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认证下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2020-07-29蒋善庆王利平张秋亚杜尔登彭明国
蒋善庆 王利平 张秋亚 杜尔登 彭明国
[摘 要]工程项目管理在常州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是一门有24个学时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涉及面广,综合性与应用性强。文章针对该课程在当前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依据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毕业要求,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形式这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旨在通过更加合理的教学体系构建,培养具有复杂给排水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形式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0)08-0068-03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如何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已成为全国相关高校面临的首要问题。随着2016年我国正式加入国际工程教育互认的《华盛顿协议》,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就成为我国高校拟认证工程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1]。为了更好吸收国际工程教育的新理念、进一步加强与国际教育互认,自2017年起,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评估也正式接轨工程教育认证,并更名为“评估认证”。由此,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将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和持续改进,并将培养学生解决复杂给排水工程问题能力作为核心培养目标[2-3]。这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成为当前国内开设给排水专业高校所面临的共同难题。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大三上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内容主要涉及管理学、经济学和建筑法规等方面,具有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应用性强等特点,其着重培养学生具有从事与给排水工程相关的规划、施工、运营和管理等工作实践能力,该课程的学习关系到最终专业人才培养质量[4]。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主要以概念、流程和规范为主,这同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水质工程学、给水排水管网工程和建筑给排水工程等以公式推导为主且注重逻辑性完全不同,导致学生对课程学习过程存在不适应和不重视的现象。因此,本研究面对当前社会新形势和人才培养新要求,总结了我校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形式这三个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以期提升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面对复杂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现存问题分析
(一)教学内容脱离实践
目前,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一门有24个学时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其重要性可见一斑。然而,目前的教学大纲设计中24个学时均为课堂多媒体教学,未安排实践课程学时,且课堂教学内容主要依据所选教材进行介绍。然而,该课程可供选择的教材种类繁多,且教材之间的差异较大,未能形成相对统一的教材体系,导致教学内容单一,学生难以获得系统性知识体系[5]。另外,多数教材为了追求内容丰富,往往以概念及陈述为主,未突出重点,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而且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另外,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应当是具有很强实践性的,但由于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轨,因而很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方法较为传统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实施质量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我校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以“填鸭式”为主,即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即使有互动也仅限于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难以体现当前工程教育认证要求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理念。
另外,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教师上课较累,而且难以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其学习积极性低,严重影响其学习效果。
(三)考核形式过于单一
课程的考核是对本门课程教学成效的最终体现,关系到后期课程相关持续改进工作的安排,因此非常重要。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考核同大多数课程一样,考核的总评成绩是由平时考核成绩(学生出勤情况)和期末考试分别以30%和70%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得到。由于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因此其考核方式为考试。虽然这种考核方式在之前多数课程均采用,但是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对培养知识基础扎实和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人才培养要求来讲,这种考核形式过于单一,难以全面衡量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知识应用能力。
三、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措施
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下,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教学目标也由知识传授为主转变为学生主观能动性和专业技能的协同培养,教学核心也由课堂教学转变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两者相互补充、不分主次[6]。基于此,工程项目管理的课程教学结合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性质和与时俱进的社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形式(如图1所示),构建“水管理”课程群。其课堂教学兼顾实践训练,教学内容更加多元化,采用现代化的“雨课堂”教学平台,同时穿插“翻转课堂”教学和案例教學,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在传统考核内容基础上增加课堂答题和随堂测验等内容,考核方式更加多样化,以期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一)教学内容多元化
1.构建“水管理”课程群
打破传统课程将每门课程视为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知识单元,结合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每门课程的特点,构建水基础、水处理、水运输、水管理和水前沿这五个不同主题的课程群,其中“水管理”课程群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为中心,土木建筑基础、水工程施工和水工程经济这三门课程为重点进行构建(如图2所示)。该课程群包含了四门理论课程和两门实践课程(水工程施工课程设计、水工程经济课程设计),构成一个完整的建筑设计—建筑预算—建筑施工—管理运行的项目全生命周期,实现了工程项目管理所有知识的融合。另外,基于“水管理”课程群建设实现团队教师对课程内容和学时的融合,打通课程教学之间的壁垒,培养环节更加连贯,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认知的系统性。
2.课堂教学兼顾实践训练
我校工程项目管理这门课程在过去24个学时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12个学时左右的实践训练教学内容。其中,课堂理论教学过程中,除了依据所选教材,授课教师还应积极寻找相关素材,进一步补充和更新教材内容,以确保教学内容可以更好地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而促进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基本概念的讲述,还需要增加部分案例分析,这样不仅可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另外,12个学时的实践训练课程可以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方式来组织教学。所谓“请进来”是指利用学校和专业教师的社会资源,聘请具有丰富工程项目管理经验的行业专家(比如大型项目经理),利用实践训练学时走进课堂来给学生作报告,结合所从事的实际项目来分享工程管理经验,这样能够大大开阔学生眼界且提高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所谓“走出去”是指学校在缺乏校内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教学基地的情况下,联合校外相关社会企业建立工程项目管理校外实践基地,利用12个学时的实践训练课程让学生在校期间走入企业并参与到实际的工程项目中。
(二)教学方法现代化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坚持多元化和启发式教学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从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掌握。
1.采用“雨课堂”现代教学平台
课堂教学过程中,在传统PPT多媒体教学基础上,充分利用清华大学“雨课堂”平台[7]。授课教师可以将PPT提前上传至平台,以方便学生开展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另外,该平台还提供扫码签到、课堂答题、作业布置和课堂测验,不仅方便教师上课点名和减少点名时间,还可以及时通过课堂答题方式了解学生是否认真听课和对课程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布置作业和课堂测验不仅给授课教师带来方便,同时也丰富了考核手段。
2.穿插“翻转课堂”教学
“翻转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知识传授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掌握知识的助力者,主要承担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任务[8]。上课之前,教师将授课PPT上传到“雨课堂”学习平台,学生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借助网络、图书等方式完成预习内容,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整理,并通过平台反馈给授课教师。上课时,授课教师针对学生所反馈的内容进行总结和点评。根据提问内容将学生进行分组,6~8人一组,就重点和难点问题展开讨论,并选取代表在讲台上讲解讨论的结果,授课教师对其进行点评和解答。课后,授课教师结合课堂上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整理,并提出解决方案,学生进行复习和思考。
3.结合案例教学
在以概念和知识点为主的PPT讲授式教学的基础上,根据相关教学内容来结合部分案例进行分析,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实现知识和实践的联系,帮助学生将知识进行吸收和内化。例如,教师在讲解“工程项目目标动态控制基本原理”时,学生可能不能理解“动态控制”的含义,这时可以引入几个具体实例,分别从进度、投资和质量三个方面来对计划值和目标值进行比较。
(三)考核形式多样化
工程项目管理是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之一,传统考核的总成绩由平时成绩的30%和期末考试成绩的70%加权平均值得到,考核形式过于单一,难以全面衡量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能力。改革后,这门课程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的30%、随堂测验的40%和期末考试的40%构成。其中,平时成绩(100分)由“雨课堂”的扫码点名、课堂答题组成;随堂测验(100分)共组织三次,主要以基础概念的理解和简单应用为主,利用“雨课堂”随堂完成;期末考试(100分)为开卷形式,试卷题目由两道案例大题组成,每道大题由若干小题组成,题目主要从历年一级建造师和注册造价工程师考题中选取,重点考查学生对本门课程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结语
我国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内容脱离实践、教学方法较为传统和考核形式较为单一等问题,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当前社会需求。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下,我校工程项目管理的课程教学紧密结合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性质和与时俱进的社会需求进行改革和调整,以期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李朝明,李寻,张卫民, 等.新工科背景下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东华理工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大学教育,2018(12):140-142.
[2] 黄廷林, 崔福义, 张晓健.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估认证发展历程[J]. 给水排水, 2017(12):123-126.
[3] 崔福义.给排水专业的改革[J].给水排水,2017(9):141-142+147.
[4] 吳灵君.地方应用型高校“工程项目管理”教学内容和手段的优化[J].西部素质教育,2018(24):167.
[5] 汪玲, 冯松宝. 土木工程专业《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改革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 2017(22):146-147+152.
[6] 饶碧玉, 杨蓉, 王静,等.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思考[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1):95-99+115.
[7] 王杨, 朱少晖, 顾准. 基于雨课堂的项目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 生命的化学, 2017(6):1086-1090.
[8] 曾明星, 周清平, 蔡国民,等. 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15(4):102-108.
[责任编辑:庞丹丹]