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视野下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2020-07-29刘丽军

大学教育 2020年8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高校

刘丽军

[摘 要]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高校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重地,建立全球视野下的人才观,招揽到世界顶尖的人才,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来说至关重要,对国家科研水平的提高也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发出了“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的号召,强调要“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我国高校尝试在国内和国外召开国际人才论坛,吸引更多中国留学生和优秀外籍人员到中国高校发展,是新时代招揽全球英才的一种新渠道。

[关键词]全球视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0)08-0180-03

一、教师队伍建设与人才竞争

2016年5月6日,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座谈会上讲:“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要加大改革落实工作力度,把《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落到实处,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做好团结、引领、服务工作,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激励广大人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聪明才智。”[1]总书记的这段讲话,充分说明了人才在国家实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以来,国际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技创新、科技自主能力的影响越来越凸显,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在科技方面有大发展,必须把知识产权牢牢地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必须在世界科技殿堂里占有一席之地。我國科技创新的来源主要是各高校和科研院所,所以高校和各科研院所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又说:“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潜在力量和后发优势。希望广大教师认清自身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努力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贡献!” [2]

基于上述原因,高校必须要有强烈的“人才竞争”意识。世界上每个国家的快速发展都离不开大批高水平人才的贡献。在我们强调人才重要性、积极培养和引进人才的同时,欧美发达国家也同样如此,或者是更早地采取各种措施争取人才,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十分突出的一个问题。

我们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才人事工作,发布了一系列人才政策,在人才培养、吸引、使用等诸多环节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大幅提高了各类人才来华工作的薪酬待遇,完善住房补贴和子女教育保证体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以天津市人才绿卡政策为例,新升级的“绿卡”的种类,由过去的“A”“B”两类,调整为“A”“B”“C”三类,其中,“A”卡面向9类领军人才,“B”卡面向7类高端人才,“C”卡面向硕士毕业生及急需紧缺人才。持“A”卡人员可凭卡获得17项公共服务和待遇,持“B”卡人员可获得13项公共服务和待遇,持“C”卡人员可获得7项公共服务和待遇。其中,持“A”卡人才可申办高层次人才购房证明,符合条件的,可申请连续三年的国际学术交流,以及外籍子女就读国际学校专项补贴;持“A”“B”卡的外籍人才可办理外籍人才住房公积金,申请永久居留证等。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其他国家也在人才竞争方面采取了各具特色的政策。本文仅以美国和日本为例,看看世界主要科技大国在人才竞争方面都采取了什么措施。美国主要是利用发达的教育体系聚集人才。根据2018年USNews世界大学排名公布的数据,世界排名前50的高校里面美国高校占32所,其中哈佛大学高居榜首,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别位居2到4位。排名前100的中国只有两所高校上榜,清华大学位居64位,北京大学位居65位,美国的教育优势由此可见一斑。除此之外,美国还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实力,能够给予外来人才更好的薪酬待遇以及更好的科研和工作环境。日本为了吸引国外优秀的科技人才,实施了关于科技人员资格的国际相互认证制度、改善外国人子女的教育环境以及创造外国科技人员家属在日本安心工作的环境;同时重视举办国际性学术交流会议,通过邀请国外科学家到日本参观、讲学、旅游等方式,广泛吸引国际上各学科的精英人才到日本作短期学术交流。

综上所述,人才竞争是一场持久而激烈的、看不到硝烟的战争。我们在教育资源还相对薄弱的情况下,更应该奋起直追、砥砺前行,采取更加主动的姿态,才能在全球范围内人才抢夺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建立全球视野下高校人才观的必要性和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讲:“我国是科技人才资源最多的国家之一,但也是人才流失比较严重的国家,其中不乏顶尖人才。在人才选拔上要有全球视野,下大气力引进高端人才。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有很多国家的人才也希望来我国发展。我们要顺势而为,改革人才引进各项配套制度,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不管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只要是优秀人才,都可以为我所用。这项工作,有些企业、科研院所已经做了,我到一些企业、科研院所去,也同这些从国外引进的人才进行过交谈。这方面要加大力度,不断提高我们在全球配置人才资源能力。”[3]我们在这段论述中很清晰地看到总书记提出的“全球视野”角度,“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就是最好的体现。当前高校要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发展,最现实最有效最根本的途径和办法,就是千方百计培养、吸引、用好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4]。而考虑到世界人才快速流动,大批优秀科学家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大批中国优秀学生到欧美国家留学,如果我们不把视野放宽到全球范围,就不能大规模招揽到优秀科技人才。建立全球化人才战略思想是加强“人才竞争”的必经之路。仅以诺贝尔奖获得者所在国家分布一例,就足以说明我们现在要在全球范围内招揽人才的紧迫性:自1901年诺贝尔奖首次颁发至2017年已有 897人获奖,其中自然科学类奖获奖者有 585人,排名前五的国家分别是美国(261人)、英国(82人)、德国(71人)、法国(31人)、日本(19人)。实际上,这些自然科学类奖获奖者中美国国籍获奖者约占45% (含美籍华人8位)。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诺贝尔获奖者共有22位(不包括外籍日裔获奖者),其中有13人是2000年以后的获得者,并且都是自然科学类奖获奖者,几乎是每年一位获奖者[5]。而中国在自然科学类获奖的只有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三、以国际人才论坛为契机打造人才招聘的新舞台

鉴于以上分析,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优秀人才来华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最近几年全国高校师资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发展的方向。在国家层面、省直辖市层面和学校层面都出台了一系列吸引人才落地的项目,在住房保障和科研启动经费方面都给予了充分的保证,开展了各类人才项目计划,为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回国打开了通道。各高校也纷纷在海外人才招聘方面开拓创新,通过举办国际人才论坛、海外人才恳谈会、校友联谊会等方式加大引才力度,不但在人才引进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而且也促进了学术交流国际化。

国际人才论坛是目前高校采用的比较普遍的引才方式,其开展方式主要分为在国内举办和在海外举办两种。在国内举办的方式一般集中在校内举行,以学术论坛的方式进行,其优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吸引了海外学者的参加。在校内举办人才论坛会面向全球征集参会人员,当然也包括国内的优秀青年学者,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却把目光投向海外,这与一般举办的国内会议有很大的不同。例如某校举办首届国际人才论坛就吸引了国内外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人员参加,如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微光子学中心、纽约城市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弗吉尼亚医学院、德国马普核物理所、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香港大学、麦克马斯特大学、阿尔托大学、东京工业大学、保罗谢尔研究所、国防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美国田纳西大学、密苏里科技大学、西班牙 CIC Nanogune纳米研究中心、尼尔斯·玻尔研究所、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二是参会人员可以与学校领导、人事部门领导和二级学院领导面对面交流,对学校的人才政策有更深入的了解。三是参会人员可以亲自考察校园环境、科研平台等硬件设施,为以后的職业规划增加参考量。

但是,这种在校内举办人才论坛的方式也存在以下几种弊端,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一是受邀人员人数还是有限。因为国际人才论坛的举办一般是承担了参会人的国际旅费和食宿费用等,而海外人才回国的国际旅费是个不小的数目,考虑到论坛费用支出,举办方一般会限制参会人数。二是海外人才回国参会会面临时间安排、课题组科研进度调整、签证办理等诸多需要协调的问题,有一些想参会的人因为协调不开而无法参加。三是就举办方而言,缺少了礼贤下士的味道,在求才的态度上没有让人才感觉到温暖,须知大贤不是那么容易求得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很多高校在人才论坛举办上又有所创新,由学校或学院领导带队赴海外举办国际人才论坛或者人才恳谈会。这种形式又分为专题学术交流研讨会和依托大型国际会议开展宣讲会两种方式。以专题学术交流研讨会方式开展的国际人才论坛可以不拘泥于时间,受邀人可以免去办理签证、时间调整等诸多问题,同时还可以在会议期间进行学术交流,会议举办方能够更细致地考查参会人的科研水平。依托大型国际会议开展人才论坛或恳谈会需要根据会议举办时间到场,以物理学国际会议为例,每年3月份在美国举行的美国物理学会三月会议(APS March Meeting)能吸引来自世界各地近万名从事物理学研究的学者参加,其中也包括在全球各地的中国留学生;每年4月份或5月份在美国召开的Cleo会议(Conference on Lasers and Electro-Optics),是主要针对激光和光电子研究方面的会议,也会吸引全球上千名学者参加,届时会有很多国内高校或科研机构赴会召开人才恳谈会,每场受众可达上百人次,这就比在国内召开人才论坛的规模大大的扩张了。值得一提的是,在海外举办人才论坛特别需要调动校友资源,同时也是我们开展校友工作的良好契机。因为在海外举办会议,会议的前期宣传、会议组织、场地预订等各方面不如在国内举办这么便利,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校友资源才能办得圆满。

以上人才论坛召开的方式虽然各异,但是现在都已经成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不可或缺的渠道,所吸引的优秀人才在国家、省市或高校自身的人才项目申报上多有斩获,而且为高校提供了优良的人才储备库。

四、结语

目前,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高校普通的招聘一般采取系统投递简历的方法,这较之前邮箱投递简历已经先进了很多,但是还略显被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宣传的力度还不够大。一般是依靠学校或者二级学院主网页发布公告,受众面有限,尤其是这些网页主要是面向国内受众,很多在国外的优秀人才看不到信息,同时需要应聘人积极查看信息动态,否则很容易错过招聘时机。二是在选才姿态上颇有点“稳坐钓鱼台,愿者上钩”的意味,没有俯下身子和应聘者亲切交流的过程。三是时间上比较有局限性,大规模的招聘每年一次,而且启动得比较晚,评审的过程又比较长,这样就很容易流失很多优秀人才,因为现在各个高校乃至企业的人才竞争非常激烈。

而国际人才论坛就很好地解决了上面的三个问题:在宣传方面,举办国际人才论坛前期准备阶段就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不但在国内进行宣传,而且通过校友渠道在国外大学或者主流招聘网站进行宣传,这样最大的好处是让国外的留学生能及时地看到论坛信息。在选才姿态上,体现了高校求贤若渴,主动出击的意愿,招聘人主动来到应聘人身边,这就大大拉近了两者之间的距离,面对面的交流能化解网络交流的冰冷感,应聘人在主观意愿上就更感到温暖。我们在国外举办人才论坛时,多次遇到来参会的人非常感慨地说:“真没想到在异国他乡还能看到自己的老师,这么远你们来看我们,真是太感动了。”再者,国际人才论坛的举办使得招聘时间更加灵活,举办形式上更加灵活多样,可以依托国际性会议召开宣讲会,也可以举办学术研讨类的招聘会,还会有专业教师在现场加以考察,在学术交流过程中选拔人才,针对性强,成功率高。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人才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我们前进的脚步一刻也不能停息。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依靠的是科技水平的提高,决定科技水平的最关键因素还是人才,我们必须牢牢地扭住人才兴国这个战略决策,开创新时代全球视野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新局面。

[ 参 考 文 献 ]

[1][2][3] “平语”近人:习近平如何关心人才工作[EB/OL].新华网,(2016-05-06)[2019-05-04].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06/c_128957250.htm.

[4] 陈晓文,薛菲.关于“人才强校”战略的思考[J].中国高校研究,2005(1):82-83 .

[5] 王成军,王永慧,余晓芳,等.美日诺贝尔科学奖多获得性成因分析及对中国科研管理的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13):17-24 .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建设高校
浅谈如何加强“双语”教学与双语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
百色市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高校校内创业实训基地建设
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析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