分出个人有兴趣的领域,而不是为了把个人不擅长的特定领域强化为一项既定的事实。

如果你是以将来的梦想或喜欢的科目为基准而选择文科,那么数学好不好基本上不会左右你的升学方向,又或者数学这个科目根本就难不倒你,至少你不会因为自己学文科,而在数学方面感到自卑。

但是,如果你是因为想逃避数学才选择文科的话,就另当别论了。

所有对数学感到头痛的人,求学期间肯定都有过痛不欲生的经历:“为什么要逼我学数学?”

如果是语文或英语等科目,即使再怎么棘手,也很少有人会去怀疑学习这些科目的目的,但对于数学来说,很多学生无法理解学习它的意义。

在此,我想向各位分享一句我经常引用的爱因斯坦的名言:“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通过这股力量培养出能够独立思考、行动的人,并解决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

大部分人在步入社会以后,应该很少有机会去解一元二次方程、计算向量内积或是微分吧。如果学习数学只是为了熟悉这些计算技术,那么对大多数人来说的确没什么意义,只需针对那些工作上需要用到这些专业技术的人授课即可。

可是几乎所有国家都把数学纳入义务教育的一环,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学习数学是一种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方式。一元二次方程或向量都只是用来锻炼逻辑思维的工具而已。

“逻辑思维能力”是一种不分文理,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能力,这一点我想应该不会有人提出异议。在这个早已迈入国际化、信息化社会的时代,想要达到不说话就“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几乎是一种幻想。当一群成长环境不同、想法不同的人聚在一起,试图解决各种以往未曾碰到过的问题时,自然必须具备理解他人想法、用自己的想法说服他人,以及任何情况下都能将问题抽丝剥茧、解疑释结的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就是实现这一切的基础能力,因此为了锻炼这种能力,所有人都必须学习数学。

语文能力才是数学能力的基础

在我的补习班中,所有数学不好却能在短期内提高成绩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具备优异的语文能力,尤其是能够按照清楚的条理构建文章,或是能够将别人的话转换成自己的方式表达的人。由于他们在逻辑思维方面,本身已具备最基础的能力,因此能够迅速吸收我所传授的正确读书技巧,并且在短时间内提升数学能力。

反之,那些语文能力不佳的学生大多学习效果也不佳。

不用说也知道,人类在思考事情时,使用的工具正是语言。如果缺乏一定程度的语文能力,自然无法建构出强而有力的逻辑思维。

在此稍微岔开一下话题,我个人对于数学的早期教育或提前学习的必要性是充满怀疑的。就算比别人早一点儿学会微分,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不知道牛顿或莱布尼茨是在何种动力驱使下推导出微分的概念,以及这个概念又有怎样无人能及的贡献,那么学习微分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我个人强烈建议,与其盲目地让學龄前儿童提早学习算术或练习数学计算题,倒不如鼓励孩子多读书、积累丰富的经验,借此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并提升整体的“语文能力”。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完整的思考分析,不但对将来大有帮助,也是培养数学能力的基础。

如果你将来想让自己的孩子考上东京大学,我希望你能将孩子培养成一个能够清楚向他人解释“为什么想进东大”“考上东大以后想做什么”的孩子,如此一来,他自然而然会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微分语文能力一元二次方程
不定积分凑微分法的问题类型
跟踪微分器的仿真实验分析与研究
中值定理的应用
分分钟,帮你梳理一元二次方程
例说“一元二次方程”在中考中的应用
中考里的“一元二次方程”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
不因人文失语言 要因语言悟人文
浅论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应用型本科人才语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