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向继续教育领域延伸的实践探索

2020-07-29武玉梅

高教学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延伸继续教育实践探索

武玉梅

摘  要:文章探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向继续教育领域延伸的可能性与可行性,以天津医科大学继续医学教育为典型案例,饶有特色地介绍了大课题背景下的个性化尝试,普适性与典型性兼具,希望抛砖引玉为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继续教育;延伸;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3-0163-04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ossibil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extens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the field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Taking the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of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as a typical case, it introduces the individualized attemp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big project with distinctive features, both universality and typicality, hoping to throw bricks and lead jad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continuing education; exte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继续医学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是对医学专业技术的知识、技能进行补充、增新、拓宽和提高的一种高层次追加教育,其目的在于使医学专业技术人员能够跟上或适应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以保证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天津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成立于2003年,由夜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共同组建而成。16年的院史并不很长,但该院却是天津市独立设置的唯一一所高层次高等继续医学教育院校,依托天津医科大学“211”工程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平台,整合学校和大学医院资源开展医疗卫生领域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和管理工作,2013年经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成为首批天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2016年检查评估为优秀。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主考校和天津市独立设置的唯一一所学历继续医学教育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在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认为继续医学教育领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須要有专业特色才能做出效果。以理论讲授为主的单向灌输,忽视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和自我选项很容易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和漠视态度;教育内容重视政治理论和政治观点,轻视道德品质,忽略心理训练和能力培养,缺少结合实际的生动事例,很容易失去学生的信任。因此,探索继续医学教育领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必须以专业切入,与实践结合。

一、整合思想政治工作延伸到继续医学教育领域的丰富资源

(一)以文化体现思想

学校善于从建校历史中挖掘大学精神和文化内涵,从医务工作者身体力行的实践中丰富时代色彩。建校初期,以朱宪彝为代表的一代医学大师,怀着对祖国、对人民的赤子之情,致力于发展医学和医学教育事业。他们治学严谨,医术精湛,他们救死扶伤,医德高尚,他们潜心育人,甘当人梯,在从医、为学、做人等各方面成为专业领域的榜样。为继承和弘扬老一辈医学家、医学教育家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精神,更好地为医学事业发展源源不断地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继续教育人才,学校认为“德高医粹”四个字反映了医学家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追求,进而将之凝练成大学文化,从医德和医术两个维度为学生指明终身学习目标,体现立德树人、以德为先的继续医学教育思想。

(二)选树典范叩问生命意义

学校创始人朱宪彝教授是蜚声中外的临床内分泌学家,被誉为“当代钙磷代谢知识之父”。由于他在医学上的突出贡献,曾经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朱宪彝担任校长32年,却不愿与病人争床位,他抱病在家,却依然伏案工作,终因心脏病猝发而去世。逝世前,他留下遗嘱,献出全部存款建立“朱宪彝医学奖”;献出全部珍藏图书供后人查阅(仅他的读书资料卡片就有10万多张);献出一座私人住宅楼,供学校使用;献出自己的遗体,用于解剖课教学。老校长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他创建的学校,他的事迹既要走进学历教育课堂,也要在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中加入医学先驱模块教育,为学生选树专业领域典范和人生导师,引发学生感悟崇高精神,理解生命意义。

(三)用医学大家的医学人生激发职业崇拜

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在天津医科大学先后任教的我国著名神经外科创始人赵以成,肿瘤学科创始人金显宅,骨科专家方先之,泌尿外科专家施锡恩、虞颂庭,妇科专家俞霭峰,中西医结合外科专家吴咸中,心脏病学专家石毓澍,医学影像学专家吴恩惠,眼科学家袁佳琴等一批毕生在校从医任教的医学家、医学教育家,他们不仅以拳拳赤子之心和深厚的学术造诣为发展祖国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以矢志献身医学、终生服务为民的崇高境界为学校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医学人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继续医学教育领域的不朽的教材,足以激发学生的职业崇拜感。

(四)在担当作为的历史事件中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2003年SARS肆虐全球,危急关头,附属总医院等大学医院医务人员不顾个人安危,竭尽全力救治患者,创造了治愈率较高,病死率较低和医务人员“零感染”的记录。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医务人员表现出对患者健康和生命高度负责的职业操守和职业精神。

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六所附属医院医务人员主动请缨前往灾区一线,他们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冒着余震的危险,积极展开救援行动,表现出了大无畏的勇气和人民利益至上的精神。

九十年代至今,医务人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市委市政府的援疆援藏援甘任务,每年组织十几支医疗队、博士团赴贫困山区、革命老区进行义诊形成制度和传统。学校已有九批71人次赴疆、八批15人次赴藏、三批5人次赴甘开展医疗援助,医护人员救病患、建科室、兴专业、带队伍,践行“生命所系健康相托”的誓言,贯彻国家战略部署,置自身及家庭于健康扶贫工程之后,充分发挥地域与专业优势,在卫生健康领域平衡资源,为“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顺利实施、为促进全民健康、为决胜小康社会做出天津医科大学应有的贡献。

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医务工作者的出色表现同样为德高医粹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大量的新时代担当作为典范都是继续医学教育丰富的资源,他们的爱国敬业、忘我奉献精神,让继续医学教育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会空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字字用事实写就。

二、探索思想政治工作延伸到继续医学教育领域的可行性方式

(一)夜大学思政课堂尝试反转

夜大学课堂的出勤率是继续医学学历教育不可回避的问题,专业课堂依然如此,思政课堂更有甚之。

学校首先尝试由“灌输式”走向“双向交流式”,做到理论实在、管用,通俗化;少部分时间讲课,大部分时间交流,案例分析、热点评论、课堂讨论,对重点难点焦点热点问题深入探讨,互相启发,碰撞出思想火花。进而把反转式教学模式运用到医学继续教育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生们通过电脑、手机等功能,发挥网络优势,充分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与交流,从而有效解决医学生的工学、家庭之间的矛盾,为医学继续教育教学方式的实践探索开拓了一个领域。

(二)各类培训中的思政模块不局限在培训室和多媒体

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载体,让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学校变封闭为开放,变组织为自觉,变教育为感知,变指导为浸润,通过情境载体的渗透作用,将师生淹沉其中,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学校的生命意义展厅属国内首创,是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要内容为朱宪彝校长的生平事迹及所捐献遗体经解剖后保存的主要脏器器官;部分来自于社会各界遗体捐献者所撰写的遗嘱。展厅主旨为“感悟生命意义,理解崇高精神”,全日制学生在这里上开学第一课和毕业前的最后一课,接受精神的洗礼。除了在校内建设基地外,学校还积极开辟校外教育途径。2004年与天津市红十字会等单位联合建设的遗体捐献者纪念园在蓟县元宝山庄落成。纪念园建有“奉献”碑,刻有朱宪彝头像和遗体捐献者名录;2010年,在附屬眼科医院建设了“角膜捐献者纪念碑”和展室,用于纪念角膜捐献者。

这些情境教育载体,继续医学教育的学历教育学生和培训研修学生与全日制学生同资格使用。生动的情境,朴素、真实的展品,昭示了遗体捐献者、角膜捐献者的崇高思想境界,发挥着无声的教育影响力,真实的故事给学生深深打上尚德的烙印。

(三)朋辈教育在继续医学教育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012年初我校教师姚进教授因病去世,他生前两立遗嘱表达自己捐献眼角膜、捐献遗体的愿望,成为朱老校长之后第335位以捐献的形式奉献医学事业的大体老师。

1997年以来,总医院医务人员代表天津医疗援助新疆达23人,普外科医生赵春华于2001、2005年两次援疆;第二医院19人,其中泌尿外科医生刘晓强在2010年援疆后,2011年主动申请援甘;肿瘤医院17人,自2016年开始组团式援疆,这是党中央关心新疆和西藏改革发展、造福人民的重要决策部署,也是新疆、西藏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是健康中国战略的具体举措之一;眼科医院3人;代谢病医院3人。2004年以来,总医院医务人员代表天津医疗援助西藏达7人,医学检验中心医生庞妍,2013、2016年两次援藏,于2018年主动调入西藏工作藏民的需求让她留下来,对于医疗环境及水平相对薄弱的藏区来说,天津医生的调入不仅能给医院带来动力,更是给患者带来福气;第二医院4人,心血管外科董伯岩医生2013、2016年两次援藏;肿瘤医院3人;代谢病医院1人。2006年以来,总医院医务人员代表天津医疗援助甘肃2人;第二医院1人;眼科医院1人;代谢病医院1人。

每一位医疗援助健康扶贫的医务人员,他们都要离开每天期待自己守在床边的父母,不能尽孝;都要抛下不得不承担整个家庭责任的爱人,不能陪伴;都要推开怎么也看不够赞不绝的宝贝,不能拥抱……但这些比起西部地区人民对健康的愿望、比起贫困地区的医院对医术的渴求、比起不充分不平衡的社会矛盾,他们毫不犹豫地投身健康中国大业,因为他们有责任将卫生健康领域对口驰援精神传承发扬。

2002年,学校志愿者在全市率先发起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采血入库活动,至今通过16次集中采血,近6000名学生血样进入中华骨髓库。2005年第一例捐献成功,来自14个院系的26名天医志愿者爱心接力,成功挽救了来自12个省市及香港特区白血病患者的生命。“一个宿舍两位捐献姐妹花”“一个月中四位学生配型成功”均被传为校园佳话。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基地成为天津市首个集体捐献、拥有捐献志愿者最多、采血入库比例最高的志愿服务基地,成功捐献比例占全市的13.14%,天津每八名捐献者就有一位是天医学子,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我国首位外籍华裔捐献者也出现在我校,其事迹还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充分肯定。

学校成立“捐献角膜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向社会发出“捐献角膜,奉献光明”倡议活动,有1000多名大学生签名表决心,首批有40余名学生已在天津市公证处公证成为正式注册的角膜捐献志愿者。

学校广大师生将大学文化深知在心、内化于行、自觉传承,涌现出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教师和医务工作者,继续医学教育领域不同年龄、职业层次的受教育者都能找到自己的朋辈,朋辈的教育作用触及同感,效果显著。

三、尝试思想政治工作延伸到继续医学教育领域的典型做法

(一)向社区延伸,培养“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理念

2019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天津亮点便是学校与社区教育中心的合作,形式上全方位铺展,内涵上更注重精神的传播,充分发挥高等医学院校的专业特色及社会服务职能,在医疗惠民、医学普及、主任专家微课、体验式榕树课堂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天津计划”中,传播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弘扬爱国敬业的核心价值观,为全民终身学习铸魂。

“榕树课堂”是区校联合的重要载体,学校力邀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领域的主任、专家、教授为“榕树课堂”录制视频微课,普及医学知识的同时,为广大市民树立终身学习的典范,同时激励大家融入“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新时代。

“榕树导师·周末校长”则是延伸的又一举措,学校遴选教师受聘社区教育中心的导师、校长,在每学期十次课程的市民学校开展志愿服务。老师们设计课程、编写市民可读的医学科普教材,使社区居民享受家门口的医学资源,亲身感受健康中国的幸福。

(二)向市民开门,在共享继续医学终身教育资源中传播思想

“体验式榕树课堂带领市民走近继续医学教育”是榕树课堂的升级版,强调参与和互动,开放天津医科大学这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多个场馆服务区校共建。在邀请市民走进学校校史馆的“体验式榕树课堂”中,引导广大市民自身享受终身教育资源的同时,要学习医学大家的育人理念,带领更多的市民参与到终身学习中,为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总要求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校史馆,市民们可以了解我市医学名家崇高的爱国热忱和卓越的组织才能,学习医学科研人员发现必需微量元素碘对健康影响的研究,成为我国食盐加碘决策的重要依据,从而造福中国人民的故事,引导他们认识到无论是哪个职业、不管多大年龄,爱国敬业的核心价值观都是我们中国人必须传承的。

邀请市民参观天津医科大学人体科学展厅和生命意义展厅时,市民们不禁流泪了,医学家的奉献精神以及为医学无偿捐献眼角膜、遗体的大体老师们的故事感动了他们,虽然医学知识不多,又是第一次感受医学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但市民们在朱宪彝教授为医学捐献遗体的部分脏器标本面前,没有丝毫惧怕,他们先是陷入沉思,然后留下激动的泪水,最后写下了“怀着敬畏的心情参观,感受文化的熏陶和生命的延续……”“奉献的生命永不消失”的人生感言,他们理解了生命的意义,感悟了崇高的精神。

(三)送医到家、手把手实操,体会健康中国的获得感幸福感

学校充分调动大学医院的资源,组织临床主任专家走进社区为市民提供义诊服务。义诊范围涉及普通外科、消化科、神经内科、骨科、妇科、儿科、呼吸内科、眼科等与市民关系密切的临床常见病科室,惠及市民千万。

继续医学教育的实操训练环节不易实现,学校继续教育学院克服困难,将医学教具CPR模拟人运送到社区市民中,向他们开展现场教学,教会市民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急救手法,还向他们宣传各大公共场所的除颤仪位置,希望参与终身学习的市民在遇到他人危机时,能够挺身而出,抓住黄金五分钟,运用所学抢救生命。参与终身学习的市民纷纷表示,医生的职业是救死扶伤,为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保驾护航,非常重要,值得尊重。医学院校的教师是医生的老师,他们的工作非常高尚,他们能到市民当中为市民科普,还不辞辛苦手把手教会大家急救本领,让市民成为不用高考就能享受医学资源的“医学生”。

参考文献:

[1]李芸,莫碧珍.论医学生的仪式教育[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04):78-83.

[2]王俊.新常态下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目标价值实现路径创新研究[J].成人教育,2017(04):32-36.

[3]颜英利.经济社会转型期高校继续教育变革路径与机制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19):55-57.

[4]梁爽.规范继续医學教育管理 促进医院持续发展[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06):116-118.

[5]张国伟.浅析继续医学教育在医院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J].卫生职业教育,2011(13):69-71.

[6]岳根全,王海生,武瑞兵,等.慕课在医学教育中的探索[J].中国当代医药,2018(09):34-36.

[7]张艺兰.“互联网+”视域下慕课在成人教育应用中的困境及对策[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20(01):35-40.

猜你喜欢

延伸继续教育实践探索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与延伸有效路径
拓展延伸:给学生更广的学习空间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城市大众消费文化的狂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关于促进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对初中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